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产业的跨界和融合表现为五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服务业占比快速上升,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开始融合,服务业开始制造业化,制造业也开始服务业化。
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制造业,从2014年上半年来看,这种趋势仍在加速。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服务业开始制造业化,制造业也开始服务业化。
我国服务业发展出现了产品化、标准化、连锁化趋势,而这些本来是制造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和模式。近年来服务业中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产品、旅游产品、医疗服务产品等,将各种服务模式标准化,并加以复制和推广,“产品”已经成了服务业的时髦名词。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认可。以旅游产品为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等。转型升级的旅游产品,将是融合了现代农业、度假养生、生态养老、文化民俗体验的现代服务产业,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甚至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
制造业也开始服务业化了。制造业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端延伸,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开始从建造房屋扩展到房屋维护、物业管理等服务领域,形成了旅游房产、养老房产和教育房产等新兴业态;汽车制造商开始从汽车制造延伸到汽车服务、汽车金融等领域。巨大的制造业将产生巨大的为这些制造品使用和消费的服务业,这已经成了企业家共识。未来的中国不可能是单一的制造大国,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服务大国,而是制造服务业大国。
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融合
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开始融合。国有资产资本化价值化的管理改革方向,本质上体现了运用金融投资理念来运营和管理国有资产。
过去,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分属不同投资领域,相对独立,各有不同的流程、标准和回报要求,但新的趋势是两者之间正在加速融合。
首先是实体经济内部开始运用金融理念和工具来进行投资,典型的是光伏产业。今年2月,光伏企业与金融企业联手启动了光伏互联网金融战略项目,借助众筹模式,让光伏电站投资走向社会大众。这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融合,也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工具的融合。
至于金融投资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的案例就更多了。今年,保险公司频频举牌地产企业,表明金融企业开始直接参与实体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各种并购基金,都是金融业与实业投资之间融合的基本工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国资改革指导思想,也渗透了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投资相互融合的基本精神。国资国企改革,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从管理资产转向管理资本,制度设计的深层含义就是金融与实体之间的高度融合,以价值化的理念和金融手段来盘活和运作国有资本。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股权多元化,让社会资本参与实体经济的运营,从而推动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经营机制进一步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中石化将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就是大型央企向社会开放的第一步。
金融投资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的,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如果没有了产业基础,金融本身也就不会有任何价值。所以,金融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
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融合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条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产业跨界和融合的新模式。互联网思维是贯穿这一两年的热门词汇,仿佛谁要是没有互联网思维,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人类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互联网通过控制和改变信息流,可以引导资金流、物流和人流变化。互联网企业正在颠覆一些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正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传统经济体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成了嫁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桥梁,是产业跨界投资和融合的重要平台。
从产业内部看,互联网产业链正在进行更广泛的垂直整合,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设备制造商等加速将自身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抢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入口”。在互联网经济下,有用户才会有商业价值,而布局、抢占甚至于去试图垄断“入口”,就是争夺用户,提升商业价值。
从产业外部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一方面,传统企业积极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用互联网工具变革自己,许多被人们贴上“传统”标签的行业、企业正在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典型的如传统商贸、商超、零售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推动了我国网购市场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医疗,以及世界杯期间大热的互联网彩票等正在持续发酵。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的融合正在加速。移动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云计算以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以快速准确的挖掘能力,联袂向生产、消费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渗透,促使生产、消费、服务和流通一体化。
技术革命引领行业融合
制造、电子、仪器仪表、材料和动力等领域都在产生重大创新,引领着工业领域内各行业的融合和革命。
根据传统的产业要素划分,我国的工业制造可以划分为机械、电子、仪器仪表、材料和动力等生产领域。目前这五大领域都在发生技术革命。制造领域内出现了3D打印等新的制造模式,材料领域中出现了大量新材料,仪器仪表领域中诞生了遥感、传感、监测等新手段,动力领域有了新能源和新动力设备,电子领域出现了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这五大领域的创新融合,足以推动整个传统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制造业的新旧模式的划分已经明显不合适。
让我们重点来看一看三个近期被广泛探讨并形成热点的领域:3D打印、机器人与新能源汽车。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理念创新。人类制造史在历经了千年发展的锻造工艺(等材制造)和百年精进的切削加工(减材制造)后,迎来了增材制造这一理念的重大创新。3D打印适合复杂件制造和个性化生产,在文化创意、工业生产和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现在已经在重塑模具、生产设计、牙科种植、仿生耳等领域实际使用,甚至开始渗透在航天和国防等产业。3D打印技术也走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3D打印馆打印定制巧克力等食品、打印3D人像等。
技术的创新则使得机器人性价比日益凸显。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进程中,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不可缺少。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市场空间:一是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使用机器人的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二是机器人能够在恶劣、危险等特殊、不宜于人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具有人工劳动力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正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提高中国机器人的水平,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完善补贴等政策体系等多个方向的政策指引。从产业要素及技术应用上来看,特斯拉几乎将先进制造、电子革命、仪器仪表创新、新能源以及设备管理等工业革命的成果集于一身,是工业技术革命跨界融合创新的典型代表。
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跨界
中国经济转型和大国崛起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市场需求正在推动着一系列产业加速跨界和融合。
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正在催生一系列新的重大市场需求,这种市场需求需要一系列产业的共同进步和整合,才能满足需要。比如,近期资本市场十分关注的军工产业就具有这种特征。军工产业具有天然的高科技属性。各国武器装备追求的领先效应确保了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产生或首先应用于军工领域,也恰恰是这种最尖端的需求引领了科技进步,推动了产业发展与升级。军工整合的是材料、动力、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直接或间接带动的是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电子、钢铁、材料、物流业在内的诸多产业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军工产业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均对美国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二战后美国通过军工产业推动技术进步和民营经济发展,军工产业设备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社会投资,军工民品、军民融合、军工技术转移推动了民用技术的进步。像美国的GPS系统,最初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研发,如今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延伸出的民用技术产业范围非常广,市场需求非常大。我国也在研发北斗导航系统,这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与便利。
除军工外,环保产业也是推动和聚集一系列重要产业加速融合和跨界发展的重大需求领域。环保除了传统的污染防治外,正在促进节能新材料研发、新能源推广、新监测技术应用、生物修复技术进步。而从产业性质上看,环保产业既是生产,也是消费;既是需求,也是供给;既是制造业,也是重要服务业;既是百姓的日常消费领域,也是公共需求领域,充分体现了产业跨界融合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个产业单打独斗已经难以满足新兴市场需求。而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将会与新的重大需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来消除股票市场上各种产业跨界融合的“伪概念”
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是否得到了股票市场的认可?答案是肯定的。股市的价值发现功能,充分体现在对新概念、新产业的挖掘上,几乎所有具有新特质的东西都被市场挖了一遍。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研究不深入,把经济转型和产业跨界发展当作短期的概念炒作。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股票投资“最后一公里”的研究上,对产业跨界的发展逻辑、发展路径、投资链条的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产业跨界发展需要从基础理论、技术应用、产业化模式、商业运作模式、股票投资所构成的完整链条上加以研究。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去伪存真,辨别股市中的“伪概念”,真正投资有价值的行业和公司。
过去我们谈产业升级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何以先进制造业代替一般制造业,以现代服务业代替传统服务业,三次产业之间以及产业的上中下游之间的界限和关系仍然十分清楚。今天,产业升级正在以产业投资的跨界和产业运营的融合等方式进行,产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关系和上中下游关系,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和理论面临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