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娟:代际分化对当代大学生社会流动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3 次 更新时间:2014-10-27 13:16

进入专题: 代际分化   社会流动  

宋秀娟  

在经济学界,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曾明确讨论职位和能力差别形成的收入差异,可能影响其子女,将收入差异传递到下一代,从而导致“马太效应”形成的分化,出现“代际传递”“代际分化”现象。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代际分化也成为转型期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冲击着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社会流动及其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   

社会流动的一般规则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即先赋性规则(家庭出身、阶级成分等)与后致性规则(个人教育程度等)。先赋性规则被视为传统社会的主要社会流动规则,而后致性规则则被视为现代开放性社会的主要社会流动规则。人们往往把宏观层面的制度—政策安排与微观层面的先赋—后致规则结合起来,据以研究社会流动现象。制度—政策安排影响社会流动的方式,往往是先赋性规则与后致性规则的某种混合。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教育历来是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但是作为后致性因素的教育,其获得过程却难以摆脱先赋性因素(如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这就使得教育既具有先赋性又具有后致性。教育的这一属性限制了其在社会流动中功能的发挥,加剧了社会分化,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流动。   

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显示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代际分化影响社会流动的认知和心态,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取样,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社会的共同期待:通过教育实现代际向上流动。随着社会结构的日趋合理,后致性因素对个人的成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发展。从问卷结果来看,81%的学生对高等教育非常重视,13.4%的学生比较重视。而且被调查的学生对教育程度与向上流动的正相关性普遍认可。只要考取了大学,100%的家庭即使是经济困难家庭也都愿意继续让孩子读书。这表明,通过教育改变现状实现社会流动的重要性已成为社会共识。   

其二,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代际流动的承继性。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访谈对象普遍认为社会资本丰裕的家庭子女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弱势阶层家庭学生往往弱在缺乏社会资本,只能靠个人奋斗取胜。而“富二代”、“官二代”强在有社会关系。调查结果表明,政府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企业经理人员家庭的毕业生,求职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校园“贫二代”多数只能在“人才市场”、“大学招聘会”上谋取职业,求职成本较高。   

其三,社会对家庭背景的认可与强化:代际分化的体制性通道。对“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是否会动用您的家庭关系”这一问题的回答,绝大多数问卷都选择“会”,这说明大家普遍认识到人力资本、社会关系在社会流动中的影响,同时说明社会对家庭背景的认可与强化。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因高房价坠落的“城市中产”、普通知识分子,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他们既无经济资本,又无社会资源、人力资本,与中上阶层社会家庭相比较,普遍缺乏竞争力,其子女之间的竞争也不在同一水平上。这意味着贫富在代际传递,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化。   

其四,对待代际分化的态度:理性、积极、乐观。虽然学生们普遍感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但并不完全认可家庭背景对个人成功的影响。相反,大家更看重个人努力。在回答“您认为在就业时,哪个因素最重要”这一问题时,90%的学生选择“个人能力”;“如果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91%的学生选择通过个人努力,只有9%的学生选择通过家庭背景或朋友帮忙来获得;在回答“您如何看待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在就业、晋升等社会流动中的影响”时,学生的回答基本都围绕“有影响,但是家庭背景并不重要,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努力”。这说明大学生看待权势、金钱等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态度理性,自我认知明确,心态良好。   

当代大学生的合理流动,是社会有序运转、消弭社会不平等、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最核心的因素。由代际分化而导致的大学生社会流动不畅,会导致整个国民弱势心理的蔓延。因此,实现代际公平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要改变代际分化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就要尽快实现权力制约和资本节制,即需要从政府和公民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要解决社会的公平竞争问题,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博弈中扮演好公平公正的角色,避免一部分精英阶层利用制度和政策的缺陷为自己谋求利益,阻碍良性社会流动机制的确立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强化并建立公民参与机制,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促进不同利益主体博弈能力的均衡,并用制度保障利益博弈的公平有序进行。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进入专题: 代际分化   社会流动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93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