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特”在何处?
韦大林
中国本来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指的是,中国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是不同于“苏联模式”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邓小平强调的“中国特色”主要针对的不是西方的“宪政”资本主义,而是“苏联模式”搞计划经济的“专政”社会主义。邓小平所说的“符合中国国情”也丝毫没有抱残守缺,顽固坚持旧体制的意思。
恩格斯说:“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 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全人类”的核心原则,与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人权、宪政”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充分继承吸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建成。
马克思赞扬美国等国家是已经实现了“普选权”和“人民权利”的“现代国家”。马克思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德国这种“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同时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成、以警察来保护的军事专制国家”(《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认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以便建立一个新的劳动组织;……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恩格斯进一步说:“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如果说有什么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恩格斯强调“只有”的含义是,“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不仅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而且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唯一”的基础条件。“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不就是“民主宪政”国家吗?“和平长入”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根本排除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重新考察认识资本主义最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成就。
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曲解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把本来只是短暂“过渡时期”的专政,变成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把主要是针对带有“封建残余”的“军事专制国家”,变成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政制度;把继承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变成保留皇权专制体制。无论前苏联还是毛泽东时期的中国,都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名义,反对一切现代文明,建立的根本不是民主共和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恰恰就是马克思要用“无产阶级专政”来摧毁的“混杂着封建残余”的“按官僚制度组成、以警察来保护的军事专制国家”。
前苏联和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实行的所谓“公有制”其实是“官有制”,“计划经济”其实是“官僚统制经济”,“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其实是“党和领袖的独裁统治”,“社会主义”其实是“党权国家主义”(国家奴隶制)。
“党权国家主义”专权霸道、阻碍经济、摧残文化、迫害公民的种种反文明、反人类的倒行逆施,使前苏联和中国的经济社会都陷入了绝境。斯大林的“大清洗”和中国的大饥荒以及“文化大革命”是“党权国家主义”弊端的集中体现。中国37年前实行的“改革开放”,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对“文革”的“拨乱反正”,更是对列宁的“党权国家主义”的全面冲击和“拨乱反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全人类”的核心原则,坚持民主、共和、宪政的现代文明理念,摒弃“苏联模式”的“专政”社会主义即“党权国家主义”(国家奴隶制),在充分继承吸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的基础之上,建成高度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针对“苏联模式”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卓越思想。199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9年后中国加入“WTO”,逐步融入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邓小平又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设想,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这里,邓小平明显地是在赞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而否定“苏联模式”,竟然认为导致“文革”的原因是中国没有“西方国家”的“领导体制”。因此,他针对“苏联模式”提出要使宪法“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制”。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要改革“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等等。
邓小平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更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显然,邓小平所强调的“中国特色”和“面向世界”是内在统一的,针对的都是“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
在邓小平“面向世界”思想的指引下,“以人为本”、“民主法制”、“保障人权”、“自由平等”、“依宪治国”等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先后写入了党的决议和宪法,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入人心,转化为亿万人民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无论经历多少曲折险阻,终将冲出“专政”社会主义的水湾,驶向人类文明的海洋。
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