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拉克政坛出现“府院之争”的戏剧化一幕。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在8月10日晚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不放弃连任总理的努力,同时指责7月24日新当选的总统马苏姆未在法定期限之内提名合适的总理人选组建政府之举违宪,并以总理身份对总统的违宪行为提起司法诉讼,而伊拉克新总统马苏姆则在第二天任命副议长阿巴迪作为新一任总理负责组阁。之后,形势发生重大转折。14日,马利基宣布正式放弃寻求连任,并从联邦法院撤销此前对马苏姆违宪的指控。在逊尼派极端武装占领伊拉克大片地区并控制伊叙边界,美军出兵对其进行轰炸的形势下,伊拉克内部又出现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宪法危机”,使得全世界重新聚焦伊拉克政局及其未来的走向。
作为一个有着自己悠久历史和独立文明,同时又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而牵动世界神经的国家,伊拉克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可谓命运多舛。连年不绝的战争不仅改变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也改变了伊拉克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政治强人的倒台让伊拉克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新宪法的制定颁布则为伊拉克新政治秩序的生成提供了蓝图。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次“宪法危机”的出现似乎可算是有板有眼的宪法实践,虽然“府院之争”暂告一段落,但各方都“拿宪法说事”无疑是这次伊拉克政治僵局的一个颇为引人关注之处。一方面是,已担任总理长达八年之久的马利基拒绝承认马苏姆指派的新总理人选,并指责总统的行为“等同发动政变”,其做法实为蓄意违反宪法,同时,其以总理身份对马苏姆提起控告,理由是总统提名总理的行为公然违反宪法。而美国方面则表示支持马苏姆并警告马利基不要“制造麻烦”,国务卿克里认为:“马苏姆担负着维护伊宪法的责任,他是选举出来的总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还警告说:拒绝接受任何通过胁迫或操纵宪法和司法程序所达到的结果。针对美国的这些表态,马利基则指责美国是站在“违宪者”的一方。
马利基于2006年4月21日被任命为伊拉克总理,连任至今,并谋求再次连任。当时,各方曾将其视为“希望之星”,盼望他能够给伊拉克带来久违的和平。在今年4月的国民议会选举中,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竞选党团获得领先,赢得328个议席中的92席,但未超过议会的半数席位。“法治国家联盟”和其他几个什叶派竞选党团在议会中组建了名为“全国联盟”的大党团,拥有超过议会半数议席的170多个席位。但是,“全国联盟”内部也有一些成员并不完全同意马利基再次连任。因此,在究竟谁是最大党团和拥有组阁权这一重要问题上,议会各派一直存在争议。对于这一政治难题,是否可以通过诉讼方式来解决呢?据伊拉克媒体报道,伊拉克最高法院在11日曾裁定,现任总理马利基所属党团在议会中占比最大,这似乎意味着他可以继续担任总理职务。但马苏姆却拒绝提名议会最大党团领袖出任总理。于是,总统和总理之间围绕权力的较量让重建之中的伊拉克陷入了这次短暂的“宪法危机”之中。
客观地来分析这个“伊拉克版”的“府院之争”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各方似乎都很强调对于伊拉克“宪法秩序”的维护,但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言,“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复杂的文明传统中,一部宪法、一次大选都会显得过于单薄”。如果稍有一点常识,也就不会想象伊拉克的这次“宪法危机”可以单纯靠法院的宪法裁决来得到完全的化解。
伊拉克当今身处各种内外势力激烈争夺的漩涡之中,其政局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完全摆脱内外矛盾的裹挟。一方面,伊拉克的政局和政治过程深受外部势力的影响。这次,马利基发表讲话之后,美国国务院随即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马苏姆,但是马利基在2006年也是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上台担任总理的。伊朗同样也对马利基作出了不支持的表态,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8月12日宣布政策转向,而在马利基2006年首次当选为总理时,伊朗高层支持其当选并和他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伊拉克内部各种民族、宗教势力和政治力量错综复杂,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更是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伊拉克总理一职一般由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人士来担任,议会议长一职则由逊尼派担任,而总统一职则由库尔德人来担任。这是根据伊拉克人口比例和战后权力的对比而形成的一个脆弱的动态平衡,作为总理的马利基在其位置上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可能维持这个平衡。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早先在会见马利基后的记者会上曾提出,“伊拉克正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要渡过这一关,就是要通过组建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政府,一个能够设法解决所有社会群体担忧的政府,包括安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次马苏姆和马利基的“府院之争”可能不幸被他言中了。一个国家政治秩序的形成是综合力量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外力可以轻易地干涉甚至推倒一个政权,但重建新的政治秩序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伊拉克的这次“宪法危机”从另外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其重建过程的复杂和艰难。
(作者系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