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本文节选自7月11日作者在中国社会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上的致辞。
我想谈一下中国社会学会发展与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关系。
中国社会学会发展与社会学学科、社会建设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中国社会学会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学事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早在1979年社会学恢复之初,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了关于社会学发展的“五脏六腑”理论,即费老认为社会学学科发展“五脏”至关重要,而五脏的头一个就是指“中国社会学学会”,其他还有:“社会学专业研究机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社会学出版物。
35年来,正如费老所预言的,我国的社会学事业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仅全国高校的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的系、所就有五百多个,再加上社会学研究机构、社会调查机构已达到上千的规模,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立项的科研课题,在全国的社会科学界也是名列前茅的。
在这种发展中,中国社会学会对于学科发展和整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经过35年的积淀,中国社会学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学会的发展与社会学学科发展、社会学事业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甚至与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是相互促进的。本世纪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中,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任务凸显出来,全国社会学同仁为推进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说我国改革的前三十多年是经济学发展的黄金期,那么,未来的几十年将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黄金期。社会学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治理对于社会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国社会建设的论题,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重大变化,既体现了理论上的重大进步,也对于社会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社会治理”体现了一种新的思路,体现了用多方参与的形式,尽可能动员多方的力量,来处理新形势下新问题的新思路。在推进社会建设、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社会治理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社会治理”的思想尤其体现了社会学对于“社会”本意的理解。社会学历来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强大能动力的有机整体,广大社会成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具有非常突出的创新意义的,对于社会学学科建设也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就是说,社会治理更加强调了“社会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和整个文件的总体理念是一致的。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并不是政府干预得越多越好、并不是政府管得越多越好。
过去在社会管理的思路下,我们更多地强调了政府对社会的管控功能,强调增加各种规则和法规,强调进行各种审批,依靠这样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但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干预过多反而会产生较多的负面结果。此次《决定》提出了“社会自我调节”概念,这意味着对于社会、社会运行的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如何发挥政府与社会“两个积极性”,如何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正是我们社会学学者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此次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还突出强调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就业体制的改革、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等等,所有这些领域的改革,也都是社会学界和社会学同仁多年来关注的,所以,社会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学界、社会学同仁参加社会建设事业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
中国社会学会的责任与任务
社会学是大学科,涵盖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等等学科,在全国大的学科中,像中国社会学会这样有统一的全国一级学会的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国社会学会的建制为在我国形成一支宏大的社会学队伍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一,进一步推进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
社会学首先是一门学科,自19世纪30年代创立以来,迄今已有180多年历史。社会学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迄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社会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体现了人类文明对于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最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是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的高水平的结晶。
学科和学术是文化中最为高雅的一部分,是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有时候,学术的实用价值可能并不明显,但是,千万不可忽视,学科和学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文化强国,如果没有学科、学术为基础,是建设不起来的。
近年来,社会上浮躁之风较重、实用主义之风较重,踏踏实实作学术研究的风气不足,甚至有轻视学术的倾向。这种环境十分不利于学科和学术的发展,最终也会使文化强国失去根基和基础。所以,社会学学会要特别倡导扎扎实实的学风。社会学学科和学术的发展需要学者静下心来、作踏踏实实的研究。学会将在树立好的学风上作出努力。
第二,继续推进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
社会学最初是“舶来品”,老一代社会学家在本土化方面曾经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社会学的一度中断,本土化的进程也曾一度中断。我国社会学迄今讲的社会学理论还基本上是西方的,奠基于中国社会本土的概念、理论虽然也有一些,但还明显不足。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社会转型令全世界瞩目,超过13亿的中国人究竟如何走上现代化的进程是全世界最为重大的社会科学实验和研究课题。所以,中国的社会学一定要扎根本土。所谓“本土化”就是探索中国社会自身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结合外来理论的合理部分,创新本土的理论和方法。 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学也必将为国际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作出贡献。
第三,为我国改革开放大业作出新贡献。
社会学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我国社会学界和社会学者当然要为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
社会学最为擅长的社会调查,包括定性的和定量的调查,可以提供高水平的最贴近中国社会实际的前沿信息,目前,众多课题所完成的调研数据资料数以千计、数以万计,当然还缺少整合,学会应在整合、共享调研成果方面作出努力。
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界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区建设、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积极献言献策,成就斐然。
最近,国家强调脑库建设,在社会科学中,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最具有综合性特征和实证性特征,所以,社会学在提供政策咨询建议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第四,在社会学的职业接轨方面作出努力。
记得今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召开社会学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位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习社会学专业究竟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
值得我们所有社会学者、社会学专业人士深思!一个学科如果培养的人就是从事本学科的建设,如果不能与社会上的广泛的职业接轨,那么,这样的学科就没有生命力。在这方面,经济学做得比社会学好,经济学发展出了众多的部门经济学:金融、财政、会计、贸易等等,从而拓展了广阔的就业领域。
从我国的实践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社会测量、社会评估、社会调查、社区建设、社会安全等有着极其巨大的就业需求,所以,社会学学科应努力发展部门社会学,应与广阔的社会事业就业领域接轨。
在此方面,学会也将探索新途径,譬如,建立社会学学科的人力资源平台,囊括全国的社会学毕业生和就业需要信息,开拓学会为就业服务的新领域。其实,全国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都应该创建本学科的就业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