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2014年峰会于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改革和加强风险防范将成为这次峰会的三大目标。G20峰会的召开离北京APEC峰会结束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在短短几天之内,两场聚焦世界经济问题的大型峰会接连在亚太地区举行,这是十分罕见的(如果算上东亚峰会,更加罕见)。由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发动机地位,以及两场峰会在议题上的相关性,可以说,APEC北京峰会的成功举行已经为G20布里斯班峰会取得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G20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首要平台。但2010年后,G20并未能在有关世界经济的重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在国际反腐、税收制度改革、金融体系监管等技术性问题上取得一些成果。历届峰会总是不断重复危机期间各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达成的一些原则性共识,但在行动上却鲜有突破。
近几年G20之所以未能取得重大进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之后,G20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利益分歧增大,甚至完全相悖,各方很难达成一致。特别是对于国际治理体系的主导国家美国来说,由于经济复苏,作为危机应对机制的G20好像已经失去价值。美国不希望失去国际金融霸权,美国国会连续几年否决IMF的改革方案。在新兴经济体担心的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问题上,美国也不愿承担国际责任。西方七国集团(G7)仍对G20议题设定发挥主导作用,企图维护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集体霸权,而金砖国家整体实力尚不足以撼动G7在议题设定方面的主导地位。
其次,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在G20峰会上对经济议题形成严重干扰。过去几年,亚太、中东和欧洲的一些地缘政治矛盾,如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冲突,中东伊朗、叙利亚及恐怖主义等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恶化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对G20峰会造成严重干扰。2013年的圣彼得堡峰会就基本被叙利亚问题绑架了。
最后,中美关系的停滞也对G20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在很多问题上无法形成共识,是G20在过去几年无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推动排他性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合作伙伴关系协议(TTIP),企图建立新的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排除在外。同时WTO谈判陷入困境,全球自由贸易体制面临巨大挑战。G20因此失去动力。
但在今年的G20峰会上,上述影响因素有些得到了改善。主办国澳大利亚从接过G20主席国之后,就积极与中国、美国等沟通协调,特别是与北京APEC峰会的议题对接。APEC峰会的主要议题,如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投资与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反腐等在G20布里斯班峰会上还将继续讨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成为本届G20峰会上取得的最大成果。如果中国承办2016年G20峰会,这些议题的落实将得到有效保证。而中美关系的改善也将有力推动G20的进展。尤其是这次APEC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上达成了重要协议,必将促进G20成员关于能源问题的讨论。
不过,阻碍G20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没有消失。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希望推动全球金融体系改革,落实IMF的份额改革方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及排他性跨区域投资和贸易安排;消除全球经济合作中的地缘政治障碍,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乌克兰、伊朗和叙利亚问题,反对以经济制裁的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但这些主张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在北京APEC峰会上,美国是客场。美国对中国提出的议程确实给予了支持,但在会议间隙仍召开了TPP成员国会议。在澳大利亚,美国算半个主场。据说美日澳三国打算在峰会期间举行首脑会谈,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TPP为核心,加强在经济和海洋安全方面的合作,牵制中国。
而对于俄罗斯,今年西方国家曾放言要阻止俄罗斯参加G20峰会。在普京总统决定参加布里斯班峰会后,澳大利亚总理声称将在峰会上"抱摔"普京。随着这几天乌克兰局势的恶化,不排除乌克兰因素会对峰会产生干扰的可能性。
此外,主办国澳大利亚是一个对美国有很强依附性的国家,虽然在经济上与中国等亚洲国家联系紧密,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与亚洲国家有相同需求,但在议程设置上与美国和西方协调更多。在基础设施融资问题上,IMF和OECD都更强调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作用。
从过去几届G20峰会的经验来看,很多亮点是出现在峰会之外。去年在圣彼得堡峰会上,金砖国家讨论成立发展银行成为峰会的亮点。今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将继续借G20峰会讨论新发展银行(NDB)的建章立制问题,必将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另外,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展也将成为峰会的亮点之一。
(本评论员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