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监船编队已经有两支巡航编队,总统6艘船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此外,另外2艘中国海监船正行驶在钓鱼岛赤尾屿东北方向海域。这是日本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公务船首次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
14日上午6时许,"海监51"和"海监66"首先进入钓鱼岛附近12海里领海海域。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向中国海监船发出了"不要进入日本领海"的警告,然而中国海监船回答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我们正在进行正常的巡逻任务",置之不理。
据综合媒体报道,随后另有4艘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领海。截止14日上午9时许,仍有4艘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巡航,其中包括"海监50",这是中国吨位最大的海监船。其后有两艘海监船离开钓鱼岛领海。
在6艘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期间,日本海上保安厅出动了大批巡逻船及多架巡逻飞机在附近进行"警戒监视",却未曾强行拦堵,也未发生冲撞事故。14日上午,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河相周夫紧急召见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就中国海监船"不顾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的警告",驶入钓鱼岛附近海域并"进入日本领海"一事,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14日上午,日本野田首相及其他相关内阁成员均提前一小时进入首相官邸,加紧搜集有关中方海监船编队行动的情报。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把设立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的情报联络室,改为官邸对策室,强化情报收集工作。可见东京可能将紧急启动危机处理的程序。
事实上,北京派遣两支海监船编队进入钓鱼岛领海,此项行动本身就意味着北京已经启动了应对危机的处理程序。其实,在中国政府宣布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后,海监船进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巡航执法,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区别仅存在于时间早晚而已。北京采取的强硬行动,讲到底,是实逼处此。显然北京认为,只有通过维权巡航执法行动,才能体现中国政府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管辖,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日本政府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无疑对北京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北京究竟应该如何因应这个挑战?凡是一国政府对酝酿中或者已经爆发的危机进行评估时,往往要研判这个危机是孤立的事件,还是系列性危机的组成部分。
倘若该危机仅是孤立的事件,则还有转圜的余地,未必会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立场;假如该危机是系列性危机的组成部分,则退无可退,只能迎着风浪上了。这是因为如果此时退让,势必会被对方视为"示弱"的表现,其他引发的危机难免会接踵而来,然则伊于胡底?"避开小麻烦,却招来大麻烦",此之谓也。相反,一方在处理小麻烦时,断然以强硬手段应对,有时反而可以祛除隐患,避开大麻烦。
过去60余年以来,中国军方处理国际危机时,有一个传统的准则,即遵循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决不启衅。可是,一旦北京得出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则重视这条战略方针的"积极"层面的作用,先发制人了。换言之,亦即"打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以避免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或者"打一场中小规模的战争以避免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从北京应对危机或对待和、战的立场来看,两者是相通的。征诸中国历年来处理国际危机的史实,在决策过程中,都贯穿了这一条评估的原则。
从钓鱼岛争端的演变趋势看来,北京多半已经认为,设若处理钓鱼岛争端不当,则在中国周边地区尤其是南中国海海域的争端中,可能会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日后徒呼荷荷,不如眼前表现得强硬一些。反之,假如北京因应钓鱼岛争端得当,则涟漪所及,必然会起正面的效应。
论及钓鱼岛争端未来的走向,笔者初步预估三种趋势:其一,诚然,环绕着钓鱼岛争端,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能绝对排除。可是,中、日两国的领导层毕竟还是理智的,不致于为了这个小岛而诉诸战争手段。
其二,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强硬支持日本的立场不可能持久。关键在于美国大选以后,假若伊朗仍然坚持本国研制核武力的权力,西方国家可能对伊朗动武。对于美国而言,钓鱼岛主权归属仅是疥癣之疾而已,而伊朗核武器则是心腹之患。一旦德黑兰拥有核武器,不啻令西方国家领袖夜不成寐的"伊斯兰核弹"。所以说西方国家把伊朗核问题视作芒刺在背,必欲去之而后快。
可是,伊朗并不是小国家,而是一个中等强国。西方国家要对伊朗动手,自然需要中国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友好的默许。据此,有朝一日,美国对待钓鱼岛争端的立场未始不可能改变。来源: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