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141 次 更新时间:2012-03-21 13:11

进入专题: 中国   社会阶层  

陆学艺 (进入专栏)  

今天重点讲关于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研究问题,重点讲阶层,深入认识分析阶层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1998年秋接受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任务,当时我任所长,主持了这项工作。在全国十个县市、十二个省市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了两个报告:一是2002年初发表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现在已经有十个社会阶层。二是2004年7月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第一本书认为现在已经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已经分化为十个阶层,第二本书内容主要是讲这十个阶层是如何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演变而来,而且将往哪里变,以及将来阶层结构发展变化的前景等。

首先,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国情、基本地情,研究阶层结构本身是研究基本国情,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怎么样,社会怎么样。以前往往从经济结构来说,经济发展情况,人均GDP多少,一二三产业多少,大致比例怎么样,通过这些数字大致知道这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其实同样也可以从国家社会阶层结构来判断,比如这个国家的上层阶层、中间阶层、底层的比例,工人阶层、农民阶层有多少,通过对他们的状况分析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国情、地情。

第二,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所有制变化,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发展到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新的阶层,一些社会阶层分化了,有些阶层的社会地位提高,有些社会阶层的地位下降。当今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是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对于这些新情况,由于过去对阶级阶层方面的研究不够,又没有提到应有的认识上,所以现在对社会阶层结构的认识基本上是笼统的。

我们第一本书出来以后,去开了一些调查会,当时福建省福清市的一个办公室主任在会议上说过一段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实际上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就应该对阶级、阶层状况有很详细的研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现在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就不能有的放矢。一个省有几千万人,到底工人多少,农民多少,科学技术人员多少,干部多少,他们各自的状况怎样?研究的不是太清,所以制定政策就很难落实,往往是事倍功半。

2004年,国家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而且国家对种植粮食的农民进行现金补贴,这个政策十分正确,花了一百多个亿,而且产生的效果也好,也增产了粮食。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能不能改进得更好一点,效果更好一点?譬如,去年政策下来以后,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反响。

政策出台以后,我给老家兄弟打了一个电话,说最近农村有一个好政策,你们知道吗?种一亩地可以补贴三十块钱的粮食政策。无锡的农民真正靠农业为生的已经很少,我的弟弟主要靠二三产业的收入来维持家用,只种口粮田,他说家里三口人种一亩多地,是四十来块钱,一亩地不就是一包烟钱吗!所以这种政策对于这样的农民作用不是太大。

不久前,我到黑龙江五大连池农村调查,一南一北差距很大。那里的农民人均有六亩地,我去调查的那户农民,五口人,他告诉我是种两垧地三十亩。一亩补助三十块钱共九百块钱,而且当年黑龙江省还免了农业税,所以一进一出就增加一千八九百块钱,他们对中央支农的政策反应就非常好。

所以我想如果对于农村调查、社会分层的调查比较全面,有区别、有的放矢地对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分为十大层次

如果对于农村调查、社会分层的调查比较全面,有区别、有的放矢地对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在国内对于社会结构研究的说法,从大的框架来说有这么三种:第一种还是用两个阶级的标准。现在说是演化为两个阶级,若干个阶层。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私营企业主阶层、经理人员阶层、技术人员阶层等等。第二种是进行阶级分析,这种小范围研究还是有的,把现在中国分成7个阶级、6个阶级的都有,但公开的书和文章不多。第三种主张搞阶层分析,我们就是属于这一观点,认为现阶段,进行社会阶层分析比较好。我们的两本书的观点就是这样。

我们这个课题组就是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人群已经分化为十个阶层。现在划分阶层跟阶级划分不一样。首先现在我国是工业化、市场化的国家,所以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接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首先要看职业,不同职业的人,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是不同的。

根据这个理论框架我们现在把全国7亿多就业人员作一个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划分成十个阶层。这里说明一下,这主要是根据全国抽样,抽了12个省市72个县市6000户,这跟统计局做的数据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接近。

第一个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指具有实际行政职权的干部,不是所有的干部,是实际负责的干部,他们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1%,这是2001年的数字。主要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的负责人员。

第二个阶层是经理人员,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国家公有制企业的老总、经理、中上层的干部,第二部分是三资企业的中上层管理干部,第三部分是现在私营企业的经理人员。他们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6%,这个队伍还在扩大。

第三个阶层是私营企业主阶层,现在私营企业主接近千万户。

第四个阶层叫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包括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工程师、医生、律师、文化工作者或者叫白领,这个队伍比较大,占全国就业人数的4.6%,实际上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都超过10%,但农村、县以下较少。

第五个阶层是办事人员阶层,是跟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相对应的,包括办公室主任、秘书、会计、出纳,还有电脑工作者、统计人员等等,当时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2%。

第六个阶层是个体工商户阶层。我国把雇工7人以下的称为个体工商户。

第七个阶层是商业服务人员,实际上也是第三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但是现代商业、现代服务业人员还很少。现在这个队伍也是在扩大,将来要比第八个阶层大,现在是占11.2%。

第八个阶层是产业工人阶层。制造业、建筑业的操作工人,是体力和半体力劳动者,现在在不少行业里,如纺织、服装、电子、玩具、塑料制品等行业里,第一线工作的已经是以农民工为主,产业工人阶层占21.7%。

第九个阶层是农业劳动者阶层。据2001年的调查,这个队伍占42.9%。这个数字已经够大,现在社会结构不合理主要在这里。

第十个阶层是城乡的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统计数字2001年是4.8%,这里讲的是城镇的。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特点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接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不同职业的人,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是不同的。

与国际相比,中国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对此,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中国已经形成一个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但还只是一个雏形,而且还正在发展变化之中。首先国际上一些国家的阶级阶层的基本成分,比如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企业主阶层我们国家都有了。这些阶层以前很少或者没有,现在都有了。跟国外现代化国家的阶层结构相比,差别在于结构比例还不合理。

其次,十个阶层的排序是已经确定了,排序不是随意搞的,是按照拥有三种资源的多少来排列,不是任意的,而且基本上一个阶层是一个台阶。

我们研究所每年会接待一些外国朋友,他们常常问,农民工这么多,干最苦最累的活,同工又不同酬,时间这么长,待遇这么差,为什么没有闹意见?不能说没有事,但可以说农民工同城里人基本上相安无事。为什么?农民工跟他在老家的农民生活比,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了。农民工这个大群体实际是上了第八和第九之间的半个台阶。他在城里能找到一个岗位,能够站住脚的话,他是满意的,他不是跟上面比,而是跟老家的农民比。农民工问题是国家要解决好的大问题,不能长此以往存在的。

第二,现代社会的流动机制正在形成。《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讲的是社会的流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在由先赋型社会转变为后致型社会,农民可以进城来打工,年轻人通过学习、努力,可以上大学,毕业以后可以当教员、当国家干部,上升了,所以现在是一个开放、有活力的社会。一个现代社会一定是个开放、流动畅通、公正的社会,现在我们已经往这个方向走,正在发展。但是现在的户口制度、有些人事制度、有些社保制度还没有完全改,还不能说已经是完全开放的社会,但是总的来说,社会流动已经畅通了,社会流动机制已经改变了,现代社会结构包括现代社会的流动机制正在形成。

第三,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滞后的背景下,自然、自发形成的,还不合理,还在发展变化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不适应。

现在的阶层结构还不合理,不合理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该大的社会阶层没有大起来,二是该小的没有小下去。按照现在的经济水平,正常的话,社会中间阶层(国外叫中产阶级)的规模要比现在的大。该小的没有小下去指的是农民,现在已经到社会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经变成制造业大国,但是农民在户口上还占70%,从业劳动力还占50%,而每年创造的GDP就占14.6%。

社会中间阶层从阶层分析方面来说,首先是个职业概念。其次所谓中间阶层不是一个阶层,在十个阶层里面,前六个阶层里面有很大部分都是中间阶层,是若干个阶层的总称。

如果按照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发展,如果社会流动是开放的,社会政策能够到位,中间阶层到2020年应该接近40%,社会要比现在稳定得多。

第四,一个国家要形成一个合理的有活力的社会阶层结构,不仅要靠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带动,靠“无形的手”的推动使之自然地演变和成长,还要靠国家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社会政策,也就是还要靠“有形的手”加以调控和引导。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前景分析

按照现在的经济水平,正常的话,社会中间阶层(国外叫中产阶级)的规模要比现在的大。该小的没有小下去指的是农民。

首先,从国际的经验来看,现在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国际国内的形势都好。第二,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领导人反复讲,如果搞得好,就能够顺利进入中等发展国家,如果搞不好,或者严重失误,就可能出现社会停滞、甚至倒退。对这一点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国际上做过一个研究,现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搞成发达国家、现代国家、比较稳定的国家不超过30个。不是搞了市场经济都能进入现代化的,现在只是西欧一片,北欧有一些,然后就是北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能够说得上已经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不超过30个。

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到了关键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的“四小龙”和拉丁美洲发展得都很快。“四小龙”的经济、社会政策正确,人均GDP很快越过3000美元,达到7000美元,甚至到了1万美元,新加坡更多,而且社会比较稳定、和谐。但是紧跟着美国走的拉丁美洲国家,有的经济甚至上到人均5000、6000美元,但是社会结构没有变,产业政策也不对,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一个金融危机,经济就崩溃了。有一段时间把拉美的经验吹得很重,后来不行了。它的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就是经济发展一度上去了,但社会结构没有调整。

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看来,在经济上已经有经验,发展速度保持在7%、8%,2020年达到3000美元,已经问题不大。但是比较难的是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如果社会体制方面不改革、社会建设上不去,社会结构改不过来,该大的大不起来,该小的小不下去,农民还是占总人口的60%、70%,那肯定无法实现现代化。

所以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预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前景有三个,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统领构建和谐社会,真正这么办了,进行社会方面的改革和建设,社会结构的调整,形成该大的大起来,该小的小下去,形成中产阶层比较大的一个社会结构,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公正公平的、有活力的、开放的、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这样现代化就实现了。

二是如果改革下不去,那么即使经济上达到3000美元,社会结构还是这样,拉丁美洲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因为一个现代社会一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从收入结构说也是这样,不能像现在富的都富到这样程度,穷的穷成这样,一些社会政策就是出不来。比如累进所得税、遗产税、财产税就是出不来,户口制度就是改不了,农民工的制度就是改不了。发展下去,社会结构保持现在这样,底层比较大,上面比较小,还是保持洋葱形状,到不了橄榄型。

三是我国的发展遇到阻碍。现在看,我们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大好的机遇期。但是同时要看到,一些超级大国不希望我们强大。如塔里木油的成本当年是2.2美元一桶,而国际油价已卖到56美元一桶,有人在操纵国际油价。另外,今年铁矿砂一下涨了71%,有人在算计我们。所以国际局势不是大好,国际环境有恶劣的一面,如果上述国内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可能出问题,像拉丁美洲那样,社会结构就可能从现在的洋葱型变成烛台型。中下层变得越来越大,中间阶层可能反而缩小。

中央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大的转变,是一个大的战略决策。如果按照这个去做,我想会逐步地解决上述问题,所以下面的预测比较乐观。

■设想中的五个变化

如果社会体制方面不改革、社会建设上不去,社会结构改不过来,农民还是占总人口的60%、70%,那肯定无法实现现代化。

西部城市跟南方的城市差别并不大,但当地的城乡差别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那里的农村跟东部的农村不能相比。

我们设想,如果今后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按照中央的部署去做,今后15到20年可能发生以下变化:

一、城市化的步伐会加快,改变现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态。2003年的城市化率是40.5%,今后每年能够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市化率能够达到55%-60%。

二、调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举例说,2003年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4.6%,但是就业的劳动力占49.1%,差35个百分点,这是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如果今后第一产业的劳力能够平均每年减少1-1.2个百分点,使农业劳动力降到30%左右,我想这个社会结构方面该小下去的就有可能小下去。三农问题根本点是解决农民问题,现在有关方面只注意解决农业问题,但是现在这么多农民的问题却不重视,这是不行的。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农民问题,世界上都是这样。

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会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际上也是城乡差别表现的一个方面。

现在我们到西部的城市去,可以感到它们跟南方的城市差别并不大,但当地的城乡差别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那里的农村跟东部的农村不能相比,要缩小这一差距。

2003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年收入比例是1:3.23,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的隐性收入,则比例约为1:5.6,这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据国际经验,大致是农民收入100,城市居民收入150,1:1.5比较合理,像日本是1:1,我们这样是不行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问题十六大就提出来,但是这几年没有缩小,而且在加大。这是体制问题,不从体制上改解决不了。如果改革了,能每年缩小0.1-0.2个百分点,缩小到1:1.5-1:2之间,就合理了。

四、贫富差距逐步缩小。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22,这几年急剧拉大,现在为0.458。在0.4以内是正常的,0.2以下是平均主义。所以要制定新的政策,每年能降一点,要降到0.4以下。

五、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扩大。中间阶层2004年约占全社会的20%,今后每年能扩大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38%左右,如果能达到40%,就进入现代化社会。有了这样一个社会阶层结构,国家社会就可以比较稳定。

进入 陆学艺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   社会阶层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148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