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黄且圆的遗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64 次 更新时间:2013-04-24 20:55

进入专题: 黄且圆  

丁东 (进入专栏)  

前几天,收到了杨乐院士寄来的一本书——黄且圆的遗著《大学者》(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读后感慨万端。

黄且圆大姐是去年3月10去世的。这本书出版之时,正值她的周年。

我认识她是因为采访她的父亲黄万里。黄万里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50年代因反对修建三门峡工程,写诗著文表达独立见解,被打成右派。历史已经证明,一人之愕愕,胜过千人之诺诺。黄万里教授理应受到世人的尊敬。2000年,我和赵诚、冯克力、张杰一起到清华大学九公寓拜访了他。当时他已经89岁。采访结果由赵诚执笔写了《但教莫绝广陵散》一文,和黄老提供的照片相配,刊登于《老照片》十五辑上,引起读者强烈反响。黄老本人也颇为满意。

一年后黄万里与世长辞。冯克力又和我商量,为黄万里立传,请赵诚撰写。赵诚向黄老的家属表达立传的愿望,得到黄家全力支持。他们把黄老的日记、诗词、书信、一些未曾发表的手稿和照片都借给赵诚参考,以便他完成此传。由此我们和黄且圆大姐有了更多的交往。

赵诚的传记成稿以后,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受阻,几经周折,出版家刘硕良慧眼识珠,拿到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并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杨乐、黄且圆夫妇和黄孟复等亲属均出席致贺。黄万里的生平事迹得到传播,一个有风骨有良知的科学家,走进了更多国人的精神世界。

在此期间,清华大学水利系同事为庆贺黄万里九十诞辰,筹措经费,内部印刷了数百册《黄万里文集》,供不应求。我在黄万里辞世后,与黄且圆联系,增补了《黄万里文集》的内容,设法重印了一次,仍然供不应求。后来有出版社表示要公开出版《黄万里文集》,但至今未能付梓。他的学术思想,仍然不能通畅地流传。

2003年关中平原遭受严重涝灾,清华大学水利系一位高龄院士接受电视采访,称当年他反对修建三门峡水库。其实他当时并不具备与权力抗争的勇气,如此大言不惭地涂改历史,为自己贴金,杨乐、黄且圆夫妇自然不能沉默,于是来到李锐家,商量如何澄清真相,当时我亦参与讨论。诉诸舆论以后,这位院士只得公开承认当时三门峡工程的反对派不是别人,而是黄万里教授。

听说黄且圆大姐癌症扩散,2011年12月6日,我和妻子一起对她进行了一次口述历史的采访,这次她讲述的内容主要是祖父黄炎培的印象。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和毛泽东关于周期率的对话如今被称为“窑洞对”,朝野时常提及,他和中共领袖的交往也被誉为统一战线的佳话。但人们不知道的是,黄炎培贵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60年代的舆论环境里,给家人带来的并非福音。黄且圆回忆:“祖父虽然是国家领导人,但他已经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了。小姑姑有一回问我先生杨乐:我们家出身这么不好,你怎么还会找我们家的人?杨乐跟她开玩笑地说:我家的成分也很高。那次大家一块聊天的时候,那位小姑姑就说:我当时结婚,一个很大目的就是想改变成分。我没有觉得祖父的背景对我有什么好处,只是不像我父亲对我压力那样大。我当时接受了党的宣传,以为只要自己表现好,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另外,在大学里,出身好的人很少。我好好教书,搞我的数学,所以没有那么痛苦。比较痛苦的是搞运动的时候,比如文化革命一开始,我从四清工作队回到学校,看到人家给我贴了一张大字报,说黄且圆这个资产阶级小姐,祖父是全国最大的资产阶级。”在采访中,黄且圆开宗明义就说:“关于我祖父,我觉得公众有一些错误的印象。他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大家都认为他代表资本家,甚至说他是中国最大的资本家。其实,他没有任何资本,他只是一个教育家。1949年以前,中国有三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陶行知,一个是晏阳初,一个是我祖父黄炎培。他一生最主要的事情是办教育,他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和资本家比较熟悉,都是为了办学筹款。”我们对黄且圆的采访,经过她本人核实定稿,在一家杂志去年的四月号发表。当时她已经过世。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文也是她的绝唱。

我虽然和黄且圆大姐有上述交往,但对她的了解还是相当有限。直到这次读了杨乐为《大学者》写的前言,才知道更多的情况。其中谈到文革中他们如何在北京大学同窗读书,在毕业后经同学介绍才恋爱结婚,文革中如何在狭小的住房里坚持研究高深的数学课题,地震期间亦未中断,黄且圆如何相夫教女,让一对双胞胎女儿成才,都感到新鲜而亲切。

黄且圆从小就喜欢文学,文章写得很好,以致被老师认为出自成人之笔。她大学选择数理逻辑专业,退休后兴趣重归文史方面。她先后介绍胡先骕、孟昭英、陈省身、黄万里、彭桓武、王元、丘成桐七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这些文章,一方面准确地概括了传主的科学成就,一方面以细致的笔触展示他们的人文情怀。如电子学的奠基人孟昭英教授,和黄万里同为清华大学的三大右派。文革中他在家为青年人教授英语,黄且圆是参加者之一。文章回忆了很多教学中的生动细节,亦让人感到智慧而温馨。

撰写科学家的传记,打开一片介于科学和人文之间的新天地,是黄且圆大姐晚年的人生规划。我采访她时,看到客厅里积攒了不少最新的文史书刊,可见她为关注这个领域的进展投入相当的心力。可惜天不假年,她才完成这薄薄的一册,病魔就过早地夺去她的生命。不亦悲乎?

进入 丁东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黄且圆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3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