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中国的对朝政策为何被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22 次 更新时间:2013-02-18 14:04

进入专题: 朝核危机  

刘佳  

1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087号决议,谴责朝鲜在去年12月12日发射所谓的"人造卫星",确认了之前联合国安理会1874号、1695号、1718号决议精神和制裁措施,并警告将视朝鲜的后续行动,来决定是否强化进一步制裁。

第二天,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在这份公开声明中,朝鲜首次对中国进行了近乎直白的批评。中朝关系的微妙变化,让人感觉两国的盟友关系似乎发生了动摇。其实环顾中国的周边,真正能与中国称得上盟友的似乎已难寻得。中朝两国一衣带水,朝鲜为何在中国日益强大之时,与中国渐行渐远。中国大笔金元援助周边国家,为什么换不来几个真正的盟友?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以革命为号召。这一鲜明的旗帜,使中国成为了亚洲革命的"中心",从朝鲜到越南,再到红色高棉和西哈努克(西哈诺)再到缅共、尼共,革命外交虽然包含着中国的利益考虑,但也团结和动员了一批"亲中"势力。这种革命外交让中国付出的代价巨大,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两阿提案"让中国回归联合国,直到今天号称强国的中国,在东盟(亚细安)会议上阻击菲律宾等国的挑战,依靠的还是柬埔寨等传统盟友。

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很多传统友邦正在远离中国。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但坚定盟友却越来越少。人人都无法回避中国,但是却没有人和中国并肩作战。是什么让中国失去了魅力?答案非常简单,在摒弃了"革命外交"的思想后,中国外交没有灵魂,缺少一个可以号令天下的价值标准。

没有灵魂、没有标准,就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活动在外国人看来是不讲是非、没有规矩的,是唯利是图靠不住的。因此当"人权"外交的微风袭来,中国的周边盟友便纷纷远离。从越南到缅甸,中国的传统盟国纷纷与中国拉开距离。

在朝鲜问题上,中国的政策更十分被动。"六方会谈"召开之际,各方寄予很高期待,甚至如日本等国,原本朝鲜反对其参加,但还是想方设法挤了进来,足见会谈影响力之大。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会谈,朝鲜期待与美国关系正常化以发展经济,美国希望解除朝鲜武装,并搞垮朝鲜政权;韩国的目的是想维持半岛和平并最终实现统一;日本与俄国则是想火中取栗。而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和谐"。用一种近于"和稀泥"式的立场,把一场热火朝天的谈判拖成了冷汤。

当美国人要解除朝鲜的武装时,当朝鲜要美国结束敌对政策时,当所有的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中国的回答是"你们要和谐"。于是所有人都在问中国"你是哪头的?"美国觉得中国是纵容朝鲜,而朝鲜觉得中国是在帮美国解除他的武装。

于是"六方会谈"无果而终,美国一次次的制裁朝鲜,而朝鲜则强硬地回击美国。不仅是朝鲜,所有国家都没有给中国面子。因为大家意识到,只要不打仗,不论朝鲜半岛发生了什么,中国都不在乎。

事实上,美国处理朝鲜问题的手法,与中国对付陈水扁的方法如出一辙,就是不断强调中朝之间的盟友关系,要求中国尽其"义务"。但将中国的对朝政策与美国的对台政策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距。美国"帮助"中国,约束了台独势力,但丝毫没有影响美台联盟关系。因为美国约束台独有一条底线,就是坚持《与台湾关系法》,也就是"大陆不武,台湾不独"。美国在"帮助"中国的同时也明确警告中国,不许使用武力。

在"约束"台湾的同时明确地告诉台湾,我还是会保护你,并坚持向台湾出售武器。但中国对朝鲜的政策却是看不到任何底线。一方面,美国在朝鲜半岛不断进行军演,而中国未能做出任何反对态度,也没有对朝鲜的安全需求表达任何关切,甚至拒绝向朝鲜出售先进战机。另一方面,中国支持了2087号决议,指责朝鲜发射火箭,但对韩国几次发射"罗老号"火箭却没有任何表态。美国透过中国对朝鲜施压的政策不仅约束了朝鲜,而且成功地离间了中朝关系,打击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中国在朝鲜的困境,反映出中国还无力塑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的国力才能决定的。但可以改进的地方依旧很多,中国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有信用的安保机制,来给朝鲜提供安全保障。中国也应该明确地告诉美国,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否则中国绝对不会容忍。中国也要清楚地对朝鲜说,哪些事情你们绝对不能做,否则会付出代价。中国也许不能主导周围的世界,但在处理朝鲜问题时,至少要把中国人心中的国际正义展示出来,让美国和朝鲜都看到中国外交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馆员

来源:共识网 转引自联合早报网

    进入专题: 朝核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36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