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

——2003-08-04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992 次 更新时间:2008-07-14 10:48

进入专题: 全球化  

王缉思 (进入专栏)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仅仅囿于人类的经济生活层面,它对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可以说,世界上客观存在着一个政治全球化的进程。那么,谁来主导这个趋势?全球化是不是西方化?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西方是全球化的“渔利者”

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涂抹上了西方色彩,这一点无法否认。近百年来,东西方一直在“现代化是否意味着西方化”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方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如果东方将现代化订为发展目标的话,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向西方的先进事物学习。其实,今天我们探讨全球化同西方化的关系,同百年来的现代化同西方化关系的问题一脉相承。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还是仅仅代表西方称霸世界的主观愿望或意识形态?其次在于,“西方化”的政治含义是什么?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避免成为西方的附庸?

我们目前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传播、人员往来、技术转移加速发展的进程。作为个别国家来说,在国内控制该进程也许是可能的;但就整个世界而言,全球化已无可逆转。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不等于忽视西方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益不平衡这个严重现实,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分化在继续扩大。有人谈到美式快餐和流行音乐风靡世界,微软产品垄断全球软件市场,英语几乎成为世界语言,以此说明“全球美国化”了,但当中国服装和华人餐馆也走遍世界的时候,却没有人提“全球中国化”。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两者所产生的效益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中国也在全球化趋势中取得了经济和技术的飞跃。从开放的国门走出去,把资金和技术引进来,是顺应客观潮流的必由之路。如果闭关自守,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扩大。

承认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趋势,也不等于无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千方百计利用全球化推行其战略目标。在它们眼里,“全球化”首先标志着西方资本对前所未有、无限广阔的海外新市场的憧憬。墨西哥、俄罗斯和亚洲的金融危机没有伤及美国和欧洲的根本利益,不少西方资本集团甚至从中渔利。但是从长远看,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不要相信“美丽”的谎言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宣扬全球化,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图。美国总统克林顿带头鼓吹说:“我们的父辈和祖父辈所经历的那个世界上的壁垒、障碍和边界正在被打破。”在美国人眼里,哪一个国家不向美国和西方开放市场,同时接纳美国的信息、思想、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哪一个国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但是,西方政治家鼓吹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化就是西方的福音、东方的灾难。无论是西方那些鼓吹全球化的人,还是担心“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的人,都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全球化也对西方国家形成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是美国贫富鸿沟继续扩大的重要原因,在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西方纺织等传统产业正在迅速萎缩。新经济大大拉开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多数美国人确实比过去更为富有,但两极分化的趋势还在发展。于是,美国劳工组织就不断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调整收益分配政策,保护美国的传统产业,限制跨国公司向海外扩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法移民和难民、国际恐怖活动、毒品走私、武器扩散、疾病传播、电脑病毒、黑客袭击因特网、生态环境遭破坏等问题也在急剧地“全球化”。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极右势力崛起,美国的宗教右翼势力上升和排外的“新孤立主义”倾向抬头,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全球化的强烈反弹。许多美国人担心大批新移民的涌入使美国原有的种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引起美国文化的分裂甚至社会的“巴尔干化”。

尽管西方国家的领导集团企图借助全球化扩大政治影响,但客观趋势却并不以它们的意志为转移。美国经济的核心是巨大的公司财团,但现在IBM等许多核心公司已经由外国人控股掌握。对外国资本、市场和人才的依赖,使美国跨国公司的“政治忠诚”出现变化。在美国同外国的政治纠纷中,这些大公司有时反而背离美国官方的政策。可口可乐、NBA等形形色色的美国标牌,大都只有象征性意义,很难转化为美国的政治工具,而在生活方式上已经相当“西化”的伊斯兰青年,却能毫不犹豫地参加激进的反西方活动,这很能说明问题。

***全球化莫忘民族化

因此,把全球化视为西方化的同义词,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我们惟有迎着全球化的风浪而上,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加速发展自己,才能有力地抵制“西化”的政治压力,维护民族权益,保护文化遗产。

首先,在争取国际经济和政治主导权的斗争中,必须高度重视“游戏规则”的制定。

其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努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的企业要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走出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风雨见世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长远看,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再次,面对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仅仅采取控制信息流量的方法是不够的,必须提高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质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呼唤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而全球合作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范围。东西方文明应当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才是政治全球化的应有之义。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全球化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