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这次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书中,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首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变革在今后5年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改革直接涉及到了政府自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提高党在政治上的凝聚力以及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管理水平,而政治的稳固,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也是市场发挥作用、推进改革的重要保障。结合当前改革实际,我国政府改革应侧重研究以下四个重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理念指导下,尊重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加强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各种政治制度的设置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运用。当前和今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国家政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稳定的政权作为基础和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运用法治方法来治理国家,即依法治国。法治的主要标志是国家机关及管理者要根据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进行活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其次,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优越性通过各项制度的完善得到充分的落实和发挥。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是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是要在公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层面上加强创新,探索保障人民享有管理自己和公共生活权利的具体制度。此外,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更加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它是我们党顺利完成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障。因此,能否不失时机地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水平,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科学全面地总结55年来党的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标志着党在自身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的认识上已经越来越深入,体现了对于执政条件和政治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不但对于现实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政治学自身理论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从实质上说,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就是一个运用发展的观点科学地看待党的地位和自身建设问题。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是长期的,因此这一问题也必将是长期和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为政治学的发展产生持久的现实推动。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与管理现代化研究
为适应变化的公共行政环境要求,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明晰自己的角色。长期实践证明,政府改革是一项自我完善的系统性、社会性工程。这个工程不仅包括政府改革的目标方向问题,还包括政府如何有效施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不尽人意,职能转变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少一个明确的政府改革目标。最近,中央提出,要建设一个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不仅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适应了我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服务”这个宗旨。政府只有通过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同样,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矛盾的解决,还是法治国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政府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推进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公开化,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过去一段时间,政治学特别是行政学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对现实政治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特别是为适应了政府管理新的发展趋势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强了对电子政务的研究,它对改善政府结构、理顺政府间关系、提高政府效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对于服务型政府和政府管理现代化的研究还会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四、中国转型时期政治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利益格局已发生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社会矛盾和冲突也逐渐尖锐。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构建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政府的时代课题和重要目标。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等新的执政理念,有效协调社会关系、控制社会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不仅仅是党和政府应该长期坚持的工作,而且也需要政治学界理论上的积极回应。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改革进程中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深入研究社会中的不和谐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治学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要牢固树立邓小平同志“稳定压倒一切”意识,任何研究都要以稳定和秩序作为根本前提。当然,我们说的稳定,决不是那种通过诉诸政治强制而得到消极秩序,而是通过促进发展和公平分配而达到的积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