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继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在我国宪法中明确宣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并认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啊,我们是人,为什么要拒绝以人为本呢?
“人本身就是尊严”,这句话出自伟大的思想家康德。在他辞世20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句话,可以从中读出深刻的意蕴。
在神权社会,人们曾经“以神为本”。上帝至高至美,至仁至义,而人则是满身罪恶,至卑至贱。“为了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须赤贫;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人们也曾“以君为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专制制度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即每个人都等于零。”总之,“以神为本”、“以君为本”的实质就是抹煞人、否定人、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当人们认识到人的时候,与此相伴的是人们认识到了人的权利;当人们要从封建专制制度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人权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旗帜。现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继突破把计划经济当作区别姓“资”姓“社”的桎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又抛弃了把人权当作资产阶级专利的旧有思维,从而高高举起了人权的大旗。
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首先,它要求平等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虽然包含不同的职业、阶层、民族,但他们都是平等的,不分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谁高谁低,都得到宪法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如果在人民群众中划分主次、先后、高低,那就必然会出现特权,必然出现歧视,那就不是以人为本。不论是公是私,不论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给予“平等保护”,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题中之义,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其次,它要求破除“GDP神话”,破除“官本位迷思”。本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灵长”,可现实是:人没能成为尺度,反倒是GDP成了尺度;人没能成为GDP的灵长,反倒为GDP所驱驰。
在破除“GDP神话”的同时,还要破除“绿色GDP神话”。必须看到,人们一方面在破除旧的“GDP神话”,另一方面却正在树立一个新的“绿色GDP神话”。总之,是见物不见人。“绿色GDP”虽然是比“GDP神话”进步,但在实际运作中的思路与前者同出一辙,即对领导干部的评价系统问题,其核心是官本位。
再次,它要求在领导干部中深入贯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管是“GDP神话”还是“绿色GDP神话”,当它成为评价领导干部最重要评价标准的时候,它暗含的前提是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为了得到好的评价,必须追求GDP或者是绿色GDP。破除GDP或绿色GDP神话,不是否认领导干部合理的个人利益,而是希望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建立在致力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
“官本位”不退场,“民本位”就上不了场。要真正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重要的不是解决用什么来评价领导干部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主要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的问题。
最后,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何谓民主?简而言之,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不做主,何来以人为本?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民对于政府的监督。就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人民对于政府的监督必然包含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因此,只有发展民主和法治,才能真正保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才能真正去掉蒙在人身上的尘土,让“人”这个字水落石出。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所说:
人之为物,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这样一种目的,这种目的是不能为任何其他目的所代替,是不能仅仅作为手段为其他目的服务的。
让我们重温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那句名言: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