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世界经济新态势与中国的“审时度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2 次 更新时间:2012-01-14 07:54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丁一凡  

“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为主题和主线,为“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无论是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每一步发展从没有脱离过世界大背景的支撑。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中国经济曾被中国领导人称为非常复杂的一年。

世界经济经历许多波折,有自然灾害带来的意外打击——日本地震、核电站事故、电子零部件生产的中断;有前些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欧元区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希腊债务、葡萄牙债务、西班牙债务及意大利债务都有爆发危机的嫌疑,债务利息飙升,甚至法国的债务利息都开始上扬,德国发债也受到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脆弱,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放到尽头,而财政政策由于债务不断增长也没有更多的余地,社会反映越来越强烈,“占领华尔街”运动就在这种背景下从美国发展到其他发达国家。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一是外部市场的增长不够强劲,中国经济的出口部门萎缩,外贸出口虽然没有出现2009年似的大滑坡,却也没大幅增长,许多沿海出口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二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充满市场,使许多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的进口成本增加。但因为许多企业要回收资金,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此起彼伏,引得中国的投资者手足无措。三是发达国家流入中国的热钱有流出中国的趋势,引起了人民币汇率远期交易的下滑,可能因为它们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下滑,也可能因为它们需要回去弥补某些窟窿,总之,不仅是中国而且全部新兴经济体都受到了这种压力。

然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经济增长总体不错,结构调整初见成果,通货膨胀虽有上升,但在货币政策与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逐步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初步得到遏制,有些城市房产价格出现下降……2010年,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发达国家,而中国一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据说就超过了40%。

明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仍然很大,今年经历的事情还没完,世界经济还未处于强力反弹的点上,因此2012年仍然会是困难重重,非常复杂的一年。可以预见到的几点是:

1、全球总需求不足局面仍可能继续,发达国家市场有可能继续萎缩;

2、欧洲国家的债务危机仍会不停地发酵,但危机不至于导致欧元区的解体,却会引起欧盟内部的分化;

3、中东、北非的事件并未结束,从混乱走向战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4、新兴经济体因为受终端市场萎缩的影响和资本外流的影响,经济增长将放缓;

5、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仍然会大起大落,时而因美欧放大流动性而暴涨,时而因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需求减少而下跌,使许多投资者不知如何是好……

总之,中国经济要想维持稳定的增长,既要考虑这些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也要考虑内部市场的压力,如相关产业需求的下降,等等。

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政府可以使用反周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应对这一局面。但是,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偏高,通胀的预期还很大,而且明年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也不会大幅下滑,所以我们的央行大幅放松银根的可能性不大。好在这些年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来缓解外部经济形势恶化带来的影响。财政政策可以体现为扩大公共开支,也可以体现为降低税赋,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减税,以促进消费及投资。如果为了保证增长速度,再度使用扩大基础设施或城市建设投资的办法,有可能造成大批过剩生产能力的闲置,只是把问题推到将来。因此,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倒可能是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以改革促进更优质发展的机会。比如,如何才能更好调动起国内民众的消费力量呢?如何才能使消费者消除后顾之忧呢?如何才能提高更多社会阶层的购买力呢?如何才能让广大农村的民众更容易得到信贷,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呢?如何在城市化过程既帮助离开土地的民众在城市里安家、置业;又帮助农村重新安排土地生产,使集约化的农业产生更大的效益?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扩大中国的内部市场,扩大中国市场的内需,避免让中国经济受外部冲击太大而陷入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得益于中国对世界发展形势的“审时度势”。在新的一年,在未来,中国正在并将继续对世界发展形势“审时度势”,创造出新的经济景象。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921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