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李宗泽10月21日报道说:据法新社10月20日消息,就利比亚“强人”卡扎菲之死,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发布声明指出,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有机会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另外,他还警告说,阿拉伯世界的那些“铁拳”政权终将走向尽头。奥巴马在声明中还说,在利比亚历史中,今天是重要的一天。卡扎菲政权走到了尽头,暴政阴影已经不在,但利比亚人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还有很长和很曲折的路要走。
我们知道,卡扎菲已死,他的独裁政权已经终结,现在利比亚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主化的国家,但正如奥巴马所说的在通往民主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不论如何利比亚必须走下去,并且应该走好。那么如何走才不会曲折呢?我认为,利比亚民主化,在一两年内如下三件事是必须要处理好的:(1)目前的军队控制权;(2)制定宪法;(3)进行全民选举。这三件事是相互关联的,每件事都很重要,第一件事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局势的稳定,第二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大框架的确定,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动态有序发展问题,第三件事是新政府的开场戏,开局好坏关系到民众对民主未来的信心。每一件事都很重要,但它有一个顺序,解决头一件是解决后一件事的前提。
军队控制权太重要了,弄不好关系到国家分裂、军阀混战、将来的政府受军队操控等三大问题。我国历史上袁世凯称帝不成死后军阀混战,现在的索马里仍然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现在的缅甸表面上有了民选政府但政府仍受军队操控等等,这都是由于军队控制权没有处理好造成的。当然,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到现在已有九十多个国家民主化了,在这些民主化的国家中由于军队控制权处理不好导致国家出问题的也不是太多,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由于利比亚是多部组的国家,也许这一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如果有北约或西方国家联合派出军队到利比亚维持秩序,那就解散利比亚军队把部分军队转为国家警察就更好,但不知现在的西方国家愿不愿意干这事,因为干这事要花钱。如果西方国家不愿出兵,那么,利比亚现在应该怎么处理才能避免出问题呢?由于战事已结,利比亚的国家过度委员会必须立刻收紧军队控制权,重大的军队调动、物质配给和连营以上的军官任命必须由国家过度委员会决定,而国家过度委员会必须实行集体领导,有关军队问题的重大决定必须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实行 ,在中央设立的全国军事领导机构也必须是集体领导,各大军事单位的领导机构也必须实行集体领导。因为战事已结和不太可能有外国入侵,所以暂时不需要军队有效率而需要的是均衡和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实行集体领导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个人能够掌握军队,利用军队达到个人目的,从而能保证了军队的稳定。
军队控制权处理好后,国家过度委员会在恢复国内秩序后就抓紧主持全国制宪会议成员的选举工作,由全民选出制宪会议成员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制定出宪法草案交由全民公决,如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票数通过就实施,否则再来修改。制定宪法在政治上肯定是确立代议制、选举制、多党制、三权分立、地方自治等等,在经济上确立实行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等。这些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有争议的主要是在于实行何种民主的具体形式。从行政和议会的关系来看,民主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议会内阁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每种类型都有成功的典型,比如,议会内阁制的典型是英国,总统制的典型是美国,半总统的典型是法国。这个选择关系重大,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利比亚上百年的政局是否动态有序的发展问题。
内阁制最早出现于英国,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内阁首相(或总理)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或新总理)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
从历史上看,民主国家的政治总是与政党联系在一起的,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都是实行两党制或者多党制,但能够促进政局动态有序发展的要属两党制,因为能组阁的政党必须是国会中拥有议席过半的大党,内阁的产生必须要有国会投票,得票要过半数才能产生,如果不是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想得到多数票那是不可能的。内阁产生以后反对党要倒阁,如果是两党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国会议员是单数,议会中只有执政的政党所占的议席是多数,反对党是少数,这样,政局就保持动态有序。如果是多党制政,那么就存在两中情况:一是政党联盟执政倒阁就会经常发生,因为各政党之间容易产生政见分歧;二是如有一党独大也能保证稳定。但是如果某一政党长期掌握国会多数,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则易发生滥用权力的事情。同时独大的政党如不能再占优势后也会出现政局混乱。
从现在利比亚的局势看,它已经存在多个政党,要打造成两党制或一党独大恐怕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从民主宪政发展的历史中,能够看到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如果是两党制那么这个国家的政局就会动态有序的发展,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如果是多党制那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有一党独大政局也能稳定,但一党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就会陷入混乱,如是多党联合执政政府更迭是家常便饭。既然利比亚民主化之后一党独大或两个大党并存的局面不容易出现,换句话说,民主化之后一党独大或两个大党并存的局面的出现虽有可能但不存在必然性在里面,所以在利比亚如果搞内阁制就存在政局动荡和混乱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很大,这就说明内阁制不是利比亚的首选。
总统制是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指由选民分别选举总统和国会,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在总统制下,总统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总统只向人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在总统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加以任命并领导,议会虽然拥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但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在总统制下,总统掌握行政实权。不管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国家,总统与国会议员任期皆固定,有任期保障,因此可以维持行政与立法领导阶层的稳定。总统在任职期间,没有因政见不同而倒台的风险,可以积极推行政策,在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的情况下,行政权力高度集中,运作效率充分发挥。但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总统独断独行也会经常发生。
从历史的角度看,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因总统权力极大滥用权力过度强势而形成独裁统治或者复辟帝制的情况很多。现在已经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中,被美国视为欧洲最后一个专制堡垒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利用总统制赋予他的权力修改宪法谋求连任已获成功,实行独裁统治。但和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总统制维持二百多年而不坠并成为全世界成功样板,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尽管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但美国历史上却没有出现过独裁者。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早期总统制走上正轨的时候有一批高尚的领袖人物的维护。总统制虽然带来政局稳定,不管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的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它赋予总统太大的权力,总统容易用来搞独裁统治,特别是那些专制传统特别长的国家更是如此。利比亚卡扎菲统治利比亚四十二年,贪婪无耻,杀人如麻,那么利比亚以后会不会出现不像卡扎菲人那样的格高尚的政治家呢?不得而知,因此在设计制度时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不能确定的事情上,因此总统制也应该不是利比亚的首选。
半总统制是指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行政大权,内阁有相应的权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总统地位又比较稳固,国会权力相对缩小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半总统制政体实行最典型的国家是法国。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应该说是总结了一百多年的民主宪政经验后做出的,到1958年经过总结经验才创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五共和国实行半总统制,标志着法国进入当代政治发展新阶段。半总统制可集总统制与议会制精华之大成,严格说来,半总统制是介於总统制与议会内阁制之间的制度类型。故半总统制的优点可以补总统制之不足。半总统制涉及两个二元合法性:一方面是总统制下的立法与行政首脑的二元合法性,另一方面是行政首脑机构之内总统与总理的二元合法性。这种行政首脑机构内的合法性二元化,可以通过给总统诉诸全民公决的权力来解决。在此问题解决之后,行政机构内的二元合法性反而帮助缓和了总统制下选举零和性的困难:因为零和选举是行政与立法之间的二元合法性所造成,当行政之内出现二元合法性时,零和选举就不复存在了。对民主化刚起步的利比亚来说,采用半总统制更为适合,因为利比亚专制传统势力大、人民民主素养又不高,这种制度可以避免总统利用形势搞独裁又能保证局势动态有序的发展。因此利比亚实行民主化后最好采用半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利比亚如果通过全民公决通过了宪法,那么紧接而来的是举行全民选举最高领袖、各州领导人、国会和地方议员等,第一届政府和议会的选举必须邀请文明国家的议员来监督,同时必须在独立的选举委员会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选举的公正性。这对人民相信政府以及诚信的利比亚未来太重要了。
只有解决了目前的军队控制权、制定宪法和进行全民选举这三大问题,利比亚才有可能走上正轨,才会有一个动态有序的政治局面。有人担心:利比亚部族成分复杂甚至有的部族很集中如果进行民主化会导致其国家分裂,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请看一下印度就可知,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有二百多个民族,印度民族如此之多有的民族也很集中,但从独立至今一直在进行选举,却还没有分裂过,利比亚的部族状态比印度简单得多,民主化后更不容易分裂。纵观世界历史,实际上,专制国家闹独立更厉害。还有人担心:利比亚由于独裁统治多年,人民素质不高进行民主化会导致混乱。他们也许不知道从古到今,印度一直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印度人口多既穷素质又差,印度进行民主选举几十年而不乱,利比亚为何一定会乱呢!利比亚人和印度人一样几乎人人都信仰宗教,这种宗教信仰使人心平和、追求公平正义和人人互爱,所以利比亚的民主化只要解决好如上的三大问题,美好的未来肯定是属于利比亚人民的。
请祝愿利比亚人民和为利比亚人民欢呼吧!
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