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春,惊蛰之后,人也开始折腾。三四月份的工作都已经排满了,五月就要开始准备学生答辩了。”刚从欧洲回国的庄孔韶向记者介绍自己2014年的工作安排。
古人有诗云: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惊蛰后万物复苏,人自然也该从冬日的慵懒中脱离出来。将人的行为与环境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倒是极为符合庄孔韶人类学家的身份。
庄孔韶师从人类学泰斗、小说《金翼》作者林耀华,1988年获得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获此学位的第一人。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人民大学任教。2011年起他受邀前往浙江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同时担任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这次欧洲之旅,主要是在法国和瑞典的两个会议上介绍中国人自己的人类学理论。在瑞典隆德大学播放了《虎日》,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也在预料之中。”刚刚回国的庄孔韶告诉记者,法国第十大学的教授对于“不浪费的人类学”非常感兴趣,“它既是个理论,同时是方法论,行动的理论。道理不是很复杂,但是要做好需要很多年。”
论文、电影、诗歌等等都可以是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在法国的会议上,庄孔韶播放了他和学生们刚刚完成的新作,一部关于福建乡村冬至时节相关习俗的小电影。从一首上世纪30年代的民谣进行深入,根据自己的体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做成了现代志。
庄孔韶和他的学生们同时也在学科交叉的道路上开辟出了新路子。“人类学的相关课程现在已经成为协和医学院的通识基础课,电影学院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给人看病不光要用科学技术,同时也要了解你看的人是什么人。医生也要了解文化的多元性。”
他跟法国人类学教授介绍此事,对方表示十分羡慕,这样的跨领域学科建设,在很多国家都是很难推进的事情。
“最近做了不少出访的活动,主要是将多年自己的积累向外介绍,你老跟着别人走,会上发言根本没有人听。”庄孔韶甚至建议法国的主办方明年将会议变成沙龙的形式,有美妙的音乐相伴,能够进行小而精的讨论。
见过庄孔韶的人通常都会被他的翩翩风度所吸引,谈起自己的运动习惯,排在第一的是足球。他从小学就开始踢球,多年坚持,每届研究生都有他的球友。尽管工作繁忙,还是会尽量抽时间去绿茵场踢上一场。“之前有次受伤,那段时间就玩玩拳击。”
与许多无法适应欧洲饮食的人不同,每到一地,庄孔韶总是尽量和同伴去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
“丹麦、瑞典的奶酪都很棒,这也是他们个子能长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吧。”想长高的人,不妨去北欧生活段时间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