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前的中国政坛,实在令人眼花缭乱。中国高层政治本来一贯就是黑箱作业,但这一次的“作业”似乎有点超常激烈,弄得火花飞溅,让“箱外”的人们目不暇接。就在离十八大不到半个月的时候,《纽约时报》终于将传说已久的“重磅材料”登了出来。这无疑给这个白热化的“箱子”又加进了一勺火药。
当然,经历了“重庆事件”的震荡,人们已经有了思想准备,知道这一次换届不会平静。这个时候再有什么“重磅炸弹”,估计也只是噼啪一声,炸不出太大的效果。这一次“爆料”的时间太巧,炒作的味道太浓,估计认真对待的人并不多。但是,这样的事情,将会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思考和讨论,也会再一次刺激人们对这种黑箱作业的强烈不满。
历史、民心和政治“正气”
《纽约时报》的“报料”,其实与薄熙来案一样,关键都是诚信问题。在任何国家,诚信对政治人物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在中国,也许是“物以稀为贵”,诚信显得格外重要和珍贵。可以说,起码的诚信是衡量政治人物的最后底线,也是中国政治将来能重树正气的希望所在。
原则上说,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怀疑的,也都应一视同仁,严格检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是假的。当年朱镕基感叹要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最后一口留给自己的时候,很多人为之扼腕动容。想必这个总理是被贪官气坏了,才会出此重话。同样的,看着温家宝忧心忡忡、四处奔忙的身影,很多人也愿意给他以起码的信任,相信他是真心地服务于他的职责。
当然,靠观感做出的判断可能是不准确的,“重庆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而“重庆事件”的“恶劣影响”之一,就是又一次严重打击了人们对政治人物的信心。但是,民心是明亮的,历史是公正的。真正能够经受住考验的人,将会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而靠欺骗得来的“信任”,一旦被发现是假的,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假象拔得越高,惩罚也就越重。这对谁都是公平的。
例如,薄熙来与陈希同、陈良宇的差别,并不在于贪污的数额,而在于其信誓旦旦的“道貌”与真实面目之间的落差。陈良宇在台上的时候,给人的“观感”也就是一个“一般干部”,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他特别清廉,于是,对于他的贪腐,人们并不那么“意外”,把他关起来也就算了。薄熙来与他不一样。在历史的账本上,薄熙来会有额外的一条的“罪状”,借用“文革语言”来说,就是:欺骗人民群众感情。
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假如发誓要准备九十九口棺材的朱镕基,万一被发现其实也是一个“贪官”,那他就等于把自己连同自己的历史地位提前装进另外的一口棺材里。相信他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次其实也给了温家宝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把自己彻底摊开在阳光之下。如果他真能做到这一点,并确实证明是清白的,那他的历史形象,将会更加清晰光彩。当然,这可以等十八大后慢慢去做,不必配合十八大前的炒作。
改革开放可是中共政治地位的根本保证
当前中国政治体制的严重问题,是缺乏明确、公平、有效的机制,使真正清廉的人得到奖励,使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得以施展,使贪污腐败的人受到惩罚,使平庸无为或者投机取巧的人无法上位。在这种问题之下,民心和历史,就成了补偿这种制度缺失的最后一关,成了一种尚且公平的 “奖惩机制”,守护着官场尚存的一点“正气”。这点“正气”,不能被随意搅浑,否则,将很难挽回官场沉沦的危机。
然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记得1989年形势相当“紧急”的时候,邓小平尚且反复强调“新的常委应该有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后来,当发现“改革开放”并没有全力推进的时候,他还高调南巡,说出“谁不改革谁下台”的重话。但是,他的这种改革开放的“形象标准”并没有沿用下来。后来十六大换届的时候,这种“改革开放形象”就很不“鲜明”,新班子反而给人一种强烈的唯门派亲疏、重利益交易的印象。当前这一次换届,迄今看来似乎也没有多少进步。
在当前的中国,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中共政治地位的根本保证,是中共的“吾党所宗”。如果不选择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人,不尽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中共的地位将失去依托。对于换届这样的“黑箱操作”,虽然民众和一般的党员以至中下级干部都无权“置啄”,但如果交出来的“作业”顾及到民众的的观感,选出来的人确实能做出成绩,仍然是可以得到拥护的。但如果继续忽视甚至藐视民众的观感和要求,再依门派亲疏凑出一个互相掣肘、保守无为的班子,最终将会害了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也会挖掉中共自己的“墙脚”。(来源:联合早报网)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