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影响,近几天来,以黄金、原油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下跌,美元则强势上涨。国际机构纷纷预测,美元正步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而大宗商品则进入下跌周期。即便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这段时间里,虽然国际经济一直处于十分严重的困境之中,除极少数几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都陷入下行状态。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却一直处在较高水平。特别是黄金、原油等,更一度成为炒作的焦点,诞生了诸如“中国大妈”这样的概念。但是,今年以来,这种格局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大宗商品的价格也不再那么坚挺了。不仅原油价格跌回到百元之内,黄金价格更是一落千丈。
而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元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大宗商品价格在整个世界经济都一团糟的情况下能够出现坚挺现象,是因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连续推出,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持续下跌,则是美国发出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
也就是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完全是踩着美元的节拍变化的。美元需要你涨,你就涨,美元需要你跌,你就得跌。即便国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只要美元不发声,仍然难以撼动大宗商品价格,至少出现局部波动和暂时变化。
如果说美元对国际市场的控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哪个国家也无力改变的现象的话,六年前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答案,更进一步巩固了美元在国际市场的霸权地位。
曾几何时,包括欧洲、新兴经济体等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曾试图通过自身货币的改革、组织机构的建立、合作范围的扩大等,动摇一下美元的霸主地位,改变一下国际货币市场“一股独大”的局面。特别是欧元区国家,更是希望通过欧元的推出,能有效提升欧洲国家在国际货币市场的话语权,能够与美国一争高下。也正因为如此,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一段时间内,欧元区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还是十分广泛的,且共同发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
然而,美元就是美元,美元就是世界唯一具有话语权的货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金融危机从美国诞生了,且迅速传递给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与新兴经济体。受此影响,欧洲出现了集体沦陷,新兴经济体则更是不堪一击。即便是日本,也是在这场危机中显得毫无抵抗力,以至于出现了极有可能成为经济史上一个笑话的“安倍经济学”。
可以这样说,自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起,美国就开始源源不断地将危机、将损失、将毒素转嫁和输送给其他国家了。想一想,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向国际市场注入了多少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又造就了国际市场多少泡沫。要知道,这些泡沫,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是被其他国家当作有用的东西吸收的,是当作营养吸收的。也正是因为吃了这些泡沫和毒素,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济也是泡沫泛滥、中毒严重。不然,不会在美国刚刚提出要退出量宽松政策时,许多国家就上紧了通货膨胀的马达,就让市场像吃了泻药。这其中,大宗商品是美国转嫁和输送危机与损失、与毒素的最主要载体。
现在,美国通过危机、损失、毒素等的转嫁与输送,已经保持了自身的健康与轻松,经济开始快速复苏了。而嫁接了危机和损失、吃了美国经济毒素的国家,则开始承受毒素带来的痛苦、泡沫带来的灾难。随着美元的走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不要多长时间,美国又可以通过美元操纵市场,收获量化宽松政策带给美国的成果了。因为,美国政府不可能永远将量化宽松政策的“成果”抓在手中,也不可能不把通货膨胀释放出来。
可以肯定,美国一定会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输出的方式将通货膨胀送给其他国家,送向国际市场。到时候,美元低价买入的资产,将在美元汇率处于高价时出售给市场。而这里所指的出售,显然不是美国企业、美国民众购买,而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和民众,也包括政府。
经历了此次金融危机后,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控制,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其他国家及其货币都不可能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任何影响,而只能随着美元的节奏前行。如果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可能会少为美元买些单、少为美元输送一些利益。反之,则只能大口大口吞服美国不需要的东西,而把美国需要的东西大把大把地送给美国。
眼下,通缩阴影正在笼罩着许多国家。如何在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走弱的大背景下,不陷入到通缩的泥潭,可能是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等经济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困境下,其他经济体却在为了所谓的政治问题而争斗,形成客观上配合美国大捞各种利益的格局,实在难以令人理解。
作者是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