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宾:全球互联网顶层治理中的国际主义传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1 次 更新时间:2014-01-26 16:16

进入专题: 互联网   国际主义  

王东宾  

 
21日下午3点10分左右中国国内所有顶级域名解析异常的网络事件,所引发的震动丝毫不亚于斯诺登曝光的“棱镜门”事件。原因在于,此次事件发生在互联网的终极权威——根服务器层面,其潜在的危险更具威胁性、影响更深远。然而,在考虑寻求应对之策、提升国家互联网安全性时,更深刻地理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互联网,人人互连”理想中所蕴涵的国际主义传统,十分之必要。

技术架构上,全球互联网只能有十三个根服务器(一个主根A和十二个辅根B-M),不会有第十四个,这是理解整个问题的基本前提和关键点。十三个根服务器中,十个在美国(包括主根服务器A),一个在日本,两个在欧洲,而作为全球互联网用户第一大国的中国,没有一个根服务器,这是全球互联网发展历史所造就的客观事实。

与根服务器的地理配置不均衡相对应的是,全球互联网基础资源(IP地址)配置和治理话语权的不平等与不对称。CNNIC最新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13.12.31)中显示,中国网民数5.91亿,IPv4地址数3.31亿个(世界第二),人均一个不到,而美国占有23亿个,占全球总量IPv4地址(约43亿个)的一半以上。这一问题通过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发展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解决。但在根服务器的全球布局现状下,走向平等治理话语权之路仍然非常艰难。

近十多年来,中国也努力采取了应对措施。一是2003年、2005年、2006年相继购买建立了F根、I根、J根的镜像服务。二是国家域名“.CN”根服务器的建设。从2007年起,为国家顶级域名制定“国家域名腾飞计划”,通过政策手段鼓励“.CN”域名的注册,从而带来.CN域名的跨越式增长,其数量迅速超过了“.COM”域名。

在上述对应措施下,一旦美国政府层面或网络黑客敢冒天下之不韪,切断中国与根服务器的联系,最终的结局不是中国互联网退回“石器时代”,而是全球互联网退回到“战国时代”,出现“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的互联网”这样的格局。全球互联网分裂,或许还会有“英国的互联网”、“日本的互联网”……,最终退回到国别互联网时代。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是这样一个“战国时代”,美国、欧洲还有IBM、DEC等跨国公司,均力推各自的互联网架构及标准,美国的TCP/IP标准之所以能够最终成为全球互联网标准,恰恰在于该标准的开源免费和科学家们的国际主义精神。

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国际主义传统的受益者。1987年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是中国接入全球互联网(CSNET)的前奏。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当时美国白宫方面否决了给中国开放电子邮件连接的许可。

关键时刻,负责授权许可的科学家Steven Wolff的处世哲学起了决定性作用,“不是事前申请许可,而是事后请求谅解”, Wolff采取了置若罔闻的态度。他和同事们坚持认为,“对方是白宫,他们是科学共同体,政治归政治,学术归学术”。如果没有这次突破,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有可能被推迟很多年。

中国互联网独立性和自主性之根基的“.CN”国家域名服务器更受益于互联网科学家的国际主义精神。1990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国独立申请国家域名和管理域名服务器的难度非常大,因此请帮助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德国人佐恩教授代理注册,并在其任教的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立了“.CN”国家域名服务器。直到1994年,中国国家域名“.CN”及其服务器由卡尔斯鲁厄大学移交到中国,随后中国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国际主义传统应成为中国互联网安全战略的伦理资源和基本原则。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历次网络事件往往演变成各国黑客间的对攻,国际政治事件也极容易引发此类对攻。这不仅导致国家之间黑客的对立,更导致人们对于黑客的偏见,黑客成为数字世界破坏者的代名词。然而,真正的黑客道德观不仅不以破坏为目的,反而遵循独立、开放、合作、共享等原则,是数字世界公平秩序的积极建构者。开源的成功正是得益于黑客传统,开源通过数量众多的黑客之间的合作分享,给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开放存取的代码,在传统闭源软件之外提供了新的选择,使得古巴等国能够突破美国封锁,开发独立的操作系统等。

从互联网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看,开源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黑客是互联网世界的“民兵”,是对抗数字霸权的中坚力量。显然,黑客文化和开源文化均蕴含着国际主义传统。推动全球互联网走向基于自由、公平、正义的良治之路,构建互联网之根的共和主义治理秩序,需要“全世界黑客,联合起来”。“为黑客正名”的本质是使真正的黑客成为全球互联网公平秩序的建构者、守卫者而非破坏者。这应成为中国互联网安全政策重要的战略力量来源。

从全球互联网的历史和中国国情两个方面来看,中国互联网安全政策的基本原则应为立足于独立自主国家战略上的国际主义。寓国际主义传统于其中的中国互联网战略,需要超越对抗逻辑,超越霸权思维,从中探索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治理哲学、原则与政策。进一步而言,21世纪的全球公域(太空、公海、互联网等)治理,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在全球互联网顶层治理事务的探索,是“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互联网世界的延伸和体现。


    进入专题: 互联网   国际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79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