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华美院陈丹青教授不久前撰文,痛陈人文艺术教育设“外语关卡”之弊端,指出:“当今艺术教育的诸多顽疾,罄竹难书。”
请看陈教授的一段痛切陈词:“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倘若活在今天,正当就学年龄,将会怎样挣扎?———天生下湖南安徽的齐白石、黄宾虹,必须在今日‘考前班’通过愚蠢的石膏素描与水粉画测试才能获得‘国画’本科生准考证;天生下我们的徐悲鸿林风眠,必须呈交超过所谓四级或六级外语考试分数,才能在中国境内报考油画专业———且慢,连潘天寿、傅抱石、梅兰芳、于是之、刘诗昆、侯宝林、常香玉、李连杰之流要是在今天想要求师收徒,好!管你是画国画唱京戏演话剧弹钢琴,还是说相声敲大鼓翻筋斗,统统必须考外语!他们的朝气、性情、才华与想象力,是在就学期间不断填满各种学时学分,预备日后的‘考研’、‘考博’,否则不可能以本科学历换饭吃。徐悲鸿著名的人生信条不是‘一意孤行’吗,我们且看他将怎样被今天的现实击得头破血流: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他们必须交付至少五到十年的青春,编一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专业履历,明里暗里疏通无数关节人事,有心无心耍弄许多实出无奈的上策下策,才可能混到个‘助理’、‘副高’、‘正高’,所谓‘量化管理’要的是表格,不是艺术。 ”
读到这,不禁又让人想到,当今教育的其他方面,也有诸多顽疾:
——中小学教育强调“减负”,但由于应试升学的机制未变等原因,恐怕“减负”仍然难于实现;
——加强“素质教育”,由于教材、教学目标、师资等原因并未切实实现,重智育的教育模式,其实还没有真正改观;
——重视实践实用的教学,在习惯于理论教学的传统之下,距离社会的要求,可能还相差很远;
——至于启发式教育,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人以“渔”,而非付之以“鱼”,此敢斗胆一问:不妨请全中国的为师者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中现在有多少人、用了多少时间,在进行这样的教学?
……
回顾二十世纪后期,美国曾因为苏联载人飞行领先,而主动检点本国的教育,大力改革,以图超越。——可见,教育之于国家今天特别是明天的发展,何其重要!
我们难道要等再过若干年,中国发现在世界上又落后之时,才来检讨和真正锐意改革教育?那不晚矣?
二
我们是否应当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但是提高要根据人的基础水平。就像是要提一桶水,如果这桶水在一楼,我们不能只在五楼上伸出手,只是高喊要把这桶水“提高”到五层楼上来。这是看样子在“提高”,实际提不高。同样,如果有的水在一楼,有的在二楼,有的在三楼,有的还在地下室,那我们就需要区分如下的情况:
A、如果我们都要把这些水提到楼顶来,就不能指望用一样的方法,只花一样的力气;
B、实际上我们需要每层楼都有水,那可能就不必要把水都提到楼顶上乃至塔尖上去——可能塔尖上也装不下这麽多的水;
C、我们可能应当根据各桶水的实际“水平”,同时根据各层楼的不同需求及其它因素,适当的调控、调度,以达到满足需求、各得其所的目的。这可能是以比较适当的教育投入,达到不影响社会发展的人的素质“提高”目的的教育,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当实施的“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三
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际,我们是不是还需要看到:
(一)“大众化”是区别于“精英教育”的,顾“言”思义,是并非只培养“精英”的教育,也即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是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高一级的实用人才的教育。
(二)现代“知识爆炸”导致教育内容不断扩大,“大众化”又将教育的任务再扩大,而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条件,使得教育条件(经费师资等等)在相当时间内仍将相对不足。这就更加有必要考虑教育内容的精简、优化、适用,以提高教育投入与教育效果的“价格性能比”———以尽可能精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目标,以适当的教育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大众化”的教育结果。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教育,不能不贯彻“节约原则”。
略考各国教育,即便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即便他们未必需要“节约”经费,但教育的内容、目标的精简和实用性,也不比中国差,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例如美国,就是以高等教育的层次性,实用性为重要特点的。
(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之际,高等教育和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的初、中级教育,可能有必要适当区分以下两种教育培养:
(1)教育对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2)教育对社会未来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即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前者需要掌握乃至熟练掌握应用人类已有的(往往是某一门的)知识技能,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极大。
后者需要在掌握人类已获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研发创造新的。社会因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此类人才是需要的,而且需要的紧迫性也是大的,要求是高的,但需要的数量相对是小的。
这后者的教育培养成本(资金、时间、师资等),可能大大高于、多于前者。
如果适当地、有效地区分这两者,可能大大减小教育成本。
而现在我们可能是不同程度的“眉毛、头发一把抓”,——“大众化”教育的实用性不足,混淆了实用性和研究型教育。——应当优化“眉毛”(研究性人才),多长“头发”(实用性人才)。
四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的现在不再落后、将来能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是不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今天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教育的知识性内容与技能性内容的区分和各自在教育中的比重;
——教育的研究性(创造性)内容在初级、中级、高级教育中应占的比例;
——如何适当运用教育的层次和分流,区分大量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相对小量却要求更高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地降低教育成本(时间、资金、师资、精力等等);
——教育对受教育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应占的比重;
——教育的品行教化内容和目标,在教育中的地位、内容、方法和应占的比重;
——教育如何尽可能做到授人以“渔”,而非付之以“鱼”; 等等。
作者单位:南京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