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各种网络谣言、低俗宣传充斥其中,对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媒体的特点与发展入手,分析其对青少年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试图找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网络媒体、青少年、净化环境
网络媒体,即计算机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传统大众媒体并存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但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
一、网络媒体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相对于传统纸面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丰富、传播及时、涵盖范围广、互动性强等一系列优点。
首先,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对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时间、空间以及内容上的局限性,而是一个庞大的多维信息库,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任何人都可能是这个数据库的输入者,因此信息量在无限制的增长,与之相对应条件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内容搜索,可以全方位的得到想要的信息,这一点极大满足了大众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另外,当电视、广播还未普及,而书信、报纸又是知识分子专属媒体时,网络媒体却迅速走向农村地区并向低学历人群发展,使其媒体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覆盖范围。
其次,网络媒体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公众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受众,接受来自互联网的全方位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进行互动与反馈,从主动掌握信息到对信息进行掌控,参与到信息的流转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出现爆炸性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表明,截至2012年12月底,总体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2.1%。互联网的使用范围正从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从高学历人群向低学历人群、从城市人群向农村人群扩散,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从传统的书信到现存的即时聊天,从过去得报纸到今天的网页,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收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截至2012年12月底,网络新闻使用率超过78.5%,用户规模超过3.3亿人。随着网民上网时间的延长,互联网的使用率不断增强,网络成为人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可见,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据统计,在我国5.64亿的网民中,年龄24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上网总人数的50%以上,是网民的主体,其中,未成年的青少年是我国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值得高度关注的是,我国网民在结构上呈低龄化、学历低层次化的态势,据统计,在上网人群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接近20%。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热衷于网上娱乐、网上购物、网上传递情感,E-MAIL或视频聊天成了他们沟通的时尚方式,但是,网络不是万能的。网上和各种有意无意的虚假信息、人身攻击、个人隐私、电脑病毒的传播,黄色暴力恐怖信息的泛滥,必将严重污染整个网络文化环境,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
(一)网络谣言滋生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一段时期以来,网络上的无底线炒作一波接着一波,把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进行某些公关、炒作,无论是出于公益还是商业目的,都无可厚非,但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能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违反互联网自律公约和国家政策法律的规定。然而,极少数网络公关公司、知名网络推手出于种种目的铤而走险,采取造谣传谣、色情包装、诋毁名人等手段制造轰动效应,谋求非法利益,严重误导了网民认知,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2011年8月,网民“秦火火”与网民“拆二立四”分道扬镳,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秦火火”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始了第一次造谣,8月20日他发布微博称,“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意大利籍乘客获赔3000万欧元。次日,铁道部公开辟谣,但已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后,“秦火火”不但利用谣言继续攻击铁道部,还将矛头对准了红十字会,以及罗援少将、张海迪等名人,甚至已故的雷锋,制造并传播的谣言达3000余条。秦火火为了提高网络知名度,不仅炒作一些真假莫辩的消息,甚至还有一些行为已经涉及严重的诽谤和侵权。这样的谣言,肯定会给网络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网络谣言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大而言之,网络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甚至损害国家形象。它颠覆了很多人的价格观,某种程度上在社会转型期使很多人心中产生意识的迷失,这是一种恶劣的行为。它会造成社会的不安情绪、反社会情绪,这些都会动摇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心,继而对公信力产生极大的影响,最终产生反社会的情绪。谣言在社会中流行,跟凝聚社会正能量、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表达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同时,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人生中的学习、成长时期,社会观、世界观、人生观没有完全形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更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受其误导,危害尤大。
(二)低俗之风蔓延
何为网络低俗?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将网络低俗内容定义为: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这些低俗内容主要混杂在各大网站的图片、相册、健康、两性、女性、娱乐、博客、播客等频道和栏目中,尤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为盛,借视觉感官冲击之实,赚得点击率。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警惕网络新闻媚俗化的趋势,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的隐私、绯闻成了网络媒体追逐的焦点;明星们的家人、亲属、朋友甚至身边的经纪人等,也都成了媒体追星的部分。(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网络研究室主任闵大洪研究员认为,今天低俗内容在网上泛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站在行为上的放纵,这从对新闻及信息内容的选择及处理,对用户原创内容的选择与处理的编辑环节可以看出来,从对互动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也可以看出来,从管理部门通知删除不良低俗内容才删除更可以看出来,而网站编辑的作为直接反映了网站高层重利轻义的办网方针和经营思想。网站,尤其是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上新闻、信息和内容产品的最重要传播平台,应当和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青少年用网及“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一些网络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并损害其身心健康,这种现象最先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关注,将其称之为“网络成瘾”(简称IA)或“网络成瘾症”(简称IAD)。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格发展等方面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越轨行为,如实施网络诈骗、网络性犯罪等。下面是青少年“网络成瘾”引发的恶性案件:
案件1:2005年3月31日,重庆市。14岁的罗华、王东、熊海连续48小时在网络游戏《传奇》营造的虚拟暴力社会中渡过。当三个人迷迷糊糊地沿着铁路往熊海家走时,又累又饿,就在铁轨边睡着了。突然间罗华感觉到火车冲了过来,他本能地滚下了铁轨,而另外两个同学却被火车轧过了。事发前,三人在网吧通宵玩网络游戏,其中熊海连续沉湎于网络游戏长达三个通宵。罗华说:“如果不是在网吧玩昏了头,我的同学一定会被惊醒,他们就不会死。”(4)
案件2:2004年9月13日,上海市。17岁的章华有一位网友,他向章华借了网络滑稽戏《奇迹》里的魔法师装备,答应练完级后当天就还,可过了一个多星期也没风动静。章华一打听,原来那个网友把装备骗到手后立即转手卖了1000多元。章华上门讨债,交涉未果,就拔出事前准备的刀子捅了对方6刀,导致对方当场死亡。而当心碎的母亲抵达事发现场时,深陷“网络成瘾”的章华不但没有为杀人而后悔,反而向母亲哭诉道:“妈妈,那是我的心血,练了整整两个多月《奇迹》才拿到的最新武器装备啊。没了它,我就是废人一个!”章华已经完全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了。
案件3:2004年12月,天津市。一个平常的冬日,天津博文中学二年级14岁的学生张潇艺从17层楼高的空中像一只小鸟那样飞翔而下,坠落在地上。他的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好像一个人什么都想好了,死亡只不过是奔向一个极乐世界。在连续玩了30多个小时的游戏后,敲完最后一个字,以奇异的亢奋和决然,推开窗户跳下的。
以上这组触目惊心的案件就是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真实的事情,也是近年来因网络问题引发的众多案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上述悲剧的发生,均是网络惹的祸,花一样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网络文化环境刻不容缓。当代青少年必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成员和受益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只有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更好地使当代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大有作为。
三、如何净化网络媒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可塑性强,易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又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发生变化。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如何构建健康、文明、充满活力、没有污染的和谐网络文化环境,保持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管
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首先需要政府严加监管。但正如清华大学网络行为研究所副所长李旭所指出的,到目前为止,对于互联网基础管理问题,虽然有政策性文件,明确的法律法规还很缺乏。如对于不良信息、黄色信息、低俗信息、垃圾信息等的标准和鉴定,虽然在“中国互联网违法信息和举报信息中心”中对违法信息和淫秽信息列出了具体的条款,但尚不完善,而对虚假信息、色情信息该中心只是笼而统之地给以说明,这就使很多网站有机会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打“擦边球”,有恃无恐地继续传播低俗内容。立法不完善,相应的处罚条例自然缺失,所以现在对不法网站的打击手段主要是以关闭和罚款为主,但很多网站对此并不在乎,罚完再犯、关后再开的情况屡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立法,构建法制化的网络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在每一个环节筑牢堤防,减少模糊地带,杜绝“擦边球”,彻底清除低俗内容的存在空间。并严格执法,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坚决杜绝网络社区淫秽色情信息、低俗信息、暴力视频等死灰复燃。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还要整合国家管理力量,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二)加强网络行业自律,杜绝不良信息传播
行业自律一方面要求行业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制定和认真执行行业内的行规行约。网络应有自律性行业组织和自律性行业规范。网络运营者和管理者有责任尽快着手制定有效的网络自律条款,规定一些含有声明、承诺、保证等内容的自律规则和自律规范,并依据条款严厉制裁违规行为。网络的开放不是无限的,应有效运用因达成共识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严格地驱逐“违法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加强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的倡导下,各网络社区正在共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以切实有力的行动实现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早在2002年,搜狐等公司就发起签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对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的目的、原则、互联网信息服务、运行服务等领域的自律事项做出了规定。这些举措显现了我国网络社区全面参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努力。没有自律性的管理措施,就没有网络的健康发展。只有普遍建立网络的自律规范和网民守法意识,网络文化环境才能得到有力净化。
(三)提高网民素质,全民动员净化网络媒体环境
在网络社会中,由于个人身份是虚拟的,具有充分的自由,缺少约束,一些网络成员极易利用网络身份进行违法犯罪和失德、失范行为,这就要求在网络的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把自我约束、自我负责作为基本的网络道德准则,贯彻于日常的网络生活当中。提高网民素质,其核心是提高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网民大众只有自觉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把自己的网络行为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认识到道德体现自身需要,认识到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具有根本一致性,理性地从事网络活动,积极主动维护网络秩序,坚决制止不道德行为,充分发挥道德内在的力量,在活动实践中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网络社会才可能具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并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强技术监控,用先进技术管理网络环境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网络内容进行控管是当前网络文化环境净化的最有效措施。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网络安全,已经开发并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如美国、日本分别研制开发了“V-chips晶片”、“聪明晶片”等,自动过滤有关犯罪、色情与暴力的网站,防堵青少年接触不适宜内容。韩国和芬兰则分别实行了网络实名制和公民电子身份证制等先进管理技术,以避免网络社区成员利用网络虚拟身份进行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网络安全。这些成功的网络管理技术,都可以被直接借鉴。我们可以建立网上身份确认制度,使每一个网络身份具有唯一的确定性,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以便有效地规制其在网络中的行为。聊天室可以建立室主实名登记制度,将其身份证件长期保存,以便国家法律部门监管。网站运营者和管理者应重视学习、吸收最新的网络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先进的技术监控来保证网络环境文明、健康。
(五)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网络成瘾”的苗头,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发挥家校系统综合的教育作用。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应将网络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要有意巧妙地引导青少年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不浏览色情、暴力、淫秽、赌博、迷信、非法交易敛财和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内容的网页,自觉抵制网络谣言,自觉遵守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同时,学校也应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及上网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发挥学生们的专长,使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能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摆脱网络的不良诱惑和干扰,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同时,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和睦、民主、充满希望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少“网络成瘾”的。同时,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经常与之沟通交流。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其可塑性强,但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内容的诱惑和干扰。因此,父母要留意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有过度疲劳、成绩下降、兴趣爱好减少、反感父母、与同学朋友疏远的倾向时,要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有节制、有选择地上网。鼓励孩子学时专心,玩时投入;玩得进去,退得出来;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真正受益于网络。平时,父母也可以带领孩子参加郊游、爬山之类的户外活动,把孩子从对网络的痴迷依赖中引领到正确的学习和生活轨道上来。
四、结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的成长开辟了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涉猎信息的新天地,但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网络谣言、低俗宣传、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不仅是他们人生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也是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带来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运营商应提高认识,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使青少年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做网络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奴隶。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健康、文明、充满活力、没有污染的和谐网络文化环境,不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企盼和使命,也是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网络运营商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竭诚合作,努力营造全社会温馨的网络家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推进中国梦进程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1.15
(2)胡美如.创建和谐网络社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3)中国文明网 关爱青少年成长,净化网络环境 2013.9.10
(4)方志红.网络社区文化环境净化及策略探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