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回忆片断——记毛泽东同志二三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69 次 更新时间:2024-04-24 23:55

进入专题: 毛泽东  

薄一波  

[导读]我就听过毛泽东同志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梁山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他从这里引伸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

(一)

毛泽东同志一生为革命笃志嗜学,博览群书,深刻领会,指导实践,给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楷模,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许多同志都深深感到毛泽东同志的智慧和才能是过人的,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说,一些看来很平常的成语或格言,经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改造和发挥,从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就顿时增添了新的涵义和光泽。这使人们想起列宁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摘引黑格尔的一段话:“——正象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mào@①性,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和许多同志一样早已听过读过,但不过是把它看作一句普通的寓言而已。当我听到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将这个古老的寓言加以提炼,引伸,才领会出它的深刻寓意。他以愚公的形象比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大形象,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太行、王屋二山,激励大家团结起来为挖掉这两座大山奋斗到底。当年压在我们头上的大山早已被新时代的愚公推翻了,毛泽东同志发掘的这个古老寓言,今天仍然焕发着新的生命力,启示和鼓励我们把横在实现四化征途上的重重障碍一一推倒,缔造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实事求是”这句普通的成语,在中国已经用了近两千年。毛泽东同志对它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用这句成语教育干部,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这句成语,经毛泽东同志赋予深刻的现实意义,几十年来一直成为指导我党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申和确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是以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点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借用孟子的话“心之官则思”,来启发大家要善于运用思想器官进行思索,养成分析的习惯,学会分析的方法。他还题了“多想”二字,同全党同志共勉。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前摆着许多问题要去研究处理,毛泽东同志给大家出过一批题目,内政、外交各方面的都有,劝大家头脑里经常装着一些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答案。那时,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全党同志“开动机器”,深思熟虑,在实践中使许多问题相继得到了正确的处理。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坚决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同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的要“多想”、避免僵化和浮躁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正是由于违背正确的指导思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损失。记得在1959年4月党中央召开的上海会议之前,为了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毛泽东同志向全党连续发了四封《党内通信》,反对浮夸风等“左”的倾向;在上海会议上,又着重议论了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郭嘉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最初在袁绍部下,但他认为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后经荀yù@②推荐,成为曹操的重要谋臣,追随左右,策谋帷幄,协助曹操南征北战,擒吕布,破袁绍,北伐乌桓,功绩卓著。郭嘉中年夭折,曹操非常惋惜,称道他:“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足智多谋,而曹操能够问计于郭嘉等谋臣,听取他们的意见,果断作出决策,这说明他是一个知人善用、多谋善断的人物。毛泽东同志介绍大家看郭嘉传,意思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多谋。他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他还说: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计划。反对党内一些不良倾向,也要当机立断。这在今天,对于我们指导各方面的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二)

毛泽东同志精心阅读马列的书,垂老不倦。他曾经建议把三十几部马列经典著作印成大字本,发给高级干部作为必读之书。他并且注重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在这同时,他还经常阅读中国的古书,而且很讲究读书里的学问,从来不是无所谓地去读,而是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常常把书里可以借鉴的内容自然而贴切地运用于指导实践。

他很喜欢读中国的史书,历史的知识很渊博。自己爱读二十四史,还鼓励一些同志去读这部史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工作的借鉴。1965年,毛泽东同志曾向一些领导干部建议,读一读《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固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书中的这类话当时曾为不少同志引为箴规之言,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经常想一想。

毛泽东同志也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十分熟悉,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我就听过毛泽东同志介绍说:《水浒》要当作一部政治书看。它描写的是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中央政府腐败,群众就一定会起来革命。当时农民聚义,群雄割据,占据了好多山头,如清风山、桃花山、二龙山等,最后汇集到梁山泊,建立了一支武装,抵抗官军。这支队伍,来自各个山头,但是统帅得好。他从这里引伸出我们领导革命也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主义。谈到《西游记》,毛泽东同志说,要看到他们有个坚强的信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起上西天去取经,虽然中途闹了点不团结,但是经过互相帮助,团结起来,终于克服了艰难险阻,战胜了妖魔鬼怪,到达了西天,取来了经,成了佛。这里主要讲的是不要怕有不同意见,不要怕有争论,只要朝着一个目标,团结一致,坚持奋斗,最后总是会成功的。对于《三国演义》,毛泽东同志评价很高。他对我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他的意思是说,外来的干部一定要同地方的干部很好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他还讲过,曹操下江南,东吴谁当统帅成了问题,结果找了个“青年团员”周瑜,29岁当了都督,大家不服,后来加以说服,还是由周瑜当,结果打了胜仗。他借这件事说明选拔干部,不能统统按资历,要按能力。毛泽东同志对《红楼梦》有浓厚的兴趣,讲过这是一部顶好的社会政治小说。他多次要大家读,说不是读故事,而是读历史,你要不读《红楼梦》,怎么知道什么叫封建社会呢?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曹雪芹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他在一次会上,还讲过《西厢记》中张生和惠明的一段故事:孙飞虎围着普救寺,张生要找人送信请他的朋友白马将军来解围,可是无人肯去,于是开群众会议,这时惠明挺身而出,把信送了去,搬了兵,解了围。毛泽东同志说,惠明见义勇为,勇敢胆大,是个坚定之人,希望中国多出点惠明。他还说过,红娘是个有名的人物。她是个青年,是个奴隶,为了成全别人,自己受拷打,不屈服,反过来把老夫人责备了一顿。你们说,究竟是红娘学问好,还是老夫人的学问好?他希望人们不要小看地位低的年轻人。

毛泽东同志看戏也常常与众不同。比如看《打金枝》,他是从工作方法的角度去看的,说郭子仪的儿子同皇帝的女儿结亲以后,闹矛盾,郭子仪和皇帝各自批评了自己的孩子,解决得很好。这是说解决内部矛盾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他还说过郭子仪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当时有人告郭有谋反之心,郭听到后就把自己的门第敞开,任人参观,“门户洞开”这个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看《打渔杀家》,毛泽东同志曾经对一位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讲,肖桂英一度动摇过,后来醒悟过来了,终于一起去复仇,这就好嘛!我把你比作肖桂英,肖桂英终于是革命了。这一席话,使那位朋友很感动。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大会上,批评少数党员干部争地位、争薪水的不正之风时说:有个戏叫做《林冲夜奔》,那上面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他也是男儿,也许还有女儿。请看: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碰到评级这个机会。同志们,这个风也要整一下吧!我们大家回去劝他一下,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对的,伤心处是什么伤心处呢?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危急存亡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可以弹几滴眼泪的。

(三)

毛泽东同志不但注意从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中吸取鉴戒,而且重视在现实的生活中倾听群众的呼声。只要是有利于革命的意见,他就积极采纳;做错了的事就改正。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延安曾经多次听到和见到这种事情。1943年春天,我在延安见到毛泽东同志,他讲到反对张国焘路线的问题,说有一次听抗大汇报工作,他们谈到原四方面军的一个连队指导员问战士:到底毛泽东的学问大还是张国焘的学问大?有几个战士回答说:张国焘的学问大。汇报的同志主张整一下这几个战士。毛泽东同志说,我当时表示不能这样办,那几个战士说张国焘的学问大是有原因的,因为张国焘没有整过他们的“路线错误”,而我们却整了。张国焘的路线错误应当由他本人负责,不能责怪下面,不能反到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头上去。因此立即决定只批张国焘的错误,不能批对张国焘路线错误本来就不应负责的四方面军干部,更不能去批战士。就这样,毛泽东同志从几个战士的不满中,发现并纠正了反张国焘路线的扩大化错误,团结了原四方面军的全体干部和战士。

我还听毛泽东同志讲过这样一件事:1942年8月,一天,边区政府正在开征粮会议,天降暴雨,雷电交加,把参加会议的延川县县长击死。街上老百姓中就有人说怪话: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主席?保卫部门要追查讲这个话的人。可是毛泽东同志没有让追查,而是说要想想我们做了什么错事引起反感。后来检查发现,陕北这么个不过一百三四十万人口的地方,一年就征收19万大担公粮。公粮征多了,人民负担太重,他们不满。于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能再这样办了,决定把公粮减为16万大担,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群众的拥护。

毛泽东同志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同时又善于团结自己队伍中犯了错误的人。1945年,党在延安召开“七大”时,他提议要把几位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包括当时的王明,选进中央委员会。毛泽东同志说,他们的错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特别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象一片汪洋大海,而中国还没有什么小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之中革命的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然也把他们的思想情绪带了进来,这是不足为怪的。现在经过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已经把是非弄清楚了,就不应当太着重个人的责任。选举的那天,代表投票后,大会宣布:唱票时可以自由活动,可是毛泽东同志不走,坐在台上听唱票,一直等到票快唱完了,王明的票过了半数,他才放心地起身走了。后来他说,如果选不上,大家心中都会不安的。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

在毛泽东同志的主持下,“七大”开会前,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党内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都正确地解决了,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七大”开会时,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是新的伟大任务。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在这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之后不久,我们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年之后,又赢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创立了人民的新中国。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

来源: 人民日报1981.12.26第2版

    进入专题: 毛泽东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3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