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Barron:2014年中国前景预测:"多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90 次 更新时间:2014-01-17 15:19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Oliver   Barron  

 

在2014年,中国将不得不做某件长期以来还没有完成的事情--从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某个领域完成经济增长。会成功吗?尚未有定论。

分析师对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存在明显分歧。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最为乐观,他们预计中国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达8.6%。在接受彭博社调查的55家投资银行当中,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最为悲观,他们的预期是6.9%,成为唯一一家预测中国2014年经济增速将低于7%的投资银行。毫不奇怪,这些机构对于中国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期,其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7.5%,而这正是中国政府设定的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还没有正式设定2014年的GDP增长目标,但可能会在3月份的两会上设定这个目标。然而,在中国要求最高领导层不再设定一个官方经济增长目标而是给予指导性预期的呼声渐强,这主要是为了降低GDP增长(在官员眼中)的重要性。

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侧重点需要如此改变存在任何疑虑的话,那么在当局公布最近对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之后,这些疑虑也就得以消除了。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经从2010年底时的10.7万亿元以及2012年年底时的15.9万亿元攀升至17.9万亿元。

总的来说,从2010年到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大约增加5万亿并不怎么令人担忧,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偏好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而且地方政府借款在中国经济借款总额中占据的份额,实际上已经从2009年和2010年估计占社会融资总量的36%和25%,下降至2011年和2012年的仅仅19%和15%。相反,令人担忧的是2013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增加2万亿元,这意味着与此前四个半年期的平均新增债务数额相比增加了62%。

地方债务数额增长主要是由所谓的影子银行的扩张所助推的,银行贷款和债券之外的借款来源在债务数额中所占的比例从2010年的10%上升到2013年上半年的31%。

尤其是,各大银行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把投资于理财产品的资金转移到诸如信托公司等其他实体中,然后这些实体把这些资金以高收益率借给地方政府部门。去年6月份和12月份发生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正是这种做法的一个副作用,因为各大银行无法从信托贷款那里收回资金来偿还到期的理财产品,从而迫使他们转向银行间市场去借钱。

尽管此项债务调查的结果直到去年12月份才向公众发布,但在去年11月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最高层肯定已经看到了调查结果,在上述两次会议上,政府高层官员分别起草了中国未来十年和未来一年的政策议程。正是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促使中国政府在12月份发布了三份重要的政策公告: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是2014年的一项重要的优先事项,这是在该年度政策会议上首次提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 国家发改委(中国最高的经济规划机构)要求减少在竞争性产业领域的政府投资,将政府投资限制在诸如保障性住房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铁路项目等之上。

3. 国务院发布了其"第107号文",要求加强对影子银行的严格监管力度。该文呼吁减少被新定义为影子银行业务的活动,这其中包括信托贷款、部分理财产品、融资租赁以及若干银行信贷担保业务。

强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限制政府投资以及取缔他们的募资渠道,这些措施使得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在2014年看到固定资产投资放缓。考虑到中国对投资的热衷,法国兴业银行的预测--中国2014年GDP增长6.9%--看来不再那么耸人听闻。

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太可能会回落到那样的水平,因为李克强总理在去年11月份曾经把7.2%设为经济增速下限,他称这是中国确保充分就业所需保持的经济增长水平。但是,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一个经济驱动力的话,那么很容易想象中国的经济增速会很快减到上述水平。中国最新公布的GDP数据显示,虽然GDP同比增速在2013年第三季度回升至7.8%,但这只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之后才得以实现的,当季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所占比例达到五年来的新高--55.8%。

那么,关键问题是,中国将如何实现增长?

答案(尽管听起来可能有些怪异)是民营部门。中国政府去年开始减少需要政府审批的项目数量,而今年将会继续简化程序。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四大主要经济中心--上海,广州,重庆和天津--起草了国有企业改革计划,其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并且增加资产的私人所有。中国政府希望,减少政府控制以及放松管制将会推动民营部门对诸多欠发达产业以及原国家主导的产业进行投资。

任何关于这是否会取得预期效果的看法都纯属猜测。中国近年来唯一一件确定无疑的事情--即政府主导的投资,现在已经不确定了。因此,在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民营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是否会出现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呢?政府能否不再从中干预,不再采用以前的招数呢?诸位请坐稳,这将是一段颇为漫长艰辛的过程。

译 陈玮  校 徐笑音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53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福布斯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