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贯穿着改革创新主旋律。过去一年我国应对复杂局面、实现良好开局,靠的是改革创新;今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仍然要靠改革创新。只有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
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靠的是改革创新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改革从何处着手、从哪里起步,关系改革创新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从政府自身改起,从简政放权起步,能发挥政府率先推动改革的示范效应,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活力。随着去年中央分批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其中私营企业新增30%;民间投资增长27.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到63%。简政放权,给企业松了绑,也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去年下半年明显回稳,全年7.7%的增速不仅大幅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也明显高于其他金砖国家。
创新调控方式,稳定经济运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没有采取短期政策刺激的做法,而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根据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明确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实行区间管理。坚持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动稳定器作用,不盲目刺激、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着力调结构、促改革,释放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这样做,不仅稳定了市场预期,也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
着力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推动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取得积极成效。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正在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比达到46.1%,增加2.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制造业;从收入结构看,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从要素投入看,工资率上升,倒逼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9%,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2014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仍然要靠改革创新
靠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在经过30多年快速增长后,我国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原有的发展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发展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从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适应服务消费扩大趋势,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办养老,增加服务消费供给;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需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需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造新的贸易机会,充分挖掘出口增长潜力。
靠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方式。过去一年,宏观调控方式创新为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创造了条件。今年要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应继续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完善宏观调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政策有效实施方式,发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与产业、投资、价格、土地等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做好调控预案和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实现稳定经济运行的目标,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靠深化改革推动提质增效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效益偏低、结构不合理,症结在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造成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减弱,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靠产业规模扩张支撑经济发展的空间缩小,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仍然受到体制机制弊端制约。提质增效升级必须从改革入手,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技术转移机制。
靠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当前,我国在财政、金融等领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些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化解。财政、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与体制机制问题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化解。比如,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使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有长期合理的资金来源,并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同样,防范化解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也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应继续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减少和消除政府不当干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加快改革势在必行。财税体制改革应从预算公开、打造阳光财政改起,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强化监督检查。继续推进税制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实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完善地方税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同时把握好改革节奏,避免银行过度竞争和市场融资成本过高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稳步推进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民间资本进入创造有利环境。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对国有企业分类进行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加快推动垄断行业改革,破除行政垄断,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环节引入竞争,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和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进一步放开准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以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