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近日,中外学者聚集孟子故里山东邹城,挖掘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寻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源头活水。
陈来:孟子精髓就是讲仁爱、重民本
如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成为涵养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源泉、基础?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在发言中指出,“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习近平同志讲了六条,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陈来说,“这个六条里边,我认为前两条就跟孟子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他分析道:孔子与孟子都讲仁爱,孔子强调,作为个人道德的仁,以及修身的仁;阐发个人的道德修身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点。而孟子则把仁爱扩展到一个社会价值的层面,在社会的层面上来讲仁爱,就是仁政,变成治国理政的一个根本的法则。而孟子关于“王道”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孟子最有名的思想是治天下,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仁政”,“王道”,“得天下,治天下”,都是从仁的角度发展出来的,这个是孟子的一大贡献。
说到重民本,陈来认为,“毫无疑问,在历史上这也要归功于孟子的思想。”
仁民的仁,就是仁义礼智信的仁,“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陈来表示,从这个仁民的讲法也可以看出来,就是孟子把对老百姓的态度也归到这个仁字上。
“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今天认识孟子思想,应该也肯定儒家的这个以人为本的基点,把它扩大发展出更多的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在历史上成为中国社会文化基本的核心价值,对今天来讲,仍然能够成为我们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的源泉。”
齐思敏:《孟子》对世界的思想价值
“孟子思想有一种普适性,孟子不仅是中国人的,也是西方人的。我们今天谈孟子的当代价值,也就是因为它不仅对中国人有当代的价值,对西方人,对我这样的‘老外’同样有价值。”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的东亚系主任齐思敏教授,在对话中谦虚地表示:“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
齐思敏说,外国学者为什么对孟子有兴趣?外国教授怎么看《孟子》这本书?我说过,孟子是中国人,我们是外国人,可是了解欧洲、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孟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举个例子吧,在16世纪至19世纪孟子及其著作多次被欧洲译介。文献与实物证明,孟子是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哲人之一,而《孟子》一书则是通过传教士最早翻译到欧洲的中国典籍之一。并且影响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
齐思敏再次举例说,在近代的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在它的起草过程中,当时是中国人张彭春将《孟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引入宣言之中。他把“仁”翻译成conscience(良心)一词,为各国代表认可,从而写入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因而,《世界人权宣言》所提出的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突破了西方的传统人权概念,丰富和充实了人权内涵。
“所以,我认为孟子的‘仁者爱人’不仅影响到《世界人权宣言》,《孟子》对全世界的未来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源。”齐思敏如是说。
郭齐勇:礼教缺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孔仁孟义、墨子兼爱……今天我们往现代化走,是不是意味着就一定要把他们丢弃掉?现在看来,这是错的;要走向现代化,恰恰是要重新唤起、创造我们的礼乐文明。”
说到礼教的问题,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说,我认为,礼教的正价值大于它的负价值。虽然鲁迅先生极而言之,讲过“吃人的礼教”。但谁也不能否认礼教对当时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其实,今天的电脑、网络,不也吃人吗?很多孩子就迷失在网络游戏里面,可是,当今社会谁能离开电脑和网络呢?
在传统社会,礼教不是儒家的问题,礼教恰好是儒家的长处。
我们今天的问题恰恰是很多人从小没有接受过礼乐之教的教化培育,今天社会上很多问题和我们的教育失败有关系,我们的教育是个单面知识的教育,不是一个德性的教育;是成才的教育,不是成仁的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思想重视的是仁的教育,是德性的教育。
郭齐勇强调,今天的政治教育不能取代道德教育,我们应该从孩子开始,就要有礼教的教育、乐教的教育,这就是道德的教育、宗教的教育、艺术的教育。当然,礼教在后期传统社会,它的确是束缚人的,因为在社会层面、家庭层面过于把它形式化,形式大于内容。但是,不能因此就把礼教的意义给抹煞掉了。
礼教教我们怎样做一个人,立身行事——孩子们坐要有坐相,站要有个站相,吃饭要有个吃饭的样子,这个教育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有的教育。
王志民:孟子梦与中国梦
“孟子是一个最有精神追求的人,也是一个最有梦想的人。”作为一个山东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研究院教授、孟子研究院院长王志民对挖掘“孟子思想当代价值”这一话题有着独特的感受。
在他看来,“孟子梦”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所谓仁政、王道这实际上是孟子治国的一个理想。第二个层次是孟子的社会梦,即老百姓怎么过日子——孟子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年龄大的就可以穿绸子,可以吃肉,依我们今天看就是小康社会。第三个层次是个人梦,孟子个人的梦想是什么——做一个对社会、对统一天下、对治国有作为的人——“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在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这样一个进程中,我觉得从孟子的思想和孟子的言行中,我们能够汲取到很丰富的文化资源。”王志民说。
他表示,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梦”,实际上也不外这么三个方面:我们国家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发展,个人怎么发展,怎么过好自己的这一生。孟子最可贵的地方,是把国家梦、社会梦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也就是国家梦,民族梦,社会梦,老百姓实现小康、实现繁荣富足的梦,和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梦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