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党作为日本政治的新贵,重新闪亮登场。反观民主党一边,失败后的沮丧与痛楚似乎成为政党分崩离析的最大威胁,甚至完全抹去了其曾作为执政党的光芒与自信。或许,这场失败来得太快。但是否有人怀疑过,或许三年前的那场成功来得太突然呢?
回首2009年8月末的那场日本众议院选举,日本民主党的大胜是如此的突然,但或许这亦是一种必然。无论怎样,日本民主党在那次选举中的狂胜,及其所引发的日本政坛大地震,其影响无疑是深远的,至少,那场选举的结果代表了日本政治的一种巨变,是源自不断积累的多因素量变,最终凝聚成了政治质变的惊人一跃。
毋庸置疑,任何政治及经济的概念,均是建立在一定范围的社会基础之上的。由此,日本政治、日本经济等一系列的抽象概念,也都是以日本社会为重要载体的,即,后者对前者具有重要的决定功能。因此,日本政治的任何嬗变无疑都起始于社会内部。
众所周知,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业已走过了完全迷失方向的二十年,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来袭,加速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节奏与步伐。具体而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制造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其蝴蝶效应的扩散,进而加重了日本国内的经济萧条,致使日本失业率屡创新高,破产的危机甚至波及日本国内的一些大公司、大企业。
尽管在二战之后的历届经济危机中,日本民众表现出了一定的沉着应对之势,但在2008年的危机面前,显然,日本的民众失去了以往的镇定与泰然,更为重要的是,大和民族所特有的那份果敢与坚定,亦被全球性的悲观、沮丧之情所笼罩,逐渐褪去了耀眼的光芒。
当然,上述一切的背后,还隐藏着日本社会内部深层次的变革动因。实际上,与萎靡的经济对社会造成的表面冲击相比,少子、高龄等社会结构的非理想化发展趋势及其所带来的悲观预期,或许对于日本社会而言,是更深层次的负重,且更具穿透力和影响力,这甚至可能完全磨灭日本未来重振的希望。更为严峻的是,这更危及日本相对稳定、且持续运转至今的社会保障体系。
日本社会内部焦躁与不安情绪逐渐抬头
年青一代的人数骤减与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并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供求状况面临“交钱的少、取钱的多”的严重不均衡态势。再加上不断爆出存在冒领、误领社保金的不当行为,以及社保基金的投资失败及非法挪用等重大丑闻,加剧了日本民众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及养老问题的忌惮,亦加速了日本传统社会体制的分崩离散。
受其影响,日本社会内部焦躁与不安的情绪逐渐抬头,民众对于整个社会及国家的担忧也日剧加深。与此同时,社会体系的日常运作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低效与无序,更危及了社会的治安与稳定。
更有甚者,2011年3月11日,九级特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部地区,并引发了地震、海啸、核泄漏等组成的复合灾害。一时间,整体日本陷入了无限的悲伤与痛楚之中,个别民众的身上,甚至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焦躁与不安。这其中,日本自杀率的急遽增加就是最直观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核泄露危机的爆发再度揭开了日本社会尘封已久的“伤疤”,“核恐惧”的阴影几乎瞬间就转变为日本社会抵制与反对核开发的主流意见。尽管这其中包含对于历史的反思与追索,但更多地折射出日本社会对过去历史经验的完全否定,对自身发展前途的不自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发展的“退化”加剧了日本民众对于变革的期待与觊觎。尽管如此,作为个体权力相对有限的日本民众而言,唯有借助手中仅有的一张政治选票,即民主制度所赋予的政治参与权,以挽救日本的前途与命运,或者更为实际地说,以重新燃起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
无论怎样,日本社会在不自觉中的确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而且,只能说全球性金融危机、特大地震及其所引发的复合灾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不同负面因素的累积,加速了此种嬗变发生的节奏与频率。与此同时,困惑且混乱的经济发展,与低效、无序的政治竞争相结合,更加催生了日本社会要求变革的觊觎与期待。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叠加,就构成了日本产生政治剧变的重要背景,也是全新的时代背景。
由此,令人不禁联想到,是否可以将自民党三年前在众议院的失败,理解为日本民众要求政治变革、社会进步的理性需求?是否可以将日本民主党三年前的上台执政,理解为日本社会内部所发出的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如果这些假设均成立的话,那么这一次自民党的重新上台执政,这又代表了什么呢?其结果会是怎样呢?
直白地说,与三年前相比,日本社会的难题、矛盾并没有完全得以有效缓解,个别问题上甚至出现了恶化、加剧的风险。而与此同时,日本民众对于国内政治改革的信心与期待日渐式微,民心涣散、社会分化成为主要的表征之一。或许这才是自民党政府应正确应对的首要课题,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作者任职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