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没有欧元危机只是外交辞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0 次 更新时间:2012-02-12 10:47

进入专题: 欧元危机  

庞中英 (进入专栏)  

外交官的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的是其代表的国家或者政权的立场和利益,而并不反映他们要谈判的对象国的立场和利益。‘听其言’,关键是事后要对他们的言论做出分析,而不是简单相信他们的游说。许多人轻易被外交官的话说服,而外交官的使命就是达到这一点。

欧盟和欧元区决策者现在面对的是双重危机,即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这是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德国总理默克尔开春前对中国的访问,欧洲和国际其他媒体评论一致认为,主要是为了解决欧盟或者欧元区的危机而来的,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拥有国。默克尔在北京一下飞机展开的不是传统外交,而是非传统的公共外交,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着近千名各界人士,包括在京的外国人士发表演讲。她极力赞扬了欧元在过去十年给欧洲和世界带来的好处,否认了存在欧元危机,结论是“欧债危机不等于欧元危机”,“欧元仍然坚挺”,欧洲有能力克服债务危机。

到底如何看待默克尔的这番访华高论?

如果欧盟或者欧元区只有主权债务危机,而没有欧元危机,这让人听起来觉得难以置信。

过去两年,欧洲问题和全球经济的观察家都知道,在欧洲有两大危机:一是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危机从南欧的主权国家(尤其是希腊)不断扩展,甚至包括欧元区核心国家;二是欧元危机。尽管主张欧元危机的也许主要是英语世界的主流媒体,但是,德、法等欧洲大陆的媒体也认为存在着欧元危机。

债务关系的形成,似乎独立的中介评价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在过去两年,尽管争议不断,但是,以美国华尔街为基地的中介评级机构最终得出结论,降低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国家的债务等级,且认为这些国家的债务形势呈严峻的趋势。短期内难以解决却不断重创欧洲经济的债务危机已经严重打击了欧洲联盟国家的国际信誉。

默克尔在欧洲危机时刻出访中国,自然肩负着如何挽回欧洲的国际信誉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演讲时呼吁“请相信欧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欧盟最有实力的政治家发出此种国际声音,在欧盟对外关系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欧盟确实处在危机之中。

默克尔说“只有欧债危机,没有欧元危机”,我觉得她是在玩火。因为,这样的说法也许能说服某些无知的人,但很难说服专家和市场。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当然要影响欧元,甚至让欧元遭到巨大的打击。欧元危机就在那儿,德国总理在中国却说没有欧元危机。这样的说法,不是实事求是的,说重一点,是政客言论,甚至有糊弄中国人之嫌。

一些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危机,这如同感冒引发了心脏病一样。

英国、美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不比欧元区国家好,甚至更加债台高筑,但其货币英镑、美元与欧元截然不同。英镑和美元是主权货币,而欧元则是欧洲主权国家的联合货币,存在着天生的局限性和易受伤害性。

我们知道,在英镑或者美元发生危机时,只意味着这些货币的大幅度贬值及其连带效应,而欧元危机,则不仅是一般的货币危机,而是可能导致欧元区,甚至欧盟半个世纪以来的政治与经济一体化大业前功尽弃。

打个比方:美元或者英镑得的病尽管很严重,却不会致命。这如同1997年所谓“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菲律宾、韩国、印尼的货币大幅贬值一样(亚洲金融危机一开始是货币危机)。而欧元得的病,则是要命的大病。

退一步说,假如默克尔真的相信没有欧元危机,那么,如同法国总统,德国总理也用不着考虑中国在欧洲危机中的作用了。

更令人担心的是,若是与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走向最为相关的欧洲领导人,假如真的认为不存在欧元危机,可能意味着她和她的欧洲领袖同仁,要犯下低估形势的战略错误。

国际上广泛地认为,作为政治家,默克尔是意志坚强、具有决断精神的当代“铁娘子”。所以,我宁肯相信她是属于前一种情况,即希望能游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增强对欧洲克服危机的信心。作为当事人,她应该不至于不知道欧元这个新生事物遭遇的挑战和危机。

默克尔不是“职业外交官”,但是,根据法律,她贵为德国联邦总理的位置,是德国最高级的外交官。说“不存在欧元危机”是默克尔的外交辞令。很可惜,这句外交辞令,是笨拙的废话。

外交学告诉我们,作为政治家的外交官讲的话往往不能简单相信。这倒不是说,当代世界的外交官还如同历史上的外交官,一般讲的话具有真实的谎言的性质。而是说,外交官的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的是其代表的国家或者政权的立场和利益,而并不反映他们要谈判的对象国的立场和利益。“听其言”,关键是事后要对他们的言论做出分析,而不是简单相信他们的游说。

许多人轻易被外交官的话说服,而外交官的使命就是达到这一点。

进入 庞中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欧元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9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