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在首尔遭遇焦国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19 次 更新时间:2005-09-07 09:09

进入专题: 焦国标  

王名  

久闻焦国标的“大名”,今天没想到在韩国首尔遭遇,对他的表演感到极度不快,也为会议最终体现的正义赶到欣慰。写下来给大家鉴赏。

今天中午12:10时,我乘坐韩国航空 OZ332航班前往首尔出席WLCF(世界生活文化论坛)国际会议。会议由Life and Peace Foundation 和Gyeonggi Cultural Foundation 主办。我因十天前刚出席了一个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关于公民社会的研讨会,想推辞不来了。抗不住主办方的一再邀请,还是应邀前来了。

会议从上午开始,据说上午的参会者有一千人。是一个开放和热闹的会议。我下午4点多才赶到会场。正好赶上会议休息。有几位中国出席者走过来。言谈中,他们告诉我刚才有一位中国学者发言很成问题,谈的是亚洲共生中的中国,列举了10个观点说明中国是亚洲和平的最大威胁。我听了以后感觉很不是味。要过他们的笔记看了一下,其中言及“台独”,认为起因在“六四”屠杀;言及“六方会谈”,认为中国指使朝鲜拖延;言及中国的反日情绪,认为源于中国的抗日教育;等等。我注意到他的名字叫“焦国标”,原来是他!在会议日程表中,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和东亚共生”,标明的身份是美国NED(National Endowmentfor Democracy,USA)的访问学者。

会议接着开始。一位日本教授发言,谈到日本的历史认识,谈到日本的反华和中国的反日,谈到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一位韩国女教授(Kim)表态,对刚才发言中有人谈到的大东亚共荣圈问题表示不解,要求解释一下。接着发言的是焦国标。他首先谈到民主化问题,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民主化,彼此之间虽有差异,但是在和专制对抗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主张韩国和中国要向美国学习。然后他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问题,他说:大东亚共荣圈在理论上有其合理的部分,就是要改变白人统治黄人的局面,实现黄人自己的统治。他举例说,比如日本占领上海以后,改变了原来中国人给白人拉黄包车的做法,强制白人来给黄人拉黄包车。在接下来的发言中,他更明确地表示:支持日本修改宪法。他的理由是:日本对世界和平有很大贡献,如果说美国是世界警察的话,那么日本应该成为世界第二警察。

一位来自云南的学者(昆明社会科学院院长)龙东林发言,对焦的几个观点表示反对。龙发言以后会场上响起了难见的掌声。

我几次举手,终于在会议即将结束之前拿到话筒。我说:“我很希望大家心平气和地来讨论东亚和平共生的问题,尤其在今天这么多亚洲国家学者在场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个主题对我们大家都很重要。但是,我刚才听到的一个主题让我难以平静下来,刚才有学者谈到大东亚共荣圈问题,谈到它的合理性问题。大东亚共荣圈是个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这个大东亚共荣圈在我们所在的这片国土上带来了什么?!在我的祖国中国,在东南亚,在许多的亚洲国家究竟带来了什么?!哪里有什么和平、民主、共生可言?!这怎么会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呢?!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我是在日本拿到的博士学位,我会讲流利的日语,我也有很多日本朋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绝对不能原谅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绝对不是什么学术问题。我对我们这个会议居然讨论这个问题感到非常震惊,如果会议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我立即退场!

“另外,刚才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使用我的母语中文,居然大谈日本应当充当什么世界警察的问题,我觉得这简直是荒谬绝伦的事情,我作为中国人对此感到可耻!”

我的发言不长,因为时间已不多。然而在不长的发言期间,会场上响起了多次掌声,有许多韩国人,包括几个日本人也为我鼓掌。

我注意到,焦国标听着我的发言,脸上流露出十分难堪的表情。

他没有再发言。

主持人接着我的发言表态:反对大东亚共荣圈。

下来以后,主持人走过来和我握手并致歉,他说他很理解和支持我。会议主办者之一韩国绿色大学(Korea Green University)的韩勉熙教授一再向我表示,他很反感焦国标的观点,他说作为邀请方,没想到焦的观点如此荒唐,他向我致歉。

久久,我的心情很难平静下来。

2005年9月2日于韩国首尔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焦国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