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3日称,当天他驾驶《姜太公》号帆船前往钓鱼岛,驶入距离钓鱼岛3海里的海域。另据近日报导,日本已经准备采取相应措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再次向中国发难。迹象显示,尽管日本或许会加大挑衅的力度,却缺乏後劲,最终依然可能胎死腹中。
当天下午1时16分,翟墨驾驶的帆船以八节的航速进入距离钓鱼岛30海里的海域。下午4时半左右,该帆船进入距离钓鱼岛10海里的海域。他透过微博向网民展示,钓鱼岛已经映入眼帘。这时在帆船的头、尾,各有日方船只对帆船实行包抄。日本海上保安厅派出6艘巡逻舰艇围堵翟墨驾驶的帆船,而同时3艘中国海警船也在贴近该帆船的海面上行驶,显然意在保护这条帆船。
晚上8时,翟墨在发布微博时表示,已经驶入距离钓鱼岛3海里的海域,当时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始终在近旁密切监视。另有报导称,翟墨在钓鱼岛水域撒下了一百面红旗。
以上仅是翟墨及其友人的说法。而依照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的说法,则仅指出当天下午5时15分左右,3艘中国海警船(海警2101、海警2166和海警2350)确实先後驶入距离钓鱼岛不足12海里的海域,可是没有提到那条帆船。当时日方巡逻船广播警告中国海警船驶离,可是中方海警船在回应时分别以中文和日文答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迄今日本各大媒体也没有关於那条帆船驶入钓鱼岛邻近海域的报导。因此,这条消息仍然有待证实。
就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未来演变趋势而言,倒是日本防卫省不久前为制定新版《防卫计划大纲》而编写的中期报告更加惹人注目。根据这份报告的提纲,日本将为了加强对「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方向以及朝鲜核导弹工程的警戒监视的力度,「充实装备不可或缺」,因而考虑拥有「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包括采购超高空滞空型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建立一支类似海军陆战队的部队等专项措施,以保卫远离本土的离岛。
作为日本国防政策的指导方针,《防卫计划大纲》的时间覆盖面时未来十年。2010年底,民主党执政时曾经制定过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将重点防卫方向从「北」转向「南」,即从冷战时的苏联方向转向「西南诸岛」方向。
几十年以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尝试突破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限制,主张日本在敌国进攻日本的意图明显、威胁迫在眉睫以及没有其他防卫选择的情况下,应该有权主动打击敌方基地。尽管安倍内阁主导编写的这份中期报告尚未明确指出,日本将寻求拥有先发制人地打击「敌方基地」的能力,日本国防政策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趋势却已经呼之欲出了。然而,这份中期报告直接揭櫫关於突破和平宪法第九条限制的趋势,毕竟格外令二战期间备受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蹂躏的亚洲国家忧心忡忡。
日本右翼势力对该国和平宪法的限制置之度外,而日本国民对於这一危险的趋势也居然置若罔闻。这个动态本身对於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就是一项警讯。因为从宏观的战略角度着眼,观察家不免会发现,日本整个社会正在心理上接受一种趋势,即「摆脱」日本宪法第九条的约束,目前发生的静悄悄的变化正是这一趋势的组成部份。谈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及稳定,就未来的威胁究竟来自何方而言,危险性可能即在於此。
就近期钓鱼岛局势的变化趋势作一番评估,则不难发现,仍然不足以发生重大的突变,这是可以未卜先知的。概略说来,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动态,包括中国、日本对於局势的评估以及因应方略的制订,仍然没有例外地受到美国政策的高度制约。
美国战略家普遍认为,钓鱼岛无非是「几块大石头」,中、日两国不值得为此迎头相撞。美国本国也不会为了主权存在争执的「几块大石头」而同邻国开战,更不会为了外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几块大石头」而同别国开战,尤其不会为了日本声称拥有主权的「几块大石头」而同「世界老二」中国这个地区核大国开战。
美国是当代世界的龙头老大。在美国心目中,在经济实力这个层面,「老二」中国正在駸駸乎直逼其龙头老大的地位。如今,「老二」中国同「老三」日本为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发生愈演愈烈的争端,要说老大美国没有私心窃喜,是不可能的。然而,要说美国巴望日、中发生军事冲突甚至战争,则是过甚之词了。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主要的盟国。一旦日本、中国爆发战争,美国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战争。美国为了日本声称拥有主权的「几块大石头」而核大国中国开战,军事冲突的力度和演变趋势深不可测,如此,则是愚不可及了。
基此,美国政策的最佳选择可能是钓鱼岛像一把锲子似地嵌入日、中双边关系,两国为之长期不和,均有求於美国作主仲裁,而在此期间,日、中两国又不致於爆发战争,以致把美国卷入。这种局面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倘若中国官员、学者高估了近期中、日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性,认为此层威胁已经迫在眉睫,则是杞人忧天了。其理至明。何须外人在此哓哓不休呢?
当然,假若美国得出中国在钓鱼岛、南海采取的主动、「有为」的做法,仅是今後国力、军力大举南下的先声的结论,则又当别论了。届时美国联合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甚至北约诸强国,势必会在此围堵中国。北京决策也不会如此昧於情理吧。
来源: 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