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克里11月18日在美洲国家组织(OAS)正式宣布,主张拉丁美洲属于美国势力范围近两个世纪的"门罗主义"寿终正寝。这个宣示获得了全场赞许的热烈掌声。克里表示,美国已不再致力于干预其他美洲国家的国内事务,而是在平等伙伴关系和共同责任的基础上,建立与美洲国家之间的关系。"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门罗于1823年提出的外交政策,把欧洲强国介入拉丁美洲事务,一律视为是对美国的敌对行为,进而将拉丁美洲定义为不容外力插手的后院。
门罗主义的终结,有其符合历史潮流的必然性。毕竟,门罗总统当年提出这个充满霸权味道的政策宣示时,还是发轫自工业革命的帝国主义主导国际外交的时代,欧洲列强之间非但征战不息,更把各自的力量扩张到全球,不是占领殖民地就是划出势力范围。当时正经历工业化且国力急速茁壮的美国,自然也遵循国际游戏规则,把紧邻的拉丁美洲视为禁脔。在冷战结束、东亚复兴、金砖国家崛起的当代,帝国主义年代产物的门罗主义,早就失去其存在的正当性。
在意识形态之外,政治现实也注定了门罗主义必然退出历史。作为一种霸权思想,门罗主义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武装力量及动武的政治意志上。美国为了减轻庞大国债的压力而大幅削减预算,已经威胁到其军事实力。国防部长哈格尔本月接连两周呼吁维持美国军力。他在16日警告,国会决定未来10年砍掉1万亿美元防务预算,不但会削弱美国的国防安全和所扮演的全球军事角色,还会使美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时,赌上国家的命运。他在5日也公开表达了类似的忧虑。
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对于海外用兵的胃口越来越小。民调机构皮尤在今年9月公布的调查显示,反对用空袭方式介入叙利亚内战的民众,从8月的48%激增到63%。自小布什总统回应九一一恐怖袭击,在全球开启反恐战争以来,美军的伤亡日多,却不见胜利在望。自2001年至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中阵亡的美军共4600多人,受伤的超过3万2000人。照顾伤兵的长期支出,对财政预算形成一定的压力;一些退伍军人因心理创伤或回国适应不良,也制造了不少社会问题。普遍的反战心态,让门罗主义根本毫无政治市场。
另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是中国的崛起。财力日益捉襟见肘的美国要应对这个新挑战,已经无法同时垄断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尤有甚者,中国反而去到了美国传统后院,用行动证明门罗主义的破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会晤,但在之前已经先访问了墨西哥、哥斯达黎加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三国。西方报道指出,中国在2000年时同拉丁美洲的贸易额微不足道,在2012年却高达2600亿美元。中国在2009年也超越美国,成为拉丁美洲第一大国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
世界上没有人会惋惜门罗主义的结束,但对于其象征意义则不得不重视。美国社会对立所导致的政治恶斗,已经让其内外交困,进而自废外交影响力。奥巴马因为政府停摆的危机,在10月临时取消访问亚洲的全部行程,非但让中国在东亚系列峰会上独领风骚,也使美国的区域友邦质疑其重返亚洲的诚意与能力。无论如何,美国至今仍然是国际秩序的最大安全屏障--菲律宾遭风灾后唯一能全力给予援助的也只有强大的美军--一旦屏障不再能发挥以往的功能,历史经验表明那将会是个危机四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