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73.0625印张,1350千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南京教育学院吴静安教搜撰著的《春秋左氏传疏证续》,是在是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一件值得称道的盛举。
一九八一年初版,一九九0年出修订本的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是当前大家阅读和使用《左传》时最通行的本子。杨先生这部书功力深厚,博采前说而又能善作裁断,裨益后学实非浅显,不过书的体材属于读本,未能在种种问题上展开论述,对于想深入探讨的学者仍难满足需要。许多学者在研究时查阅清代有关著作,希望得到象孙诒让《周礼正义》那样征引广博,丰富详赡的成果。
迄今为止,很多人用的是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过去中华书局编《四部备要》,其间“清人《十三经注疏》”为洪书,近期中华印“《十三经》清人注疏”,于《左传》仍是采用洪书。这种情形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洪亮吉的注是《左传》清代注疏中完整而又较佳的一种。其实,大家都知道,更值得注意的是刘文淇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九五九年,科学出版社初版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几位学者根据稿本整理标点的。整理者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成绩显著,但限于当时条件,存在一些有待校正的问题,书的印数也很少。该书没有能在学术界起较大作用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如上所说,原稿只到襄公五年,没有《左传》全书后面差不多一半的内容。
吴静安先生多年以来,矢志补足《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遗留的缺憾。他在困难的环境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数易其稿,终能将襄公五年以后悉数补足,完遂了刘文淇等世代的心愿。“文革”过后,吴先生将续书文稿送交出版社,曾有夏鼐等先生审读,我也参加推荐,然而未能付梓。他为保存文稿,复制过一部送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前几年,在中国先秦史学会的会议上,我与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后兼出版社总编辑的詹子庆先生谈及此事,詹先生深为扼腕,随即与出版社商量,决定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续》初版。我认为,这是对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贡献,我们应当对詹先生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表示敬意和感谢。
有一点需要在这里提醒读者,就是《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和清代许多著作一样,不能摆脱门户之见的局限,当时学者风气崇尚汉学,刘文淇接续了沈钦韩《左传补注》,力求返回贾、服,贬斥杜预,这是不够公正的。其实,杜解于汉注之上多有发展,历史的功绩不容抹煞。至于吴静安先生的续书,时代背景全然不同,便没有这种有失客观的弊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