王逸舟、彭萍萍:热话题与冷思考(十五)

——关于国际格局变迁与社会主义的对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5 次 更新时间:2015-06-19 15:39

进入专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  

王逸舟 (进入专栏)   彭萍萍  


国际格局与意识形态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局势呈现一种复杂的状况。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相继消亡不仅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非常巨大,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更为增强。最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毅然改变了策略,与韩国举行了首脑会晤。这一举动无疑将会影响国际格局的变迁,尤其对亚太地区的发展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势必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国际格局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虽然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中人们经常使用“国际格局”这一概念,但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例如在谈论国际格局的主体时,有的强调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力量;有的强调国际上的各种基本力量;还有的强调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解既有相同的地方,又存在一些分歧,而这些分歧必将影响对国际格局的研究。

●定义的不同是正常的事情。对于一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辨识、探讨和认知,不一定存在惟一的“正确说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进行沟通,以便找到一个关键的结合点。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业的不同以及视角的不同都是其中的影响因素。所谓格局,就是事物内在的结构、形式和状态。所以我认为国际格局一般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之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式或状态。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就曾出现过所谓的一国称霸或多极均势等国际格局的不同表现形式,而从构成力量类型的不同来看,还可以分为世界经济格局、军事格局和政治格局。所以,对概念的不同理解可以使人们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大多是思考的角度不同所致。同时,各种不同意见的存在,也可以使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变化的结果。各国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特别是主角力量的兴衰,必然造成一些国家国际地位的升降和角色的改变。同时,随着力量消长的变化,各国从维护和谋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必然调整其对外政策,这样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从而引起国际关系格局整体或局部的变动。这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当然,影响国际格局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利益之外,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都是其中的因素。我记得您曾在一本著作中专门谈到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在敌对的国家之间或阵营之间,由于长期的冷战或热战造成的敌意,双方对对手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和常常是歪曲了的观念。比如,他们都认为自己一方善良正直,爱好和平,能够节制,而对方则狡诈阴险,穷兵黩武,怀有帝国扩张的野心。意识形态的长期存在和根深蒂固造成了一种非良性循环,使人们之间存有深刻的敌意和不信任情绪。这确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想想看,无论东方也好,西方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都存在这方面的冲突和压力,而且冲突难以避免。我觉得中国现在需要的,还是邓小平讲的“韬光养晦”比较好。西方的意识形态不会马上消失,相反压力有可能会增大,那么对中国就不会轻易地放手,这是必然的现象,是面对面的碰撞。保持低姿态,不要去扛旗,这样比较好。意识形态背后往往会有利益的考虑,很难把它说得很绝对,美国人表面说得冠冕堂皇,后面其实都有其他目的。关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我觉得真的很复杂。政治是不甘寂寞的,总是需要意识形态作支持或者进行“包装”。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未来还是很强大的,是非常有力的。我们在考虑意识形态支持我们外交的时候,一定要审慎、全面,要深思熟虑,而且不要出头,不要扛旗。

▲作为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具有直接体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所以它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国际舆论的焦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它的这种作用就曾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二战后东西方冷战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质就更加暴露无遗了。就是在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斗争也仍然表现得非常尖锐复杂。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非意识形态化”或意识形态的“淡化”都是不符合当今世界现实的。苏联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弱化意识形态的结果,这也是它留给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点启示。


苏东剧变的全球影响

▲前苏东地区在20世纪的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它们在华约的建立、经互会的成立以及在社会主义阵营后来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曾经是中坚力量。所以,这个地区发生剧变不仅是社会主义的重大损失,而且也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确实是这样的。在国际格局大变化时期,这一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研究它们的状况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想强调的是,这一地区发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是复杂多变的。它并不是铁板一块,不能用一种模式来概括。毋宁说它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的结合体,或者说是地理上的一个区域。在研究过程中,我把这儿的复杂状态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打一个比方,如孕育生命一样,有的会生产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我们可以称之为“顺产”;有的则为“难产”,它生产经历的时间比较长,痛苦比较强烈,带来的社会冲击面比较大;第三种就是所谓的“怪胎”,这种情况只在少数国家中发生。

所谓“顺产”,主要指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还有波罗的海三国和斯洛文尼亚等八九个国家。根据这一地区的民族特色,国际上有人称之为“维谢格拉德”,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波匈捷区域”。这一区域民族成分比较单一,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且它转型比较快,相对顺利,所以现在的发展呈现一种相对良性的特点。它的社会、人民生活、对外贸易等方面都已全面展开,并呈现一种向上的局面。

所谓“难产”,指的是以俄罗斯为首的大多数国家。经济上,它们实行“休克疗法”;政治上,又主张“完全放开”。虽然表面上似乎多了些自由平等,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整个社会的一片混乱,人们期待憧憬的成功迟迟未来。“休克疗法”带来了社会肌体的长久的疼痛,其中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以后的事情还难说。但是从政治结构上来看,究竟是好是坏,孰优孰劣,现在还很难断定。从总的来看,它带来的不是可预期的稳定,相反更多的是一个不断裂变、不断冲击的不确定的画面。

第三种就可以叫做“怪胎”。它主要指前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部分地区,如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像这些地区,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状态,虽然发展不是很快。但是,变化所带来的不是预期的好处,而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民族分裂主义、地区之间的对立、强烈的宗教主义情绪、政党政治结构上的混乱和经济上的无序。像南斯拉夫,过去在铁托时期是很稳定的,但是现在又成为欧洲新的火药桶。90年代以来,产生了很多很多的国际冲突、热点问题。在高加索地带,像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那真是可以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有人说它们倒退到了70年代的发展水平,是制造麻烦的策源地。

▲不同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效果,苏东地区发展的这种多样化,不仅对本地区的形势产生影响,而且对当前国际格局的转换发挥了重要影响。

●1989年以来,国际形势进入了一个明显的动荡、变化阶段。这场剧变不仅来势迅猛、涉及面广,而且引起了国际关系体系深层次的震撼。它不仅是在原有规则下大国间权力的再分配,而且是国际体系从行为规则到行为主体的全面变革。当然,国际关系的具体变化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苏东剧变后,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在格局大变动的背景下,各主要国家都调整了自己的战略,纷纷提出了建立新秩序的主张和构想,并力争掌握未来世界的主动权。而且,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重新进行了分化和组合。这一切都对国际格局造成了一定影响。


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该说,自从苏东剧变以来,各国共产党经受了战后最猛烈的冲击和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如此打击之下,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并随之改变了其内外政策,各国在重新组合之后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经过苏东剧变之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古巴和朝鲜虽然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十几年前的政治形态、政党形态、社会形态以及外交形态,但是又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作了些微调和局部的变化。

▲能不能请您具体谈谈?

●古巴近几年在基本保持政治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也对经济方面的工作做了一些调整。比方说,在美元外币的流通以及经济生活中放开了一些口子。在外交方面也同一些拉美、中美洲国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保持接触,打破了美国的封锁。所以,我觉得古巴在传统的模式中又重新显示了新的生机。它的原则、立场都是坚定的,它以往的基本的模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但我觉得它确实摆脱了旧的束缚,并非像有些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新形势下传统的模式就会消失。事实不是这样的,它也是随着国情的变化而有变化的。当然,从内政上来看,我认为这样一种模式确实又处于一种进一步调整的现实过程之中。从整个情况来看,它接近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如实行计划经济,决策相对集中等,另外它卷入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比较少,开放度还不够。这样一种模式,我认为,未来还有可能发生变化和调整。因为确实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调整。它在信息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多少有些不太适应,所以发展往往就显得相对缓慢一些。由于朝鲜和古巴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共性,所以我把它们概括为冷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的“古巴—朝鲜模式”。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证明了其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无比正确性,证明是一种好的思路与方向。

●中国的情况与古巴、朝鲜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我把中国与越南的发展道路称为“中国—越南模式”。与上一种模式相比,它在政治上强调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强调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本的体制,坚持与西方那种议会民主道路的区别;经济上更多采用的不是拒绝,不是全盘否定现代西方市场模式下的政策。相反,它在经济生活中实际上采用法律的手段,以法治国,以市场带动,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来处理国内社会发展与稳定问题。大体上来说,中国选择了一条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另一方面,这一切还处于变化之中,还需要进一步地发展调整。我反对把某种模式强加于中国,或者固守住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或者全盘照搬现在西方的那一套。这两个极端,我觉得都不符合实际。中国还是要走自己的道路。但是不要把这种经验过分夸大。

▲您认为越南的情况与我国非常相似吗?

●的确是这样。以前,越南曾经被称为“输出难民”的国家,遭到周边国家及国际舆论的反感。但是自从1986年实行革新路线以后,越南经过15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国家的变化非常大,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进步。而且,越南取得的成就、发展的水平以及发展阶段和存在的问题都和中国非常相像。比方说,如何遏制政党领导人的腐败,如何在消化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保持原有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另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如何调整好以及对青少年一代如何教育,使他们既能够爱国、又能够体现自我等。甚至这两个国家的一些口号也都非常相似。过去20年的实践,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总的来说,这种模式在政治上还是保持了过去体制的一些特点,而在经济上则做了重大的调整,这是它与第一种模式很大的不同。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人们可以为事物归类,找出共性,但却不能排除个性和差异。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国情不同,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轨迹就不同,发展的模式也不一样。古代社会也好,现代社会也好,从未有过也不可能有世界统一的模式。

●所有这一切也都引起了我的思索。那种认为某种模式或道路就能涵盖一切的想法是不对的。某种模式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是有益的,而在另外的时候或另外的地方就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为,一方面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另一方面未来社会发展不确定,有的国家会上升,有的国家会更加不安定。回顾观察历史,我觉得对它做一准确的评判是非常难的。

回到刚才我们讨论的内容,我认为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首先,我觉得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哪一种方式,包括我们自己的方式,能够给别人提供一个模式和指南。第二,我觉得要看到这种发展道路的探索是与国内的经济、文化、社会相关的,同时也是与国际上的斗争、国际外交的演变不可分割的。所以,我觉得未来世界还处于一个巨大的调整改变过程中。我们在看这些国家未来发展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个国家本身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探讨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看世界上的重大的演变或者特点。这一点,从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中可见一斑。

▲谈到这里,我联想到国际关系中的定位问题。二战以后,随着美国、苏联霸权主义的出现,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在70年代初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加拿大、欧洲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除了日本以外)、非、拉国家则是第三世界。这种战略划分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突出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矛盾,强调了第三世界国家彼此之间的联合。这种富有远见的战略原则,对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威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目前的定位还在第三世界,并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我觉得“第三世界”这个概念还是需要的,中国在这方面还是会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保持现在的合作。但是也要看到变化,首先,目前的情况同过去不一样了,其次第三世界国家本身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分化。有的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等已经加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有的国家则属于新兴的发展中的国家,如中、越;也还有比较不开放、比较落后的国家,如非洲的一些国家。总之,这些概念有时候会很有用,有时候又觉得不是很适合。

▲您的意思是说,虽然随着现实的变化这一理论的实际内容已经有所变化,但是它所体现的思路和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启示的。

●当然,启示是有的。但是我觉得中国目前还处于一个向上走的时期。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至下个世纪中叶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吗?到那个时候就很难了。不仅别人不会相信你还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考虑、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再以第三世界国家标榜自己,那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现在很难判断。我只能说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把自己绑得太死、太紧。但在某些问题上,举个例子说,如气候变化、 加入WTO问题上,我们还是要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又不一定,像稳定、安全方面,别人都要把你作为一个强国来看待,所以还是要因时因地制宜,不要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制造某个框架。

▲我觉得毛泽东当时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是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尤其受苏联大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形势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那么,现在朝鲜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韩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之间的首脑会晤将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朝韩之间的这次首脑会谈,我觉得能给人们很多启示。虽然在外人看来朝鲜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但通过这次会谈可以看出它还是有很多的外交技巧,有很多的多边斗争策略的。现在看来,我觉得,很难说存在“一边吃掉另一边”的问题。它采取的原则叫做“自主统一、协调对话、平等伙伴”。我觉得这不仅有利于它们两个国家关系的发展,而且外交上,大多数国家也都公认这一策略很得体,很有分寸。

可以肯定的说,这次会晤将对国际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对此还没有完全想好,所以我只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简单地谈一下。我觉得这次会晤大大减少了朝鲜半岛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显然,以前大家都在担心这一热点问题。我觉得这次会晤大大减少了这种可能性。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在朝韩会晤问题上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觉得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的发言权,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增强了。关于朝鲜半岛这种缓和的模式,我认为他们强调的八个字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他们没有放弃“统一”的目标,而且他们都承诺会为之奋斗。第二是“自主”。朝韩之间的会晤并不是美国,也不见得是中国把他们拉到一起的,俄罗斯、日本也都不能。相反,它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协商对话。第三个是“平等”,就是说真诚地对话,互相尊重。韩国很富有,但金大中这次还是抱着很谦虚的态度,以诚待人。最后一点是“渐进”,不要速成,不要“毕其功于一役”,要分阶段,从而渐进地、有耐性地达到期望的目标。

另外,朝韩会晤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搞的那个导弹防御体系、扩充军备也是一个打击。因为美国一直以所谓朝鲜的导弹威胁作为搞导弹防御体系的借口,现在朝韩的双方会晤了,西方国家就没有借口再发展新武器、新装备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一举动从国际格局本身来说对那种扩充军备的西方势力是一个很有力的回击。我们期待着更大的推动。

▲科索沃问题也是冷战结束以后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在世纪之交这个关键时期,它对国际格局变迁和社会主义发展两方面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但目前我觉得我的研究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新世纪的挑战与回应

▲未来的十几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人类面临着诸多的新问题,尤其是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将对这一切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是人类最具影响力的行为之一,它不仅给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变化,而且对人的群际关系造成了意义深远的后果。科技进步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就是这种辐射力的突出表现。事实上,自近代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诞生以来,科学技术始终对国家间关系有着重大的作用,只不过今天这种作用的范围更广、力量更强,作用的线索延伸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最早的科技革命发生在十七八世纪的西欧,其主要标志是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它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对国际关系而言,其深远意义在于,它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在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使东方文明成为隶属于西方的历史客体,使国际政治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到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又一股科技创新的浪潮,其重要内容是广泛利用新发明的电力和内燃机为生产自动化服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经济联系迅速扩大,推动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被列宁称作“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国际关系新阶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这是一个西方列强互相争斗和称霸全球的阶段。而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也已经并且将继续对于当代国际关系发生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它不仅进一步加强武器的破坏力和改变战争的形式,加快各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增强不同文明和民族间的互动,而且它在增加、扩大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制约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和改变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加速国际关系结构的更新及其实质的变迁,使其更具有全球纬度。科技进步既给走向21世纪的国际社会带来更大的希望,也使国际关系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未来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要正确地选择好前进的道路,必须把握全局,认清形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一体化,而这必然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当然,这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想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觉得信息革命、技术进步这些东西是挡不住的。又如电子化、通讯设备、媒体的广泛传播,这些东西我想不管采用什么模式或道路都得考虑。第二个就是市场经济,因为在所谓的经济全球化道路上,市场规律、市场法则的道路下,我觉得它会继续冲击各国,会继续挑战各种传统的治国方式。不管喜欢不喜欢,我觉得这都是一个趋势。当然,它也反映出西方国家存在一些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讲,对广大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如果运用得好的话,确实能够获益,能够带来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虽然大的环境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能够获益,能够得到提高,所以对这种态势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偏向某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第三,我觉得,从大势来看,前面提到的都是挡不住的。顺潮流而走就会有成果,不然就会很困难。但除了它们之外,从国际冲突、国际安全、国际和平来看,我觉得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大战或者说世界规模的核战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这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探索提供一个很好的机遇,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冷战结束以后,恐怕局部冲突和麻烦不是减少,而是增多。国际形势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围绕国际政治,围绕区域经济,围绕所谓的全球化问题的冲突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就给外交、国际战略提出了一个挑战。就是说它既是和平的,又是非和平的。从目前这种环境的趋向看,和平是大的方面。但它又是非和平的,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紧迫感,你就会面临很多很多的压力和问题。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有准备的、积极进取的人,就是机遇;对没有准备的、故步自封的人,就是挑战。

●归根结蒂,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这表现在国内社会政治改革方面,也要善于了解、比较国际上不同的做法及有用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千万不要把中国目前的这种探索、这种成绩模式化,不要把它作为一种经验到处去宣扬,到处去推广。我们还应该看到它是有局限性的,而且会随着国内国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当然,目前这种开放向上的态度,对于我们的探索来说,总归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原文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京)2000年第03期 第4-10页

进入 王逸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5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