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如何理解目前世界经济危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5 次 更新时间:2012-06-27 22:32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鲍盛刚  

目前世界经济危机表面上与上世纪30年代危机很相似,但是事实上两者有很大不同,上世纪世界经济危机主要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以解决方法是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面临的是生产不足,消费过剩的危机,中国面临的是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危机,危机的根源不同,所以解决的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紧缩还是增长?这是目前深陷经济困境中各国面临的选择,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呢?关键在于理解危机的根源。

现代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但是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消费过剩,生产不足,因为生产不足,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中产阶级贫困化,政府陷入主权债务危机,高福利政策难以为继。那么为何美国和西方国家会出现生产不足,消费过剩呢?其原因在于本国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包,那么为何会出现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包呢?原因在于成本与税率过高,抑制了投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货币工资收入上的差异已成为重要的比较优势,哪里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企业家就会到哪里投资,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那么资本投资将永远寻求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因为那样才能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美国和西方因为高工资,以及国内市场的饱和,利润空间的稀薄,导致本国公司将加工和制造迁移到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这些国家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将产品通过廉价的现代化运输工具返销到国内和世界其它地方,这样显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制造业的转移首先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大批工厂的倒闭和萎缩,许多公司在本土只保存总部和研发中心,其次,导致失业率的剧增,中产阶级每况愈下,其三,进口大于出口,成为纯粹的消费大国,只消费,不生产,只进口,不出口,因为美国和西方国家自己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少,除了农产品和别国无法加工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消费越来越依赖于进口。显然在这里生产与消费的自然关系发生了脱离,消费不再拉动本国的生产,而是推动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推动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其四,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国2010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49789亿美元,其中对中国贸易赤字扩大到207亿美元,中国事实上成了美国的工厂,为美国打工。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并且无力自拔。

那么针对生产不足,消费过剩,应该选择怎样的对策呢?显然只能选择紧缩政策,即减税,降低工资成本,消减高福利,以求拉动国内投资,制造业的回流,增加就业,推动出口,赚钱还债,同时寻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再造工业化,重振雄风,事实上美国和西方国家并不缺乏创新与消费,它们依然是世界上富裕的国家,完全有能力度过危机。但是问题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民众过惯了高工资高福利的生活,他们不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经济的复苏,他们更愿意政府选择增长政策,即扩大开支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增长而不是紧缩来推动增长。那么如何扩大开支呢?无非继续借钱或者拿富人开刀,增加富人的税收,显然选择增长不能解决成本竞争力的问题,而且会导致进一步的产业转移和富人出逃,以及债务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选择紧缩还是增长?向右还是向左?依然处于两难的选择中。

与此相对,中国目前经济也面临发展的困境和选择,与美国和西方国家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经济主要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中国的生产主要是通过订单,满足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需求,现在他们陷入债务危机,订单与需求急剧下降,中国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的问题呢?这也是由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分工体系决定的,根据U型曲线,研发,营销在欧美,主要由跨国公司掌控,生产加工在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具有廉价的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1978年以来中国已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资本和技术的引入,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作为最大出口国,中国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目前已达到3万亿美元。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自然又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近10年能源消耗增幅年平均8.9%。大量跨国公司的迁入,中国政府财税收入达到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

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不陷入债务危机,中国将能继续维持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现在中国面临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问题,那么中国应该如何选择呢?有两种方法,一是继续借钱给美国和西方国家,以便他们能够继续购买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以此保增长,促就业,这也就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是通过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拯救了自己的工业,另一方面又拯救了欧洲。二是扩大内需,转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内需拉动经济的继续增长。但是问题是如何拉动内需?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拉动内需有两种方法,一是政府扩大投资,这方面中国不存在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政府财政情况良好,不会出现美国和西方国家政府举债扩大投资的状况,以至于陷入财政危机。二是扩大民间消费,但是扩大民间消费,就要提高工资,提高工资,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压力,最后可能出现工资涨了,但工作没有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扩大民间消费的最有效方法是信用借贷模式,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这一模式无疑极大地刺激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内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同时加速了中产阶级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发现正是这一模式将美国和西方国家推入消费型社会的陷阱,处于债务危机而无力自拔。

经济全球化主导了冷战后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没有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是两极化的形成,美国和西方国家依然是创新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是产业的转移和空洞化,它们成为全球消费终端,只创造,不制造;只消费,不生产;只进口,不出口。正是它们的创新和消费推动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和崛起。与此相对,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成为生产加工终端,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打工,它们只生产,不消费;只出口,不进口。由此导致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失衡,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衰退和中国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目前双方关系变化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美国和西方国家由于债务危机已经无法继续购买和进口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生产的商品,除非中国和其它国家继续借钱给美国和西方国家,与此同时,没有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消费,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造和生产将面临困境,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由此全球化时代经济增长模式陷入困境。无论是美国和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目前他们都面临经济增长的极限和困境,何去何从以及如何转型?这无疑是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和考验。

    进入专题: 经济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8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