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中国的工资在近年来增加的幅度和增加的原因,以及它的增加是否会影响外国投资外流,造成对中国不利的局面。
根据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每年都增加,工资额分别是20856元,24721元,28898元,32244元和36539元。工资增加的原因是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和其它物价一样,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本文只谈需求,因为劳动力的供应是由工作年龄的人口决定,增加很慢。劳动力的需求是由生产决定。生产有两个要素,就是资本和劳动力。如果资本固定而单是增加劳动力,那么劳动力越多,新增劳动力带来的产量增加幅度就越小。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工厂雇佣工人是为了增加生产。如果工厂支付的工资不多于工人对生产增加的价值,那么工厂就可以多雇工人,这样做工厂才会得到最大收益。因为劳动力越多,每个工人带来的产量增加额会减少,所以要工厂多雇用工人,人均工资就一定要下降。也就是说,如果资本固定而要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就需要降低工资。如果不要减少工资却要要增加工人的雇用,那么工厂一定要增加它的资本。
总结而言,劳动力的需求有两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资本与工资。资本越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大;工资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用这个基本的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工资比中国的高。这是因为美国人均拥有的资本,比中国的多。美国对人均劳动力的需求,比中国的高。
上面的劳动力需求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工资逐年增加。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资本增加了,生产便会增加。同时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工资也因而增加。这都是经济发展的现象。在1960年后期,经济学界把上面的经济发展理论做了重要的补充,把劳动力的质量作为第三个重要的生产因素。这个因素被称为人力资本。芝加哥大学的两位教授,舒尔茨(T.W.Schultz)和贝克尔(C.S.Becker)是提倡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人力资本是指劳力的质量,它与物质资本同样是由投资得来。国家的人力资本,是由历史传统与教育的投资得来的。这个新的理论,把教育的投资,变为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重要因素。第一与第三个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增加,会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也推高了中国的工资。
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加导致的。这两种资本的增加,一部分是来自国内的资本,另一部分则是外国直接投资。外国在中国投资,不但引进物质资本,也引进新的技术,因此也推动中国人力资本的增加。这两部分资本的增加,增加了中国的总生产、劳力的需求,和中国的工资。没有这两部分资本的增加,工资是不会增加的。
外国人来中投资,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劳动力的质量高。近几年有一些外国投资的工厂移到别国,因为中国的工资高了。有人说,工资的增加导致外国投资外流,对中国不利。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总的来说,外国投资还是进来的比流出的多,否则中国的俩种资本不会增加,中国的工资也不会增加。除非中国国内的俩种资本增加更快,这是不大可能的。总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是工资的增加,这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有好处的。
世界银行和国际基金会组织都提供了各国人均收入的数据,其中人均收入是按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如果只用汇率的比例而不用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来比较人均收入,就不能客观表现各国人民的平均购买力。201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8400美元,美国的是48387美元。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均收入还差很远。中国的人均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美国的还少得多。用人均收入来衡量,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比美国落后得多。中国的工资,还要多年才能赶上美国的工资。
(编注:邹至庄,美籍华人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邹氏检验”,曾向台湾及中国大陆提供经济政策咨询,八十年代实施“邹至庄留学计划”,经济学家杨小凯、李稻葵、许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于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