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人民币入"5"为期不远 "外升内贬"到几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8 次 更新时间:2014-01-18 23:24

进入专题: 人民币  

乔木  

 

新年伊始,人民币就马不停蹄的奔跑开来。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0930元,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分析预测人民币兑美元"破6到5"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中国内地居民却为连年的通胀叫苦。人民币对外大幅升值的同时对内却不断贬值,在去年中国央视的街头采访中,有人吐槽"人民币真对不起中国人"这句话更道出了民众的纠结和无奈。

 

人民币"破6到5"概率大增

尽管国内民众不断吐槽人民币在国内"贬值",但强势的经济数据令人民币没有退缩的理由。

中国的GDP还在冲击8%,贸易额全球第一。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首次位列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已经"基本成定局"。现在,中国的头衔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大国,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大国。在全球经济疲软之际,中国表现一枝独秀,自然,维持人民币强势地位为全球经济复苏助一臂之力的责任无可推卸。

人民币的表现正是如此,刷新纪录如砍瓜切菜势不可挡。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0950元,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58个基点,刷新中国2005年汇改以来历史高位。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微升20个基点至6.0930,再创汇改以来新高,盘中曾一度突破6.05.。

实际上,2013年堪称是"人民币升值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全年累计上涨幅度为3%,41次创出新高,而2012年的全年升值幅度仅为1.03%。自2005年7月重启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至今已升值35%。

尽管美联储正式启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的大规模购债计划,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但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破6"将是大概率事件,跨入"5"时代只是时间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存在,使人民币对美元仍有持续升值的压力。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可能继续保持小幅升值态势,"汇率破6"是大概率事件。

在升值幅度上,业内看法不一。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预计,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空间可以达到3%-5%。但有银行交易员称,美联储可能最终会逐步退出QE,整个市场的资金充裕度没有去年好,今年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空间估计在2%以内。而大华银行集团投资者关系及研究部主管许洲德预计,截至2014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缓慢升至5.90。

 

外升内贬:中国的独特风景线

自2005年中国重启汇改以来,"外升内贬"成了人民币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本币升值的时候,中国国内物价却没有遵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同时下跌。

对于出国留学和旅游购物的人来说,人民币更值钱了。理财师李冬梅算了一笔账:以留学美国每年5万美元学费为例,8年前需要拿出41.4万元人民币,现在则只要30.4万元人民币,整整少了10万元;售价1,000美元的名牌包,8年前买,需要人民币8,300元,而现在买还不到6,100元。

但是对于更多没有踏出国门的中国人,则没有这种"赚"了的感受,体会到的却是人民币越来越"毛"了,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CPI总水平上涨2.6%,分析预期今年物价的压力会有所加剧,CPI涨幅或会超过3%。因此,大家的普遍感受是,人民币整体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

谈到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象,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康宏中国经济学家杨晨表示,"如果从资产配置上讲,人民币对出国留学、海外购置资产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过,目前人民币升值已经到了一定幅度,如果继续再升,对于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出口竞争力,以及实际货币购买力不会有好处。

内地财经朱大鸣表示,人民币外升内贬对中国的伤害非常大。这些年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经济两难,均与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机制密切相关。首先,这种机制对民间财富进行敲骨吸髓式抽血。其次,这种机制对于中国实业和出口形成了重创。虽说2013年中国贸易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但中国制造内在竞争力正在急剧削弱。

朱大鸣坦言,在经历2013年的大幅升值之后,2014年如果再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升值,中国经济的未来真真切切不容乐观,这些是无法用数字式增长来掩饰的,更无法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基础。

 

都是货币"超发"惹的祸

中国央行在吸纳外汇的同时,要向国内企业和居民形成负债,央行需要发行人民币来进行对冲,导致货币规模在增大。

货币供应量与通胀的关系受到投资者与学者的关注。经济学家钟伟称,如果将时间拉长,货币"超发"并不是近几年的事,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就一直存在。2013年4月,中国内地广义货币存量(M2)迈过100万亿人民币大关,9月末,M2余额达到1.07.74万亿人民币。曾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周其仁也认为,货币"超发"规模不小。

当月中国总理李克强那篇刊登在《工人日报》上的著名讲话指出,"就货币来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换句话说,就是'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南方都市报》分析称,导致"外升内贬"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采取的是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对国际资本流动存在较强的管制。在此背景下,国内存在着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预期,使得人民币对内贬值。二是中国经济增速依然较高,国际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在供给有限、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带来了人民币对外升值。

 

"外升内贬"短期难有改观

鉴于中国经济强劲,美国经济疲软且发行大量美元,人民币仍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再加上巨大的出口能力,人民币又面临巨大的发钞压力。在这种局面下,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困境?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然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短则需要两三年,长则要三年以上。"看来,人民币"外升内贬"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传统外贸日子会更难过、民众生活成本将更高,但这只是改革阵痛的开始,准备好转型升级,否则痛苦将持续不断。

如何平衡人民币在国内和国外的购买力,观察人士称,破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关键就在于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推进。逐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幅区间,渐进式地推动人民币汇率价格由市场形成的机制。目前,中国央行采取的办法就是扩大汇率浮动区间,防止形成人民币无风险单向升值的预期。1994年开始,浮动区间是千分之三,到2005年扩大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2012年6月,扩大到百分之一。但是,真正的突破要到自贸区改革成功、资本项目基本开放之后,现在还是游击队模式。

只有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才能避免人民币在事实上的单向升值,形成可升可降、升降随市的市场化导向,尽力减少人为扭曲和市场不良预期。尽管"外升内贬"的困境短期内无法解除,但必须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战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当前之需,也是中国长远战略之需,更是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长远解决办法。


    进入专题: 人民币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5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