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最近,伴随着中国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中国国民经济中孕育着一股越来越强劲的“国进民退”和“国企垄断”的发展势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安全地走出经济危机的严重隐患,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
近期以来,民众对几乎所有涉及大型垄断型国企产品高昂的价格,以及在如此之高的价格上在进一步提价的事实,已经可以说是怨声载道、民愤沸腾。无论是油价、水价、电价、还是电讯收费水平,近年来可以说是一涨再涨,甚至有人以事实来证明中国的汽油价格,已经直接地超过了美国。这些国企的领导人和主流经济学家,可以漠视国企高管的天价收入水平,甚至是这些垄断国企职工大幅度高于国内平均工资的收入水平,漠视国企干部吃喝、旅游和公车消费巨大的不合理成本,漠视几年来不向国家上缴红利的事实,甚至是漠视这些垄断性国企高利润的事实,向政府和人民交出了不堪重负的“亏损”的报表,来要求进一步涨价。
在这些垄断型国企“哭穷涨价”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却掀起了新一轮“国进民退”的资本重组浪潮,特别是在当前全国经济危机中一枝独秀的房地产行业,无论在市场领域还是在资本领域,“国进民退”的浪潮,更是汹涌澎湃。请看以下事实:
在6月26日,继前不久刚拿下北京“广渠路10号”地块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的成都中泽至业置业公司再次拿下北京市“奥运村乡”地块,价值19.6亿元。在6月底,中化集团旗下的方兴地产以40.6亿元拿下了“广渠路15号”地块,光楼面价格就1.6万元,也可以算是北京的地王了。常州交通产业集团6月份以32亿元拿下了常州京杭大运河东测地块。大连港集团斥资49.2亿元获得大连中山区5号地块。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以50.8亿元拿下了青岛燕儿岛路旧城改造项目地块。而大型央企五矿集团以“五矿地产”为品牌进军房地产,目前的土地储备已经达到500万平方米。
在资本市场,财大气粗的大型国企也在房地产业掀起了进军和重组的热潮:央企恒天集团下属经纬纺织机继去年耗资6800万元收购廊坊恒盛房地产开发集体20%的股权,今年6月又以1.8亿元拿下廊坊嘉轩地产30%股权。在此同时,地产行业中民企却在国企大举进攻下,不断败退。二、三年来,浙江共有2102家房地产企业被吊销了营业执照,90%以上是民营企业。在1998年,最低时,国企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仅8%,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到20%。甚至地产业人士冯仑认为:“在三年前,A股上市公司中,前十大企业中60%是民企,还有混合经济企业,国企仅有一、二家。到去年,已经是60%是国企了,只有一家是民营企业了。”在大型国企强大的攻势下,在各方面始终处于劣势地位的民企,只能节节败退。
在钢铁行业同样存在着国进民退趋势,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公司之一,日照钢铁公司与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签署了重组协议。地方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通过兼并重组,把该省70%的钢铁产能全部集中到山东钢铁集团。另一家民营钢铁公司,宁波建龙钢铁公司也被国有属性的宝钢集团所兼并。今年3月1日,民营企业家张志祥、郭广昌和刘永好与宝钢集团签署一项协议,将他们所掌控的宁波建龙钢铁公司56.15%的股份转让给宝钢集团。国务院今年3月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规定,到2011年,国内45%的钢铁产能应该向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集中,最大的三家国有钢铁公司——宝钢、鞍钢、武钢被政府指定为这次联合重组的主角。这预示着未来,还有更大规模的行业兼并发生就全国来说,上述房地产业和钢铁行业的国进民退只是冰山一角,这种发展趋势的成因,很重要的原因是国企垄断型价格造成的高利润和当前因救市央行大量投放的货币量中,大部分流向了这些国企。大型国企、尤其是垄断型国企,无论资金、资源、政府政策扶持、等各方面都占有有利地位。特别是在银行信贷支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最近这波“国进民退”浪潮的最主要动力。
接下来就必须着重分析这种国企垄断和国进民退对正个国民经济的客观效果:
1、全世界无数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国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就全世界来说,在500强中国营企业是多数、还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大家有目共睹。在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占用了工业总资产的1/2左右、工业贷款的2/3以上,却只创造了1/3的工业产值。以2005年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同比,只是分别增长10.7%和17.4%,而同期的民营企业则分别增长25.3%和47.3%。而且在仅有的这些国企利润中,几乎三分之二来自垄断性企业的垄断性收入,直到今天,在绝大多数不良国企私有化,挥掉包袱后,数量不小的国企还在亏损和微利状态下挣扎。我真的希望有条件的经济学者,能够实事求是地对一些典型的、同类型的国营和民营企业的成本构成进行对比解剖和分析,并以此来论证国营和民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差距。
2、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实践已经非常充分地证明了一个事实,世界上还没有哪怕一个国家能够依靠国营企业为主体,实现经济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本国的民营企业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同样也不可能树立依靠国营企业来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样板。道理非常简单,现代化和企业发展是由人的劳动来实现的,而人的本性和本能就是“理性地自私”。就是“替别人赚钱不买力,化别人的钱不心痛”。
3、当前中国的国进民退的兼并重组,同样也不是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导向,而是依靠国家注资和银行优惠贷款来实现企业并购的,所以,和历史上的国企一样,当前的国进民退客观事实,也是低效率的、反市场而动的、带着明显的垄断倾向的。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有目前的138家减少到80-100家。在未来一、二年中,中央国企将会有一个兼并的高潮。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这种中央国企非市场的、人为的兼并和集中,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到底有什么好处?难道就是为了扩大规模以利于和国际跨国公司竞争?如果真是这个目的,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为的兼并和重组所带来的垄断性危害,就整个国民经济来衡量,很可能就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的。中国有句俗话,打肿的面孔是不能充胖子的。人家跨国公司的超大规模,是从市场竞争中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他们无论在内部管理,成本核算,还是在市场开发和营销方面,都从实战中练就了一套“真工夫”。如果我们用人为的拼凑出来的“规模”来和人家竞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在当前中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领域,这种大型垄断性国企,都扮演了扩大收入差距、促进财富集中的角色。同样,这些垄断性国企在干部腐败和既得利益占有方面也都具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垄断性国企在这方面的负面作用,是民众有目共睹的。
综上所说,我们必须及时地遏止目前正在不断发展的国进民退和国企垄断的发展趋势,否则的话,无论是对中国经济安全地走出危机低谷,还是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等各方面都是弊大于利,危害巨大的。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