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苏联解体已经三十年了。很多事情一眨眼就过去了,但历史的余震仍在不断显现。
复杂的内因外由导致苏联解体,本文着重从文明、民族、宗教角度来分析内因。
主要想讲三个问题:第一,苏联境内的文明断裂带;第二,苏联国内的民族宗教矛盾,文明断裂带和民族宗教矛盾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前者是更深层次的,而后者是比较表象的;第三,苏联在民族问题上垮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没能维护多民族宗教统一的中央集权,团结统一的支柱就是中央集权,一旦中央集权旁落自然就四分五裂。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曾提出过一个理论叫“文明断裂带”,就是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一条断裂带。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做过一个课题“中亚-高加索-巴尔干文明断裂带”,中亚、高加索当时主要在苏联境内,巴尔干跟苏联的关系则十分密切。
中亚地区主要是四大文明交汇,东边是汉儒文明,西边是伊斯兰文明,北边是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南边是印度文明。而涉及到苏联的,主要是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赞成文明冲突论,所以一般不用文明冲突这一说法。文明断裂带,就是指两种或几种文明在某地交汇,过程中可能会有碰撞,也可能会有融合。以中国为例,中华民族大家庭就是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在数千年的交流、对话、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断裂带”绝不是冲突,而是几种文明在这里有一条界限,围绕着界限既有摩擦也有融合。
苏联时代的中亚地区其实就是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东正教文明的汇合处,两者之间存在断裂带。再细究,文明差异体现在宗教、民族问题上,而这些问题在苏联内部相互挤压、作用,导致这个庞然大物走向瓦解。
我曾经访问过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现在改名叫努尔苏丹,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矗立着一根91米高的纪念柱,为纪念哈萨克斯坦的独立。早在独立前的1986年,哈萨克青年在阿拉木图发起示威游行要求独立,当时苏联军队开枪,导致流血冲突。哈萨克独立后就在此建了独立广场,边上还有一块碑,上面刻着纪念为争取独立揭竿而起的哈萨克青年。这里面有苏联与加盟国的矛盾,也有民族的冲突。
但另一方面呢,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是哈萨克斯坦的教授,她女儿是哈萨克族,女婿是俄罗斯族,类似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状况在当地很普遍。我曾问他们一个敏感问题,你们及子女参加宗教活动是去东正教堂还是清真寺?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两者都可以去。可见,虽有差异,但融合是文明断裂带地区的普遍现象,这是客观现实。
再讲到高加索地区,主要涉及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前者主要是俄罗斯族,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也信仰东正教或基督教,对立面阿塞拜疆就是典型的突厥、伊斯兰文化,现在跟土耳其走得也比较近。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纳卡冲突起源于苏联晚期,一直延续至今。
在苏联时期,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冲突发生在车臣。车臣问题说来话长,从13世纪开始,车臣先后经历蒙古、帖木儿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奥斯曼进入车臣时,也将伊斯兰教带到这里。18世纪后沙皇俄国开始向高加索进军,这场征服之战断断续续打了上百年。沙皇一直把高加索地区、特别是车臣,视为最难治理的一块地方,因为斯拉夫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在此形成一个巨大鸿沟。
1941年德军入侵,斯大林非常不放心车臣,认为车臣人可能会跟纳粹德国勾结,事实上确实有车臣人组织了支持纳粹的军队。后来,斯大林将几十万车臣人强制迁移到西伯利亚或中亚地区;斯大林下台后,赫鲁晓夫为此翻案,认为斯大林做错了,又将车臣人迁回高加索,一来一往途中死了很多人,所以车臣人对于从沙俄到苏联的统治非常仇恨。苏联解体时,马上就爆发出来了,此后车臣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十多年。苏联解体前后最早爆发冲突的都是这类地区,而这类民族宗教冲突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巴尔干地区同样如此,南斯拉夫解体,就是三大宗教、六七个民族之间分崩离析,这种分裂直到现在仍在继续。南斯拉夫跟苏联非常密切,特别是塞尔维亚人,跟俄罗斯族同文同种。所以当年北约轰炸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叶利钦要派军队去支持塞族。
我们经常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根本原因就是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文明鸿沟,南边是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文明,北面又是天主教和东正教,比如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都是典型的天主教,塞尔维亚是东正教,相互之间的矛盾很深。
总体而言,苏联境内的文明断裂带,基本就是中亚-高加索-巴尔干文明断裂带及其辐射。
第二个层次就是超越文明鸿沟的民族宗教矛盾,比如眼下最突出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矛盾,两边都是斯拉夫人,大部分人信仰东正教,这其中不存在本质上的文明问题,主要就是外部挑唆之下民族矛盾加剧的悲剧。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斯拉夫民族的两个兄弟,在卫国战争中并肩战斗,当年俄乌爆发冲突时,双方普通民众都觉得对当年并肩战斗的兄弟下不了手。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民族矛盾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文明问题,而是跟外部挑动的颜色革命、宗教矛盾与民族矛盾纠缠在一起。
前面提到中亚地区,主要涉及伊斯兰教。那么,如果说到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的矛盾,苏联内部最突出就是波罗的海三国。
立陶宛是第一个公开要求独立的,而它就是典型的天主教为主的国家,当然立陶宛民族跟俄罗斯民族也有矛盾。拉脱维亚更明显了,目前境内的民族宗教矛盾还很严重,因为30%以上的人口是俄罗斯族,苏联时期有一大批俄罗斯人迁移过去,两大族裔之间的矛盾仍旧存在,同时还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矛盾。爱沙尼亚则本质上就是一个北欧国家,跟芬兰属一个民族体系,与斯拉夫人完全不同,语言也不一样,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路德宗和天主教。
所以,现在波罗的海三国也会特别向欧盟、北约靠拢,德国的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势力强大,历史上跟波罗的海国家关系很密切。而事实上苏联加盟国独立出去,也是立陶宛开了第一枪。
再到后来,就是乌克兰、白俄罗斯也加入要求独立的过程,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叶利钦,这就是政治原因了。叶利钦既然当不成“苏联王”,那就当“俄罗斯王”,于是硬搞了一个宣言,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之外,还把哈萨克拉进来,宣布终止苏联。
这里面的民族矛盾主要体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也是两个民族,但差异不明显,语言、文化基本相同。我的一位同事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证书上的文字像俄文但又不是俄文,他说这是白俄罗斯文,跟俄文很相近,只是有些字母略有差异。相比之下,乌克兰文跟俄文的差异稍微大一些,但说话都能听懂,差异恐怕比上海话和广东话之间还小。
至于乌克兰为什么东西裂痕如此严重?因为西乌克兰实际上是基督教、天主教地区,而东乌克兰如顿巴斯地区,是真正的俄语地区,这里居住的人基本都是俄罗斯人、讲俄语,最后他们觉得没办法了,就自己宣布脱离乌克兰。其实,西部大片地区是从波兰划过来的,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把欧洲国家的边界都往西移,于是原本属于波兰的领土就归属乌克兰了。而原本德国的部分领土则被划入波兰和苏联。
比如现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原本是德国的柯尼斯堡,哲学家康德就在这里出生;德国还有一些地方划给了波兰,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叫布雷斯劳,当时上海的很多犹太难民就是从那里逃过来的,但现在这个城市已经归属波兰,改名叫弗罗茨瓦夫,所以在这些地区天主教、基督教正教跟斯拉夫东正教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包括南斯拉夫也是如此,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一部分信仰东正教,一部分信仰天主教。
但后果就是,苏联终结,大约2500万生活在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成了外国人。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称,苏联解体,国家失去了40%的领土,还有大约同样比例的生产力和人口,整体实力大大削弱。
除了2500万俄罗斯人成为外国人之外,还有5000万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成为俄罗斯国内的“异类”。大多数人是承认俄罗斯的,既然原来是苏联公民,那就继续延续下去了,但还有一些人不愿意加入俄罗斯,他们认为自己还是中亚穆斯林或格鲁吉亚人、波罗的海各国人,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在俄罗斯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从中亚、高加索过来的人,俄罗斯境内曾发生的几起恐怖袭击,基本都是这些地方过来的人制造的,比如圣彼得堡地铁站爆炸案。
苏联解体后,有些人不愿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留在俄罗斯境内打工,各方面生活条件都很差,俄语也讲得不好;如果国家政策好,可以让这部分人融合进来,但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内部情况极差,也无力顾及这些问题。1999年我去俄罗斯,城市里乱糟糟的,治安状况不好,我们带的信用卡都不能用,新的金融体系还没完善起来,而老的那套已经停摆。再比如国有企业,很多金融寡头趁机低价收购,一个坦克厂100万美元就能买下来。当然,这些涉及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问题,在此按下不表。
第三个层面,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即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唯一支柱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这几乎是所有多民族国家维护政权运转的核心手段。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历史上就是这么做的,只是不同时期的手段和强弱程度不同。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中央集权逐渐缺失,国家四分五裂,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新疆和西藏的分离主义势力十分猖獗。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这跟党的领导核心是分不开的。
而苏联最致命的问题就是1990年解散苏联共产党,从这点上来说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是历史的罪人。而解散共产党以后,许多党员居然也就笑笑一走了之了,没有人站出来捍卫共产党,苏共的威信已经丧失殆尽。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将近70年始终维系在一起,这是因为有中央集权的政权、有苏共的领导,为何一夜之间垮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步先把苏联共产党解散了。
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列宁搞的联盟制国家架构是一个重大隐患,下辖15个加盟共和国。其实,当时内部是有人反对联盟制的。
联盟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邦联制,名字是苏维埃国家联盟,也就意味着下辖的都是国家。所以苏联瓦解时,这些加盟国很容易就独立出来,比如乌克兰苏维埃加盟共和国转眼就变成了乌克兰共和国,因为它们本来就有国家名称。而且,苏联当时在联合国拥有三个席位,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各持一票,独立后自然也就继承下来了。
关于联盟制这一点,现在学界的争议比较大。其实,中国1954年宪法参照了苏联的做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但同时保留了中国特色,摒弃了联盟制那套体系,当时中央领导是很有远见的。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当地不仅仅是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族等十多个其它民族,甚至汉族比维吾尔族的数量还要多。
最有意思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好几年前我去蒙古乌兰巴托开会,当时总统恩赫巴亚尔在会上说,全世界蒙古族人口大概一千万;大会堂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就是成吉思汗帝国。美国人就很挑衅地问他,那你现在想把所有蒙古人统一成一个国家吗?恩赫巴亚尔回答说,我哪敢啊,中国境内就有约600万蒙古族,而我们国家人口只有三百多万,再加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境内的蒙古族等等 ,蒙古人民共和国就被淹没了。
当然,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确实管理难度比较大,目前国内的讨论也比较多。这些争论主要是内部争议,不能轻易否定;而且,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民族区域自治也是为了团结全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现在,民族区域自治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制度。
回到苏联解体的问题,苏共能如此迅速瓦解,既有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有内部的政治权力斗争。苏联后期,从国家政府层面来讲,官僚体制的腐败僵化问题非常突出,民众怨声载道。戈尔巴乔夫改革想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不仅没解决好,反而更加削弱了苏共领导,最后干脆解散了之。那时很多党员本来对苏共就有意见,解散就解散了,而老百姓对官僚腐败就很气愤,解散自然没意见,甚至还有人拍手称快。但苏共党员没有站出来真正维护,也是很少见的现象。
再者,苏共中央高层领导本身来自不同地方、属不同族裔,比如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米高扬是亚美尼亚裔等等。到了苏联后期,政治局委员都是各加盟国共产党的一把手,阿塞拜疆共产党第一书记盖达尔·阿利耶夫(阿塞拜疆人),哈萨克共产党第一书记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人)等,其实也就意味着不同族裔的人在最高决策层任职。
苏联体制,外表看起来很强大,却一夜之间垮掉。除了国家僵化腐败、加盟共和国分裂等内因之外,还有美国和西方的外因,而外因最终也会内化,进一步加剧这些内部问题。像叶利钦这些人闹得很厉害,背后就有美国、西方支持。本文重点虽然不是分析外部因素,但也要指出美国西方当年对叶利钦、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承诺完全没有兑现。苏联解体后北约仍然步步东扩,不但把前“东欧”国家悉数纳入,还把波罗的海三国吸收,甚至试图囊括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结果逼得叶利钦心力交瘁,不得不辞职了事。
不过,叶利钦执政晚期逐渐将目光转向东方,比如与中国合作,启动上海五国进程;他的继任者普京更是与中国、中亚合力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苏联解体后三十年了,俄罗斯依然是东边相对稳定,而西边危机重重。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潘光,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国家反恐办软科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