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换届以来,中日之间火药味非常浓的争吵隔三差五上演,从战机交锋、到火控雷达事件,从日本军舰闯入解放军演习区、到中国战机近距离逼近日机,中日在海空的缠斗场景步步惊心。由此得出中日关系紧张甚至可能擦枪走火的结论完全顺理成章。但梳理中日在军事、外交、经济各个层面的交往现实、关照中日的战略部署,也不难看出,中日关系在险象环生中蕴含着低调缓和的转机。
从11月7日中日达成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四点敏感共识,到11月7日中国官方解禁中国外长与日本外长的正式会晤,再到11月7日有日本媒体爆出习近平将在APEC峰会上与安倍举行会晤,这些无不预示中日关系升温并逐步恢复对话的可能性骤增。即使安倍11月7日晚上否认就不参拜靖国神社向中方作出了承诺,中国亦没有公布任何习近平将会晤安倍的消息预示着中日APEC首脑会谈并不一定能实现。但中日关系目前显然已经度过了高危期,这种状况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观察人士认为,中日关系目前的互不信任和僵局都是暂时的。从更长远的历史趋势来看,中日为实现各自的复兴梦想,在不自觉中将战略目标对准了美国,双方基于这一共同利益结成对美战略伙伴亦未可知。
中日紧张关系远离高危期陡然升温
眼下中日在军事、外交、经济各个层面的交往与以往言辞激烈的嘴仗相比却是另一番景象。
军事上,中日战机危险接近,互相争吵是否启动了火控雷达,以及日本向靠近钓鱼岛的岛屿调兵已经是过去时。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美国并不完全站在日本的一边指责中国,而是呼吁中日谈判解决问题,建立海上联络机制。日本也频繁提出希望立即重启建立中日海上联络机制的协商。2014年9月中日重启被叫停2年多的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易先良与日方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审议官下川真树太9月23日分别率团举行了会谈。
经济外交上,中国对日本经济团体访华的会见规格限制正在取消,因关系恶化一度停滞的中日经济部门的交流再次启动。因钓鱼岛局势恶化被推迟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访华都得到了恢复且获得的接待规格直线上升。担任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5月4日起率团访华获得了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会见,等于将重视程度提高到了2005年前后中日“融冰·破冰·迎春·暖春”时关系热络前后的规格。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5月27日访华获得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这与去年11月米仓弘昌访华仅获得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谈的规格大不相同。
今年7月习近平会见秘密访华为安倍传话的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福田康夫不单转交了安倍的亲笔信,其随从中还有日本国家安全局长谷内。10月16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意大利米兰出席亚欧首脑会议晚宴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进行了寒暄。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10月22日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期间,和同样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会场站着交谈5分钟。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从叫停一切官方交流,到了允许副首相首相与中方领导人接触的转变。
且以往严明禁止的中日部长级会议重新开始举行,5月下旬中日在中国本土举行了自2012年9月以来第一次部长单独会谈。因钓鱼岛危机后中断的中日地方交流开始逐渐恢复。日本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4月24至26日访问了北京,中国国家副总理汪洋、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与其会见。此次APEC外交和经贸双部长会议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商务部长高虎城将分别会见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经产大臣宫泽洋一。这是中日负责外交层面的官员首次举行正式会谈。
就连钓鱼岛局势紧张时,中国海警船几乎每周突破钓鱼岛12海里巡航的惯例也被打破。目前,中国海警巡航钓鱼岛的频率基本上在两到三周一次。
随着APEC临近,频频挑衅中国的安倍在改善对华关系上的积极性高涨。安倍近期先后在联合国大会、日本国会以及NHK电视台等各种场合表达急切改善同周边邻国长期僵冷关系的意愿。在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安倍没有发表“不允许凭借实力改变现状”等针对中国海洋活动的牵制言论,一改以往的对华批判态度,转而采取了“温和路线”,他甚至还以2006年至2007年第一次执政期间首访中国为由表达对华善意。联大期间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为了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见,连夜驱车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王毅举行了约50分钟的会谈。
因此,中日双方在关系厉害的经济军事外交层面的对抗远没有顶峰时期激烈。这符合中日关系好得快坏得也快的先例。虽然这些中日和解现象会随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突然举动,或者中日在钓鱼岛的某次危险对抗下烟消云散,但眼下中日实现正式首脑会谈并不应该,也并不明智,即使从长远的战略诉求看,中日和解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日本摆脱美国控制的支点
2012年再次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有一个信誓旦旦的“日本梦”,即建设强大日本,实现国家的正常化。从推行量化宽松的安倍经济学,到大手笔竞选非常任理事国,再到在军事上积极推进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的种种举动印证了“不能呆在四五十年前的盒子里”是安倍志在必得的目标,其本质首先是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二战之后,日本处于美国全面的控制之下,日本战后的政治制度、经济道路是美国亲自设计的。日本在军事上没有交战权并与美国结盟也是华盛顿强加的。长期以来日本沿着美国设定的战后秩序前进,成了美国的代理人和附庸。从20世纪80年代被迫签署广场协议为美国的经济危机埋单,到21世纪初为美国的中东战争出钱,日本在美国的阴影下,没有“说不”的空间。虽然日本政要不顾美国的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拒不承认存在慰安妇问题等否定历史的行为,既是要摆脱美国为其划定的战后秩序,也是对二战战后秩序的挑战。中国是坚决反对的。不过,日本从国家独立自主层面考虑摆脱美国控制是值得鼓励的。一国内政外交自主、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是最基本的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大国架空小国,并对小国实行近乎殖民化的高压政策,早已过时。中国主张“亚洲的事情亚洲的事情要靠亚洲人民来办”其实和日本独立自主的精神实质基本一致。在这一点上中日有着共同的利益。中日实现各自的梦想实际上都有着去美国化摆脱美国掌控的共同目标。
事实上,日本以中国为挑战目标只是摆脱美国控制的借口和由头。日本的强国梦和正常化除了实现经济的复兴,另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获得正常国家都拥有的军事自卫权力。修改宪法第九条进而解禁集体自卫权是实现这一点的必要条件。虽然修改宪法是日本可以自行决心的内政,但是美国此前出于绑架日本、凸显对日本重要的需要,却极力反对。而中国威胁是最能够麻痹美国对日警惕的方法。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并不断扩展在全球的影响力,美国的危机感极为深重。美国自2008年以来就推行重返亚太的政策就是出于遏制中国的考量。日本披着协防美国应对中国的外衣解禁集体自卫权既正中美国在实力衰减后需要盟友替补的窘境,也是获得美国支持的关键。日本挑战中国是在不断向美国重复中国不可信的信号,为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造势。
且安倍已经通过挑战中国尝到了甜头。通过抨击中国,安倍2012年12月以62%的高支持率赢得众议院选举,并在3013年7月的众议院选举中和公明党一起赢得三分之二多数,进而获得了长期执政的资格。美国对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态度也在安倍上台之初的含糊变为明确支持。
不能忽视的是,中日争吵不断,但安倍挑战中国的频率在下降。中日目前的争吵频率和强度与以前日本接连在钓鱼岛靖国神社问题上折腾出动静有着明显的区别。日本除了指责中国也反复提出希望立即重启建立中日海上联络机制的协商。从派出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向习近平传递亲笔信,到派出自民党副总裁访华传递安倍口信;从邀请已故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访日,到邀请习近平私人关系良好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访日,日本为了恢复中日首脑会谈的在政治外交上的运筹有目共睹。激烈借力中国的同时伸出缓和关系的橄榄枝,日本显然掌握了避免与中国关系彻底决裂的平衡之道。中日屡屡游走在摊牌走火的边缘,但双方关系并未真正崩溃的根源就在于,日本的终极目标不是中国,借助美国施压中国不是目的,借助中国脱离美国才是关键。
三重原因决定中国去美国化需要联日
习近平在当选为总书记之后的2012年12月即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的复兴必然重塑世界格局。外交上,中国现阶段的目标在于推动世界格局的去美国化,使世界格局摆脱美国的一家极掌控。从长远战略上来说,虽然日本是美国的铁杆跟班,是美国力量瓦解的关键,但是中国去美国化并不是要拔除美国的爪牙,毕竟日本是中国的邻居,中国一开始就没有将日本列为最终目标。与日本化敌为友,站在同一阵线才是中国的长远大计。日本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文化军事都照搬西方,坚持跟定美国,这与日本在历史上曾照搬中国是一个道理。与其说日本是中国的对手,不如果说美国是中国的对手。中国向来有惩罚主犯放过随从的惯例,又何必非和日本过不去。
对于信奉实力论只向强力低头的国家,日本长期以来只向那些不如自己的国家展示肌肉。日本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盟友,一个最强有力的盟友。如果按照中国的战略规划,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那么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将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这种实力对比的变化将彻底改变日本的心理平衡。届时中国不仅会打破东亚的势力格局,日本自身的安全格局也将重组。日本会否为了维护仅存的地区大国地位向中国求援手亦未可知。但是中国一旦与日本开火,那么两国所积累的民间宿怨和战略不信任很难消弭。日本彻底接受失落地位后选择盟友时考虑中国的几率就小。中日和平相处并不撕破脸是中国去美国化必须的选择。
从亚太去美国化角度看,中国推行去美国化不仅仅是广泛地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在国际政治上,常态化对美国说不、展现中国方案;在经济上,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在国际安全领域大胆集结美国以外的国家召开亚信峰会。目前中国推出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着眼点在于对美国把持世界局势的根本性制度以精准的打击。
习近平在去年11月的周边国家座谈会上明示,必须让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习近平4月召集国安委成立以后的首次会议,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念。习近平要求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近平多次提出国家安全概念的同时,中国外长王毅指出要推动树立亚洲新安全观,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积极探讨建立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架构。这是习式安全观念将在亚洲地区实行的信号。
自建国以来军事同盟是美国的维持在全球存在的基石,美国以此构建了在全球的霸权。而不同于美国以军事同盟维系安全,中国正在以命运共同体为纽带创建新的安全体系。作为在全球存在方式的美式同盟最热烈的拥趸,日本是中国去美国化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日本是美国军事霸权在亚太地区的基础,是中国实践安全观首先需要啃下的难题。中国争取与日本谋求共同安全、建立命运共同体是在安全领域彻底将去美国化的关键,也是中国做全球大国站稳亚洲脚跟的必须。因此,基于中国重塑国与国关系纽带的考量,中国其实从战术层面考虑也并不需要将日本列为安全的威胁。中日关系反复紧张却总能缓和说明中日之间根本不存在最根本的安全对抗。
从现实角度来讲,在中国周边,虽然日本、台湾、菲律宾、越南都是可能与中国爆出战火的国家,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不弱,是最难的对手。中国与日本闹僵本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很可能中了美国利用世界老三搞垮世界老二的战略诉求。奥巴马尤为重视日本,看中的就是日本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危机感。且日本联盟菲律宾、越南在海洋争端上为中国制造麻烦并不是好事。与日本摊牌只能让中国感受到压力。
况且按照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安倍应该清楚中国的崛起是必然。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快速崛起的军事强国,如果与日本长时间陷入僵局只会让日本感到恐惧,进而靠向美国全副武装应对。日本尽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解禁军事,与其说是对中国感到不安,不如果说害怕跟着美国占不了先机,担忧中国会像美国一样实施连本带利的报复。日本对中国真正的不安更大程度上来自中国推行去美国化时展现的敌意。因此中国要改变以美国为核心的亚太体系,需要让日本放心 、需要让日本在中国的善意中没有抵触情绪。
纵然有声音担心日本并没有改变在领土问题上的强硬主张,安倍挑战美国为其划定的二战战后秩序其实也是在挑战中国。但实际上,日本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是日本的内政,中国反对也无力干涉。中国如果有手段能够完全制止日本政参拜靖国神社,前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早就做了。中日关系夹杂着历史领土争端,长期斗而不破既有着现实的考量,也有着深层的战略背景。邓江时期中日关系缓和有着共同应对苏联霸权和经济因素的考虑。现在纵然中国经济对日本的依赖减少了,中日共同安全利益崩溃了,但日本对于中国来说,重要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更为重要。中日共建新的共同战略体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