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到该清醒的时候了
——中俄2014海上联合军演隐含着“新冷战”的趋势和危机
在中俄2014海上联合军演即将开演的时刻,我却似乎在一片朦胧中依稀看到了世界即将进入中俄联合抵抗美欧日的“新冷战”的局势与危机。如果人们还记得二战以后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局势,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旦真的形成这种“新冷战”的世界局势,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同样无法估量。
如果说,中国民众和政府对百年来被世界列强侵略凌辱记忆犹新的话,就不可能忘记,百多年来对中华民族侵略和危害最大的,除了日本军国主义之外,就数北极熊沙俄帝国和斯大林政府了。苏联政府不但继承沙皇帝国对中国民族的大片领土的侵略占领,并最终在民主化后的叶利钦时代的边界条约中确认了这种侵略和霸占;在抗战后期先是迟迟不肯出兵相助,等到日本投降已成定局时趁机来掠夺胜利果实,掠夺了大量中国的工业设备和财富;为了在朝鲜建立不冻港,把毛泽东当枪使,欺骗鼓动毛泽东出兵朝鲜,使中国人民蒙受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并不愿意再次走上联俄抵抗美欧的新冷战道路。但是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为主的东亚政策及遏制围剿为主的对华政策,不断地在东海和南海岛争事端中“拉偏架”,变相地“鼓动”中国周边国家以领海岛争为理由,掀起新一轮反华事件。如果美国再不从根本上改变和放弃这一系列对华政策,那么很可能就真会把中国逼上了联俄抗美的新冷战道路。
就我个人的理解,美国亚太战略平衡和遏制围剿的对华政策的根源,还是“后冷战”思维。不错,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极权国家,要想不成为被遏制的“众矢之的”都很难。但优秀的政治家必须具备未来发展的战略眼光——中国新的领导集体正在展开新一轮的改革,而且对全世界宣称是全面的、无限制、无止境的改革,因此,中国改革的未来、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局势不可估量、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并不确定,客观上完全存在着民主化制度转型的可能。有媒体报道:“拜登在3日上午会见在野的日本民主党主席海江田万里的时候,悄悄地透露了自己的心迹:‘习近平主席正处于事业起步的艰难时期,我不能给他添麻烦。’”【1】既然美国的主要政治家群体中已经具有这种战略眼光,就应该从全人类、全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给中国国内的改革进程尽可能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国际环境,以支持的、友好的、和谐的新政策,把中国“逼”上以民主宪政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形容过国民党在二十年代的联俄、联供、辅助工农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2】在孙中山先生改革中国政治体制最需要帮助时,欧美各国把他推给了自己的对手苏联。从而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播下了列宁主义极权政治种子,并产生了严重的恶果!后来毛泽东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建国后,毛泽东曾说,我们没有选择,只能一边倒。中国要成事,就要看外国人的脸色,这是近代中国半殖民性质的一个写照。 ”【3】我真诚地希望这种历史的错误不要再重演!
实事求是地说,习近平主席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4】的话,完全符合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政策和行为准则。中国和俄罗斯完全不同的是,中国从来没有侵略扩张的历史事实。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并承诺将来也绝不会有侵略扩张的企图和事实。当今中国在领海争端中坚持“后发制人”,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美国一再指责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无稽之谈。中国在领海争端中从来没有主动挑衅,主动闹事:在东海,是日本政府的“购岛”事件,直接地挑起了钓鱼岛危机,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既有日韩的先例,也是对日本右翼“购岛”及一系列军国主义言行的正当、合理的反应。至于菲律宾,美国不能无视菲律宾政府人员主动挑起枪杀中国台湾渔民和抓捕中国大陆渔民的一系列事实,而一再指责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在越南方面,中越政府已经对通过谈判解决南沙群岛争端达成共识,【5】而西沙群岛一直都在中国的管辖之下,二十几年来并无争端,而且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石油开发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以来都没有争端,越南方面也没有提出过干涉。就因为在开启中越南沙岛争的谈判前夕,越南又在西沙群岛挑起事端,明显是为了扩大争端区域来争取更大利益的“不法行为”,怎么又成了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了呢?更不要说,中国的石油开探还在开探建设过程中,而越南在南沙争议海域的石油生产已经大量地出油了。如果要求中国停止开发(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是处在争议区域的话),那么是否越南也应该在争议区域停止产油呢?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只要美国不是为了遏制和围剿中国,故意在东海和南海挑起围剿中国的事端,如果美国真想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真想保护南海的航行自由,那么就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来解决争端”【6】的政策是唯一地合理和有效的。美国应该清醒地明白一个简单的事实和道理,日、菲妄想独吞争端岛屿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可以说是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根源。不要说是美国单方面的支持,就是凭借美、欧、日的军事总量,也已经不具备足以把中国完全驱逐出争端岛屿的军力。更不要说欧洲各国并不想过多介入东亚争端的事实。如果美国政府及政治家能够承认这个事实,就应该承认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东亚和平和南海航行自由唯一合理和有效的政策。说句笑话,就算美国自认财大气粗,军力强大,想当“世界警察”,那么也应该“一碗水端平”,如果警察实施“拉偏架”政策,那么警察就有异化为“黑帮”的可能。如果警察真变成黑帮,还当得成警察吗?不就自毁警察的声誉了吗?
如果美国承认盟国英国把领土“扩张”到南美阿根廷沿海是合法合理的,并容忍英国不惜以战争和流血手段来捍卫在南美的领土,就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否定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历史事实和领海主权!中国“九段线”的领海事实,在近千年来并不存在争议,这同样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另一个事实就是,如果美国至今承认钓鱼岛的主权确实存在争端,就等于承认当初美国转让给日本的仅仅是“管辖权”而不是主权。那么为什么、有什么理由可以确认钓鱼岛的主权和管辖权“不统一”、“不一致”?既然美国声称钓鱼岛的管辖权目前暂时属于日本,如果钓鱼岛的主权和管辖权不统一、不一致,那么就等于承认主权肯定不属于日本,那么又应该属于哪个国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经在华盛顿发表演讲,就钓鱼岛强调:“从1895到1971年没有任何人挑战过日本主权。”【7】安倍晋三此话证明,日本的对钓鱼岛的“管辖权”是1895年才刚刚开始,为什么是从1895年开始,而不是从1872年日本占领琉球开始?地球人都知道1895的马关条约中国割让了台湾及其周边岛屿。结论就是安培晋三此话,就等于承认钓鱼岛是从马关条约开始被日本占领的,也既等于承认了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而不是1868年被日本占领的琉球附属岛屿。另外全世界都知道钓鱼岛是美国在1951年“旧金山和约”中把管辖权转让给日本的。也就是说,从1945年到1951年,钓鱼岛的管辖权在美国手中,是美国霸占了中国的钓鱼岛,并不是如安培晋三说的从“1895到1971年”钓鱼岛的管辖权一直在日本手中。
如果美国同样不否认战后从开罗宣言以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对战后东亚局势的既定安排,那么就等于承认了美国把台湾附属岛屿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是有违国际社会对战后东亚局势的既定安排的,是对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的“侵占”。尽管是当时出于冷战局势的需要,那么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就有责任自己来纠正自己对历史的扭曲,纠正历史的不公正,把钓鱼岛还给中国,而不应该从中作梗,支持日本寻衅挑事,散布继承军国主义的言行。
2014年5月19日初稿 2014年5月28日修改
【1】:《拜登见日本官员表态:不能给习近平主席添麻烦》http://news.sohu.com/20131204/n391259594.shtml
【2】、【3】:王人博:《中国如何构建现代国家?》http://www.aisixiang.com/data/74858.html
【4】:《习近平:中华民族没有侵略基因》http://news.sina.com.cn/o/2014-05-16/015930145036.shtml
【5】:国际在线5.11日消息: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京举行 就妥处南海分歧达成共识。5月11日,中国—越南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方主席、国务委员杨洁篪和越方主席、越南副总理阮善仁共同主持会议。会议就推进中越全面战略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并表示要妥善处理南海分歧,加强海上合作。http://tieba.baidu.com/p/2322815217
【6】:百度百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shelvingdifferences and seeking joint development)”是邓小平在查看20世纪70年代针对中日领土争议提出的政策主张。其前提是“主权归我”,其目的是为最终解决领土问题创造条件。后来也运用于南海问题。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cfoaN4pADQnQ-1CNUIKOhiO7dwgbbxiDloLI4h91BHz5yw3L1z0k_MnavElZxPsCwf8C3MHl3DyRiJmBwLzw_
【7】:人民网:《专家称安倍就钓鱼岛谎言改不了事实 需正视历史》
http://japan.people.com.cn/35469/814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