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作为第十二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开幕大戏,由浦发银行与《理财周刊》联合主办的浦发银行卓信财富论坛在上海建国宾馆隆重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巴曙松先生受邀为在场的数百位浦发银行卓信财富贵宾客户和《理财周刊》忠实读者作了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的主题演讲。
美元走向值得关注
巴曙松的演讲从刚刚新鲜出炉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7.3%,创近6年新低的热门话题开始讲起。巴曙松认为,尽管第三季度GDP相比上个季度继续有所回落,但从目前的趋势看,这应该是今年的低点,第四季度随着铁路的投资、货币的宽松、房地产政策的适当调整,GDP应该会有所回升,完成GDP全年保7%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而对近期美国股市的持续下跌,引发市场对此轮震荡会否是继2008年后又一次危机的担忧,巴曙松表示暂无这样的可能,因为当下经济基本面和2008年有很大不同。当时美国实体经济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而今天美国经济已经在复苏,只是复苏比较缓慢。“市场的波动和2008年相比经济的基本面比当初要好,所以总体上还是处于一个复苏中的市场调整。”巴曙松说道。
而对于未来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巴曙松认为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元的走强。因为历史上每次美元走强都会引发全球市场大动荡,包括黄金、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美元走强带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从而导致新兴市场的波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从美元回流开始的。巴曙松表示,美元走向从本质上说还在于和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经济相对复苏要好些。所以他认为,未来欧洲央行会加大货币刺激力度,而欧美货币政策的不同步又将引发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动荡。
宏观调控走向新常态
对于国内经济,巴曙松笑称如果到年末《理财周刊》要用一个词来评点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新常态”一词可成为首选。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一系列考察里谈到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新常态,即所谓的“三期叠加”: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巴曙松认为,表面上看“新常态”是经济增速的调整,实际上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从外需向内需,从原来的大规模基础设施转向转型升级。因此在股市中,传统产业的赚钱机会会越来越少,符合产业结构转型要求的新兴产业的赚钱机会会越来越多。
对于下一步的经济趋势,巴曙松认为与货币政策相比,更值得关注财政政策的动向。尽管今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目前为止财政政策积极的力度并不大,因为不能再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去刺激增长,而目前有限的刺激支出主要集中在医疗、社保、教育这些民生领域,短期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表现为支出节奏的加快,已经在支出结算上开始发力,营改增的全面推进、消费税和资源税的改革、环境保护费改税都是下一步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预计未来财政政策还是会维持小步快跑的基调,推出投资周期长、具有全局带动意义的项目来防止惯性下滑,促使经济进一步企稳。
43号文或化解地方债问题
随着中央“43号文”(《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的出台,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成为近期热议焦点。巴曙松解读称,“43号文”的核心在于约束了地方政府的预算,今后不能想借钱就借钱,而从更高层面考察,出台“43号文”实际上是倒逼地方政府今后不能再这样投了。2008年中央出台的“4万亿”救市政策本身没有错,但谁知地方跟进的超过了9万亿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失控才真正酿成了后来的“4万亿”后遗症。巴曙松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个存量债务的整合,那些当前偿债风险比较大的地区从发债的标准来看往往难以获得低息债券的置换,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加快资产的处置。同时地方政府的收支都将纳入到预算的框架下实行全口径预算,会更好地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
房价上涨将会趋缓
在谈到投资者非常关心的房地产问题时,巴曙松强调,房地产的短期销售拐点已经到来,2013年8万亿元的销售额应该被视为近期的一个历史高位。从需求结构看,真正能把房子作为投资来购房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把买房作为一项投资。从年龄段来看,购房需求在迅速年轻化,今年65%的客户购房年龄低于35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婚房的刚需。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政策趋势,巴曙松用“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抑制”这三句话来总结。站在房地产企业的角度看,高利润时代正在过去,随着市场供需趋于平衡,整个房价上涨的趋势也在不断趋缓。考虑到未来中国从工业时代向服务业时代转型的大背景,房地产行业的转型方向也在于向服务价值链条的重塑。过去给房地产商带来最多利润的是项目的获取和成本管理,好的项目能拿到就能挣钱,但未来在真正市场化环境下能够创造价值的往往是物业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独特的产品设计,美国纳斯达克的房地产板块中真正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占比已经降到了12%,房地产经营是15%,房地产服务则高达73%。
巴曙松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的增量需求主要是来自城市间人口的流动。随着户籍的逐步放开,中国新一轮的人口流动趋势正在逐步形成,人口在不同城市以及中心和郊区之间的流动会带来一些新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