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信评等级调降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特别是欧债危机已显著冲击全球经济复苏,让全球经济进入「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增。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应对,便成了中国宏观政策选择需要超前性、预警性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二次探底」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可能面临新一轮出口增长减速,并导致GDP减速。但即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也不尽相同,因此应对政策及重点也会不同。
不再推出刺激计划
首先,当前中国对外依存度比起次贷危机,已明显下降。从出口对GDP的贡献来看,2007及2008两年中,出口对GDP的贡献相当高,分别达到2.6%和1.4%,因此在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经济受外需迅速回落的影响非常大,这直接决定了以启动4兆元(人民币,下同)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政府需求,来应对外部需求下滑的冲击。目前数据显示,2011年第1季出口同样是下拉经济0.7%,且外部经济正经历一个疲弱的增长阶段,因此即使外需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会像2008年底那么大,中国政府也不可能再推出类似4兆元的刺激计划。
其次,中国经济的转型,也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可能恶化,以及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提供支持。与外需部门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货币升值以及外部市场动荡等多重冲击相比,中国内部需求,特别是消费增长趋势强劲,同时从区域经济增长结构看,一方面表现为沿海发达地区增速明显回落,另一方面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增速明显上升,从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大陆各省市经济增速来看,排名前10位除天津外,基本都是中西部地区,而京沪浙苏等排名较后。
第三,房地产各项数据在本次房地产调控过程中,较为强劲,对经济增长未有显著冲击。到目前为止,销售开工各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相比2010年持平甚至略有增加,2011年上半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亿2037.12万平方米,比2010年同期的4亿5818.61万平方米略有增长。而08年底,房地产迅速进入冰冻期,各方面指标陡降,因而对经济增长形成显著冲击。
在「二次探底」趋势下,中国宏观政策的应对力度将更加温和,且更强调推动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将由投资主导的增长转为「消费、服务、创新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中国的投资构成看,包括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等,这几方面的投资分别占投资总量1/4。如果外部经济走向「二次探底」,即使推出应对措施,也很难再出现2008年底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基(础建设)」建设,一方面,由前两年4兆元所带动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尚在建设中,其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引起担忧;另一方面,短期内很难找到如同前几年有实际需求的优质投资项目,可见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会明显降低,转以保障民生和推动消费为主的投资,例如推动城市化质量的升级。
从投资消费求平衡
制造业的投资目前仍强势,主要动力来自产业转移及劳动力成本提高带来的资本劳动替代。从推动经济转型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加快产业升级。可以预见,无论外部经济是否会走向「二次探底」,中国的宏观政策始终会强调从投资和消费中寻求平衡,以保障民生和推动消费为主轴,辅以适度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从经济增长的趋势看,外部经济有可能走向「二次探底」,内部经济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人口结构出现重大变化,这使得中国应当有条件在外部冲击下,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研究者之所以高度关注经济增长速度,重点在于关注经济增长所带动的就业,然而目前中国劳动力供需关系已发生变化,为保就业而大规模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降低。因此,在宏观政策的目标中,主要是保持相对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规模短期经济波动,除此之外,面临外部冲击时,适度调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是可以接受的。(作者巴曙松为大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来源: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