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十年,当中国的经济产量最终超越美国的那一天,将是自英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统治时期以来,首次出现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桂冠归属于一个非西方、非以英语为母语、且非自由民主制的国家。不过,在即将出现的不均衡世界中,美国将仍是主导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的支点正逐渐分开。权力分配的改变能否和平地实现?
这将颇为困难。在北京方面看来,美国极力反对中国崛起。去年在共产党领导层内传阅的一份文件总结出了这点共识。文件称,美国对华策略有5个目标:孤立中国、遏制中国、削弱中国、分裂中国并破坏其政治领导。
在西方民众听来,这些结论很奇怪。它们反映出共产党领导人确信一点:美国尚未、也永远不会接受北京当局的政治合法性,因为它并非自由民主制。这些结论还反映出中国人的看法,即美国永远也不愿意放弃其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
对美国来说,崛起的中国今非昔比。相反,美国把中国视为一个实力不断增加、正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政治、外交及安全政策空间的竞争对手。据此看来,北京方面的长期政策旨在将美国完全逐出亚洲,并打造一个覆盖整个地区的中国势力圈。
中国和美国对彼此均有战略性表述。双方缺少的是对于两个大国应该如何共存的共识。它们需要建立一个共识,以防两国关系恶化,陷入充满敌意、危机、乃至冲突的两败俱伤的长期阶段。
这样一个共同框架应该包含3个元素。第一,对于无法在可预见的未来解决的双方关系领域,要有现实的认识,同时要在不允许破坏或摧毁整个关系的协议内,管理这些关系领域。
两国争执点包括领土问题,如东中国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问题(北京方面称这座自治岛屿为中国不容分割的一部分);还包括人权问题——北京方面认为这纯粹是内政问题,而西方国家认为这是国际规范秩序的核心问题。
第二,对可以通过高层政治努力解决的困难领域,抱建设性的态度。从中美双方看,这可以以中美投资条约的形式实现。以地区来看,中美可以共同努力,将现有的东亚峰会(EAS)等机构发展为更广泛的“亚太共同体”(Asia Pacific Community)。以全球来看,可以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扩大现有合作,可能还包括印度。
第三,对于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建立互信,达成共同目标。宣告式的声明不能代替解决共同问题的实际行动。
美中关系的未来并非预先决定,而需要两国领导人共同打造。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比看上去的多。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艰难挑战,即便最强大的国家也无法独自解决。国际机构往往也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这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手起来的机会。
共同的战略框架不同于就实质问题达成的协议。它本身不足以解决美中关系中的所有紧张环节。战略框架的作用在于,在我们寻求平安渡过中国崛起的挑战性时期时,将双方的剑拔弩张减轻至更加可控的水平。
注:本文作者是澳大利亚前总理,现为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院长。
译者/马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