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捷克左翼人士泽曼在该国首次直选总统中成功当选。2月下旬,保加利亚政府集体辞职,宣告欧洲发展公民党失去执政地位,并据民调显示,保加利亚社会党的支持率已经超过欧洲发展公民党,有望赢得2013年5月提前进行的议会大选。3月,斯洛文尼亚组建新一届联合政府,由“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和社会民主党等数个党派组成。再往回看2012年,中东欧国家亦有不少左翼政党获得大选胜利或加入执政联盟,如塞尔维亚社会党(5月)、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10月)以及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12月)。这些动向是否预示着中东欧国家新一轮的左翼回潮甚至是复兴,值得思考和跟踪观察。
东欧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的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左翼政党(主要有社会民主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工党、左派联盟等)作为多元民主政治中的一支力量一直活跃在中东欧国家的政治舞台,有时在朝成为执政党,有时又在野沦为反对党。在这些国家里,有的左翼政党力量强大,有的左翼政党力量弱小。总的来看,剧变后中东欧国家政党呈现左右翼轮流执政的格局,但是除去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短暂左翼复兴外,左翼政党在中东欧国家政治力量中大体处于劣势,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数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之后。
从态势上讲,即使左翼比较活跃的地区也很难判断左翼已经回潮或复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各国的冲击和影响给各个政党包括左翼政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会。第一,经济是政党立命的基石。纵观倒台的政党,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多数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经济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无论何种意识形态的政党,只要在经济方略上吸引民众并产生具体实效必将获得优势。第二,策略是政党竞争的关键。随着中东欧国家转型的深入,其选民自身也在不断发生分化,“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分裂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超越阶级的议题变得更加重要(如基本生活条件问题)”,选民们被贴上了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教育、宗教、收入等标签。换句话,意识形态已经不是选民的关注点,他们将选举与切身的利益挂钩。所以,对政党的支持出现交叉且多元化倾向,改变了以往政党——选民相对固定的“对号入座”式的支持模式,也弱化了各类政党固有的民众基础。因此,如何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离不开得当的策略,如政党结盟、新媒体使用等等。第三,好的形象是政党生命的保障。中东欧国家尤其是西巴尔干国家,腐败与有组织犯罪问题一直以来是影响其国家内政和外部形象的重要因素。尽管这些国家在打击腐败和有组织犯罪问题上采取了不少举措,但成效并不特别明显。腐败成为中东欧国家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领导人渎职、政府危机乃至执政党下台或多或少都与腐败丑闻有关。因此,无论左翼抑或右翼政党,其自身建设同样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在当前,能否解决经济危机和转型中出现的诸种困难并树立良好的形象,是中东欧国家各个政党执政的晴雨表,也是它们参与政党竞争的重要砝码。同样,这也是观察和判断中东欧左翼政党能否持续执政或实现复兴的重要指标。
来源: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