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孝荣:如何解决新疆民族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19 次 更新时间:2014-03-03 11:07

进入专题: 新疆问题  

韩孝荣  


原文编者按:从事政府与少数民族关系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韩孝荣博士最近前往新疆,实地考察当地在发生鄯善县鲁克沁镇流血冲突之后的情况。他为联合早报网撰写专稿,分享他在新疆的观察,探讨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一些可能性。

2013年7月初,我在宁夏短期逗留后从银川飞往乌鲁木齐,禁不住回忆起2008年6月那次始于南宁终于拉萨的旅行。这两次夏季旅行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的起点都是一个长期以来平安而宁静的民族自治区,而终点都是另一个刚刚出过大事、在人们的想象中还不那么宁静的民族自治区。那次西藏之行发生在拉萨三一四事件三个月之后,而这次的新疆之行距离导致近30人死亡的鄯善县鲁克沁镇的流血冲突只有两个星期。如果我们把中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按照社会的和谐程度做一个排名的话,那么广西和宁夏应该属于最和谐的一类,而西藏和新疆则很可能要被归入最不和谐的一类。不论宁静、和谐与否,每个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结构都自有特点。广西与宁夏的宁静呈现着不同的风格和色调,而西藏和新疆的不和谐也是由不尽相同的原因造成的。

 

高压下的宁静

“在喀什的大街上,武警巡逻队中走在倒数第二排的战士都背着一面大镜子,以便走在最后一排的战友可以随时观察到巡逻队后面的任何可疑人物。这表明在武警战士们看来,危险是真切存在的。”

七月的新疆,有太多出事的理由:四年前的七五事件使新疆的七月变得如同西藏的三月一样敏感,并因此成为一个在人们想象中特别容易生出事端的月份;七月也是穆斯林的斋月。虽然这是一个追求祥和的宗教仪式,但维吾尔族穆斯林在封斋期间所表现出的对于宗教的热诚难免引起当局的关注,而历史上也不乏在斋月期间发生冲突的先例;此外,2013年上半年所发生的几起血腥攻击则使人相信这一年的七月可能会特别不平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有关危险事件的预测和警告,新疆的七月却相当平静。当然,这是高压下的平静。新疆省会乌鲁木齐和南疆重镇喀什的主要街道和重要政府机关周围,都有全副武装的武警站岗和巡逻。在喀什的大街上,武警巡逻队中走在倒数第二排的战士都背着一面大镜子,以便走在最后一排的战友可以随时观察到巡逻队后面的任何可疑人物。这表明在武警战士们看来,危险是真切存在的。有些人认为站岗、巡逻这类震慑和防范措施非常有效,是和平的保证,是新疆没有出更多大事的原因。而另一些人,特别是一些维吾尔族朋友,则认为这是“政府自己吓自己。”显然,在他们看来,即使没有这些震慑行动,也不一定就会出事。

武警、警察、军车和武器,都是有意摆在大街上让人看的,而一般人看不到的还有政府内部的紧张气氛。为了维稳,基层干部们都要加班加点,甚至必须住在办公室,以便随时处理紧急事态。我在去喀什的一趟班车上碰到过某县政府的一个干部。他趁着下午的一点空闲时间去喀什办一点私事,但却不得不在事情办完之前就匆匆赶回,因为晚上九点还有一次点名,如果缺席就要被罚款并通报批评。和全国各地的干部们一样,喀什的干部们也要讨论中国梦,而其中一位干部的中国梦就是希望能多睡点觉,并且能每天和家人多呆一会儿。加班之外,基层干部们还要面对生命危险,因为最近几次武装冲突中都有地方干部丧生。虽然有不少人为他们的付出所换来的宁静感到欣慰和自豪,但肉体和精神上的压力还是使得一些基层干部颇有怨言。

当地的一般民众,在经历了多次流血事件之后,也总结出一些防身之道。其中一条就是避免在他们认为比较危险的时刻出现在他们认为比较危险的地方。到乌鲁木齐的当天下午,我就急着想去二道桥的维族聚居区看看。在向一位行人问路时,他警觉地问,“你这个时候去那干什么?”他解释说,要逛街或找吃饭的地方,可以去汉人聚集的大西门或小西门。七月份最好不要去二道桥。我当天听了他的话,但隔了几天还是禁不住去二道桥走了一遭。感觉不像有什么危险,但我在那的确没有看到多少汉人。在喀什的前三个晚上,我住在市郊一个戒备森严的大院中。第四天我搬到了维吾尔族聚居的老城区的一家小旅馆。当地几位汉族朋友看了我住的地方,便极力劝我立即搬去汉人区住。他们认为那家小旅馆周围的小巷子里充满了危险。其中一个朋友说:“要是某个巷子里窜出个人来把你杀了,把你的尸体扔了,都不会有人知道。”小旅馆的主人是来自东部沿海的汉人。他告诉我说,喀什城里很安全,危险分子都在乡下。一些当地的汉族朋友还告诫我,哈什的东巴扎尔一带最好不要去,因为那儿维族人多。我后来去了那,确实看到了很多维族和很少的汉族。而喀什的步行街一带,则显然是汉族人聚集的地方,但在这些地方也可以看到不少维族同胞。恐惧感似乎是单向的:汉族不敢去维族区,但维族却敢于去汉族区。当然,汉族朋友中也有人认为,维族区并不可怕,因为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有个乌鲁木齐的朋友就认为:二道桥其实最安全,因为那儿武警最多。

其实,即使那些最害怕维吾尔人的汉人都知道,绝大多数维吾尔族同胞都非常纯朴、善良,绝不会伤害无辜,而危险分子只是极少数。也有地方干部正确地指出,不能把整个维吾尔民族和伊斯兰宗教当做维稳的对象。但问题在于,没有人能把极少数危险分子从广大的维吾尔人群中识别出来。于是便产生了前述种种关于这些危险分子藏身之处的臆想。有人认为他们隐藏在城市中的维吾尔聚居区;有人认为他们不在城市,而是躲在乡村;还有人相信他们是在没有警察或是警察比较少的地方。大家都赞同的是:危险并非无处不在,但也不是绝对没有。人们都凭着各自的判断去规避危险,但似乎总会有人无法逃避危险,而对于那些不幸被危险吞噬了的人们,民众们私下常常作出的的评论就是:谁碰上了谁倒霉。

也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准确识别极少数危险人物,政府方面就不得不加强对整个维吾尔民族的社会控制。本来如果知道这些危险分子是谁,那么一个武警小分队就可以把他们解决了,现在却不得不把大批武警和警察布置在大街上,不得不让基层干部们历尽辛劳以图准确掌握每个村镇居民的动向。不只一位维吾尔族朋友向我抱怨:政府不给维吾尔人发护照,限制维吾尔人出境。一位想去澳洲进修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在三个多月前就递交了办理护照的申请,但至今还在痛苦地等待着消息。一位做皮衣皮帽生意的喀什商人希望能去巴基斯坦和俄罗斯进货,但也无法取得护照。显然,政府方面是为了阻止少数维吾尔人出国后加入“三股势力”而不得不限制所有维吾尔人出境。这些针对少数危险分子却给许多一般维吾尔人带来不便的具有株连色彩的防范措施,虽然可能具有阻止危险行为的效果,也有可能使一些维吾尔民众因为感到不被信任而产生离心倾向。

 

宁静中的不平静

“司机师傅对高速指示牌上汉字和维吾尔字的规格差异也深表不满。‘汉字那么大,维吾尔字那么小。我可以读汉字,所以没有问题,但汉语不好的维吾尔人就惨了。有人向政府反应过,但没有结果’。”

虽然真正属于所谓三股势力的危险分子人数很少,但不少维吾尔人,包括一些官员和学者,都有一些不满情绪。他们的有些抱怨,例如对于贪污腐败、贫富分化和环境退化的不满,是全国性的和普遍性的,而另一些抱怨则带有新疆的地方和民族特点。这些特殊的抱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不同方面,而这些抱怨所引发的不满情绪的激烈程度也是因人而异。大多数人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我和乌鲁木齐一位维吾尔族出租车司机的闲聊就触及到好几个方面的不满情绪。我们的谈话从自治区政府中谁是维族中最大的官开始。他说是努尔 白克力。不过,他很快就补充说,努尔 白克力并不是一把手,他事事都要听张春贤的。的确,自赛福鼎 艾则孜之后,就再没有维吾尔族官员做过新疆的一把手,而在全国各自治区中,彝族的伍精华也是最后一任少数民族出身的自治区一把手。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喀什期间,我了解到县、乡一级的一把手也大都是汉族。司机师傅本人是新疆大学大专毕业,而且学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开出租车。他的太太是新疆大学本科毕业,也是不错的专业,但同样找不到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只好去公共汽车上卖票。他们夫妻俩都亲身体验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后来碰到一位专门研究新疆社会和历史的维吾尔族学者。他对当地报纸有关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超过80%的最新报道表示怀疑。他的估算是今年的就业率不超过60%,而其中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的就业率。司机师傅对高速指示牌上汉字和维吾尔字的规格差异也深表不满。“汉字那么大,维吾尔字那么小。我可以读汉字,所以没有问题,但汉语不好的维吾尔人就惨了。有人向政府反应过,但没有结果。”

司机师傅虽然没到过南疆,但认为南疆经济、文化和教育都比较落后。他本人可以说很流利的汉语,但认为南疆维族同胞的汉语水平很差。这些都为我后来在南疆的所见所闻证实。我在喀什碰到的很多人都反复提到南疆的经济发展问题和教育特别是汉语教育的问题。以出产手工制作的精美小刀著称的英吉沙县,民众的购买力很低。县城的新建住宅楼,每平方米的售价只有1000多元,可还是没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县城的出租车,只要两块钱就可以坐到县城的任何角落。政府、学者和一般民众都公认南疆的喀什、和田和克孜勒苏是新疆经济最落后的地区。根据10年前的一项统计,这三地州的贫困人口占全新疆贫困人口总数的88%。自1994年国家开始发布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以来,新疆一直有27个国家级贫困县,而其中有19个属于上述三地州。教育、文化方面,南疆还有不少年轻人普通话水平不过关。年长的维族同胞受教育程度应该更低。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说,他所在的村中50%的村民是文盲。最近教育方面的一个积极进展就是政府已经决定为南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12年义务教育。这个9加3模式已经在西藏和南疆的生产建设兵团得到实施,而南疆地方政府也将采行同样的政策。一些地方官员相信,这项新政策不仅能提高一般维吾尔民众的教育水平,也有助于消除不安定因素。他们认为初中毕业就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因为思想还没有定型并缺乏谋生技能而容易被极端势力利用,而让每个年轻人多接受三年义务教育将大大降低他们被蒙蔽的几率。

对于维吾尔族同胞们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同的群体提供了不同的解释。一些维吾尔民众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外来人群、特别是外来的汉人对于工作机会、市场和资源的抢夺。很自然地,他们也迁怒于允许这种抢夺发生的政府。一些汉族民众和官员则强调某些维吾尔人的懒惰和不思进取,而一部分恨铁不成钢的维吾尔族官员和学者也附和这种观点。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是,维吾尔人所面临的挑战源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激剧的社会变迁。在旧的计划经济体系中,维吾尔族民众不需要与汉人直接竞争,他们只要接受政府的安排就行了,但在更加自由、开放的新体制中,他们却要直接与汉人竞争,而在这场竞争中他们并不占有多少优势。他们在这两种体制中遇到了两种不同的汉人。计划经济体制中的汉人大多是官方系统的人员,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接受过有关民族政策的教育,到新疆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和保卫边疆并且帮助少数民族。而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汉人则大多不受政府的直接管制,不曾受过民族政策方面的教育并因此更容易表现出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人数更多,而他们到边疆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他们不但没有帮助少数民族的义务,而且为了挣钱有时难免要伤害少数民族。这群“新汉人”令维吾尔人和其他一些边疆民族深感惶惧。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这种发展的速度、模式和结果往往并不符合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愿望和利益。

 

要找出新疆民族问题的真正根源

“一位曾经访问过越南和新疆的海外华人学者曾与我分享过他的感受。他说他在南疆的时候,虽然心里很清楚他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但常常却觉得自己是在国外;而在越南时,虽然心里明白自己是在外国,却常常感觉像是在中国。”

要解决新疆的问题,使得新疆在高压措施撤除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宁静,并把暂时的宁静转化为永久的和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出新疆民族问题的真正根源,并且采取措施逐步消除动乱之源。同时要把极少数极端分子和绝大多数一般维吾尔民众区分开来并予以区别对待。极端分子再危险,如果得不到绝大多数维吾尔民众的支持,就不会有前途,而要争取和保持维吾尔民众对统一国家的信任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就必须尽力消除民族之间的分歧并认真对待维吾尔民众的合理抱怨。

因为极端势力常常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动员和号召,一些人便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别看做民族冲突的根源,并主张采取文化同化政策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民族问题。一位曾经访问过越南和新疆的海外华人学者曾与我分享过他的感受。他说他在南疆的时候,虽然心里很清楚他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但常常却觉得自己是在国外;而在越南时,虽然心里明白自己是在外国,却常常感觉像是在中国。造成这种感觉错乱的原因就是维、汉之间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别。当我那天中午时分在英吉沙县城花了近两个小时都找不到一家封斋期间仍然开业的维族餐馆时,我差不多要赞同我这位朋友的评判了。但宗教和文化的差别并不是民族冲突的必然原因。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超过10个,可是只有南疆维族地区有比较严重的民族问题,说明宗教本身不是问题的根源。应该受到限制的不是伊斯兰教,而是对伊斯兰教的歪曲和利用。汉、维两种文化传统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蓄意的文化同化政策不但不会消除现有的民族矛盾,反而会加剧民族冲突。

另一些学者则把南疆和西藏的问题归罪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张废除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虽然间接地强化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但并不是西藏和新疆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同样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广西、宁夏和内蒙古就没有民族关系方面的严重问题。另外,民族自治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自治权利,与内地的省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不论是保持或取消民族自治区都不会对现状产生重大影响。还有人要求取消少数民族所享受的某些照顾,认为这类照顾也会强化民族意识。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照顾政策,而在中国这类政策也是面向所有少数民族,而非只是出问题的几个民族。因此,这类照顾政策不是造成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取消照顾也不可能解决民族问题。

南疆民族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下列六点:一是这里直到清末才在政治上融入中国。这种融入并非完全是主动的。这里的主体民族还保留着对融入中国前的那段历史的回忆,其中有些人还没有想清楚是不是一定要做中国人;二是融入中国之后南疆的人口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维吾尔人依然构成南疆人口的大多数。这本来不是问题,但当这些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怀有不满情绪时就成了问题。人口聚集使部分当地居民容易产生地方民族主义情绪。有些维吾尔人常常把南疆甚至整个新疆看做是维吾尔人的故地和家园,而把其他民族看做外来者,并且常常把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归罪于这些外来者;三是南疆经济上的贫穷和落后以及维吾尔族与汉族在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方面的差距。这使得一些人看不到前途,并且因此对国家、政府和其他民族产生怨恨;四是教育方面,特别是语言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的失败。这使得许多维吾尔人不能与其他民族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剧了一些人的挫折感;五是社会上依然存在的民族歧视。这加重了维吾尔人在就业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难;六是外来影响,特别是西方世界和穆斯林世界的影响。这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维吾尔人怀有不满情绪,其中一部分人并不完全认同中国这个国家,而极少数人甚至为了分离主义或其他极端思想而不惜诉诸暴力。

这些因素中,第一项的历史关系是无法改变的。中国一些其他少数民族,包括现在与汉族保持和谐关系的壮族、回族、苗族、瑶族,等等,历史上都经历过与汉族长期磨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冲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较晚融入中国的维族和汉族现在正处于磨合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也许可以从汉族与其它民族的磨合过程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便缩短汉族与维族的磨合过程。南疆作为维族聚居区的现状也不可能马上得到改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维吾尔人将继续构成南疆人口的大多数。有学者曾提出把新疆划分为两个或多个省份的建议,但这种办法并不能改变南疆的基本人口结构,也无法根本解决南疆的民族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已允许南疆的汉人生育两个孩子,这可能反映了壮大南疆汉族人口的愿望。目前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发展经济和教育并消除歧视等方面。经济上喀什已经正式被列为经济特区,但还需要制定严格的政策以便确保维吾尔人将会从发展中受益,并确保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在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在教育方面,应该争取在最近的将来,每个维吾尔族青少年都能读完中学并且能自如地使用汉语。中国每年花很多钱在国外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而自己的公民,却还有很多人不能使用汉语。这是个非常令人难堪的现实,需要立即改变。虽然一些汉族人喜欢强调政府和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同胞的一些照顾,但有些少数民族同胞却常常抱怨对少数民族的一些政策性的和社会性的歧视,而他们的抱怨并非毫无根据。消除歧视是建立民族互信的重要途径。如果在经济、教育和消除歧视方面有积极进展的话,那么历史和地缘的离心因素就会减弱。至于外来影响,一般只是在内部有了问题之后才能发生作用。在内在的动乱根源被削弱或消除之后,外来的不良影响自然就会因为缺乏受众而逐渐减弱。要迅速彻底地消除一切现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但要在不动用大批武警的情况下恢复和维持新疆的宁静也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作者介绍:韩孝荣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杜兰大学和夏威夷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夏威夷大学西瓦湖分校、三一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巴特勒大学任教,现为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近现代中国与越南,重点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来源: 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新疆问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68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