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丛义:“腐败预期”加速腐败 呼唤“制度防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28 次 更新时间:2011-09-13 14:30

进入专题: 反腐败   腐败  

张丛义  

“腐败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时期腐败态势的预测和评估。之所以想说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有感于眼下的“现状”:一方面,反腐倡廉的呼声越来越高,查处腐败案件速度越来越快,揪出的赃官越来越多,制裁的手段越来越严,遏制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贪污之风却越来越盛,腐败领域越来越广,赃款数额越来越大,赃官级别越来越高,贪者越来越不计后果。于是,人们对现状充满困惑、激愤和不平,对未来产生消极乃至悲观的预期――我们的国家还能不能走出历代兴亡更替的宿命?我们的党还要带病运转到什么时候?国家机器还要带病运转到什么时候?国有企业还要带病运转到什么时候?民族和百姓还要等待和期盼到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何时才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说“带病运转”,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党也好,国家也好,社会也好,都象有机体一样,一定会染病的。所不同的,是病情的轻重,是“良性”还是“恶性”,是“有治”还是“没治”。没人否认党的组织在带病运转,没人否认国家机器在带病运转,没人否认整个社会都在带病运转;没人否认我们一直在“医治”和“疗救”,但也无法否认“病情”一直在“加重”。所有这些,大家都感到了,大家都看到了。人们禁不住要问:贪者为什么会越来越不计后果?

笔者认为:腐败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一是根源于现行制度的先天不足,即没有一种内生的“自我权利约束”机制,极权和权力垄断必然与腐败相伴生,这是腐败之“根”;二是在选择改革走向、路径和确定转轨策略、次序上存在失误,如推行激进的私有化和国企实施MBO等等,致使“产、学、媒”各界与“政治精英”联手形成“垄断利益集团”,他们在公共选择和资源占有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这无疑又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和“温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腐败现状的“悲观的反腐预期”。

在上述三点中,如果说第一点是腐败的“根源”,第二点是腐败的“条件”,那么第三点则相当于腐败的“催化剂”。如果不痛下决心从铲除腐败根源入手实行“标本兼治”,那么,社会就会进一步强化“悲观的反腐预期”,即普遍对“反腐败”的前景不看好,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加剧腐败的程度,加速腐败的进程。本文分析腐败预期对腐败及其进程的加剧和加速作用,凸现和揭示腐败的制度性根源,主张通过“制度防腐”形成“乐观的反腐预期”,进而培育和构造腐败的控制机制。

腐败现状决定了腐败预期,腐败预期又反过来强化腐败现状

官员腐败何以日众?

那是因为,市场化的改革取向虽然没有错,但因为与“好的市场经济”实在相差太远,“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经济人”众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有权即可为已谋利”。未贪者认为:既然已经是“贪者遍地,多如牛毛”,今后也就未必禁得住,更未必抓得完,或者干脆“法难责众”了。所以便预期――以后腐败会越来越严重,被抓出来的不过是“少数”,不贪也是白不贪,贪了也未必会“犯案”。于是,更多官员加入腐败行列。

赃款数额何以日巨?

那是因为,“小贪”者每闻又有“数以亿计”的大案暴出,便觉“少也是贪,多也是贪”,反正也是上了“贼船”。人家都不怕,我却怕何来?贪风已经如此炽盛,多贪才能把事“摆平”。所以便预期――“小贪”更易失手,“巨贪”反倒“保险”。于是,“小贪”者纷纷变成“巨贪”。

赃官级别何以愈高?

那是因为,手中权柄越大,掌控资源越多,“拒腐”也就越难。凡官员皆要批租、批地、批钱、批官(用人)、批项目,寻租者就会挖空心思、巧立名目,以各种贿赂手段引其上钩;更有明拿、暗卡、追名、逐利、图美人的官员,他们可借“工作”之便堂而皇之满足私欲。所以,贪者的预期自然是――权位越高,谋私就越“方便”,“途径”就越“多样”,“形式”就越“灵活”;权位越高,腐败链条就越长,“缓冲”地带就越宽,劣迹就越藏得住,腐败成本就越低。于是乎,腐败官员的级别也就越来越高。“升官发财”本是旧时科举制度的写照,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料在今日也能“大行其道”,甚至是“更行其道”了。

贪者何以不计后果?

那一是因为“好官”难做――权钱本是孪生兄弟,独善其身谈何容易?你这厢尚未有意,他那里已“投怀送抱”;倘非“坐怀不乱”君子,只好沆瀣一气了!所以,腐败容易,清廉却难!

二是因为“好人”难做――变革时代,大浪淘沙,鱼龙混杂;社会价值,呈多元化。物欲横流之际,就算你对腐败深恶痛绝,也只有徒呼奈何的份。倘不晓得“水至清则无鱼”,就很可能被认为是“不识时务”和“少见多怪”,“吃不着葡萄反说酸”。所以,“十官九贪”不足为奇,两袖清风则成了“另类”!     

三是因为贪者“犯晕”――不贪何其难?腐败何其易!不贪白不贪,贪者能升迁!于是连贪者自己都犯“迷糊”了――这世道还正常吗?这世道能长久吗?贪者于是做出预期――似这等轻而易举就成为“巨富”,象这般一人占有千万人劳动,绝难旷日持久。倒不如快贪,多捞,然后趁早惠及儿孙亲友,或者干脆把巨资往海外、国外转移。于是,贪者成了赌徒――多捞一把是一把,“露了馅儿”算倒霉,蒙混过关是赚的!在这种预期的作用下,一批又一批高、中、低贪官,一荐又一荐大、中、小污吏,前赴后继地以身试法,甚至大有“破釜沉舟、灭此朝食”之气概,仿佛到了世界末日。当官员对能够给自己带来私利的“权力资本”实行“掠夺性”甚至“一次性”利用的时候,人们真的不知道这“现状”和“预期”哪个更可怕了!

必须“标本兼治”,必须从源头治腐

这几年,一批“政治精英”不遗余力地宣称腐败是“次优选择”,是维持社会运转的“润滑剂”,是改革所必须付出的“必要代价”。 然而,腐败不得人心,腐败祸国殃民,腐败亡党亡国。在一阵紧似一阵“腐败难免”、“腐败无害”的喧嚣声中,我们还是听到了反腐的铿锵之声,还是看到了反腐的正义之举,李金华当选2004年度风云人物就是其中一例。

我们还看到:在如此严重的腐败现状和预期之下,社会上尽管不乏行凶诈骗的“屑小之徒”,但登堂入室公然盗抢者却也鲜有,说明老百姓对这个社会还抱有希望,说明“正义自在人间,正义自在百姓”,这是社会安定的基本保证。

我们还听到:邻家老太,还象几十年前教育她的儿子那样要求她的孙辈――好好做人,不要让人笑话!他们是中华民族道德底线的坚守者!

珍惜这份宝贵的正义力量吧!关爱底层的劳动大众吧!不要再让置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的所谓“改革”进一步恶化人们的预期!赶快从“制度防腐”这个源头入手,加快形成“乐观的反腐预期”,“标本兼治”是唯一的出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11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因此,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继续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

再回到前面“现状”与“预期”的话题:现状决定预期,预期反作用于现状。要改变预期,得先改变现状。否则,“预期”将以“惯性”和“加速”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在原来的方向上加剧和恶化“现状”。如若不然,任由“现状”和“预期”在“恶性循环”中不断缩短周期,加大振幅,那可真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了。但愿这不是“庸人自扰”和“杞人忧天”!

    进入专题: 反腐败   腐败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80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