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洪:重庆的民生改革是梦还是“梦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7 次 更新时间:2011-07-23 22:51

进入专题: 重庆模式  

石龙洪  

近年来,重庆的“唱红打黑”、“建立公租房”、“官员下基层同吃住”、“户籍制度改革”、 “宜居、森林、畅通、健康、平安”五个重庆建设、民生改革等一系列的举措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重庆模式”的提法呼之欲出,重庆实实在在地立于改革和舆论的潮头浪尖。

在今年的7月21日,中共重庆市委第三届九次全会全票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以下统称为《决定》)。会议决定: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五年投入1.1万亿元来缩小三大差距(城乡、区域、贫富),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农民工等转户进城50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5年投入3000亿元,2年消除绝对贫困,3年实现20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重庆日报,7月22日)。

可以说该决定是对重庆全面推进民生改革,缩小三大差距的一个重大的宣言书,重庆的民生导向的改革步伐看起来让人振奋人心,让人心潮澎湃,但是让欢欣鼓舞之余,难免会激起人们的诸多质疑。

质疑一:5年1.1万亿的钱从哪里来?

重庆2010年的财政收入为1991亿,在2009年,重庆在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分别仅为234.62、76.73亿,而如今要在5年内投入1.1万亿来缩小三大差距,首先让人质疑的就是1.1万亿钱从哪里来?

要凑足那么多钱,无非有几种途径:一是把蛋糕做大,财政收入自动增加。二是在有限的财政空间内,压缩其他部分开支,加大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三是对有限的蛋糕下手,从中切取更大份额的财政收入。第一种情况,在既定的发展速度之下,难以实现要求;第二种情况也无太大空间,其他部分的工作、事业也要推进,并不能因为一项工作而牺牲其他部分工作,要保证其他部分的工作也同时运转的情况下,其他部分开支短期内并太可能压缩太多;而第三种情况,似乎变得仅剩的途径。那重庆的蛋糕就这么大,该怎么切,是不是政府拿着一把大刀随意切,还是兼顾到企业的利益和发展,同时如何兼顾市场的分配机制,这又是一个问题。

为此,重庆面临的第二个质疑:政府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如何协调?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市场的力量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目标,已然成为全国的共识。但如今重庆“回潮”,要强化政府的力量,以政府之力推动人民平等之实现,必然会让人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重庆在《决定》中宣布要5年投入1.1万亿,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将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

从这些重大目标来看,首先是1.1万亿如何来的问题,在有限的财政空间内,是否会使得政府去实施政府的逻辑去切取更多的蛋糕,而废弃市场本身的分配机制,使得企业压力增大,企业生存受阻,反而阻碍重庆蛋糕的做大和持续长久的发展。

其次,诸如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等类似指标本身是难以控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指标,不知道重庆要如何去达到这些难度极大的目标。例如,如何要在5年内将基尼系数控制在0.35左右,是否意味着政府可能会用政府的力量去削减富人的财富,那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分配逻辑、法治的逻辑是不是会遭到破坏,使得政府反而是在背弃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建设的成果,在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的目标?

质疑三:缩小三大差距的目标在现实中如何推进?

重庆的高调决定让人鼓舞,但是并没有对宏伟愿景背后的现实运行情况做出太多的解答,财政收入怎么来,蛋糕到底怎么切,税收增加多少,地方政府该如何配合,改革对企业、对其他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改革对农民有什么影响,进城后的生活如何安排等方面,重庆并没有作出太多的评估和说明。重庆似乎并没有对目前所走的道路可能带来的负面的影响、代价做一个解释,这也容易让人怀疑重庆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3.0”也好、“重庆模式”、民生导向的改革也好之时,重庆政府是否有过仔细的考量、全面的评估。重庆更像是在描绘一幅动人的“海市蜃楼”,但是并没有让人看到走向“海市蜃楼”的路径在何处。

质疑四:重庆的改革如何获取人民的信任?

重庆改革在描绘一副盛景,但是作为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理应更加审慎和稳健,而不应该是在拿整个城市、拿所有的人民做试验,最终如果试验失败的结果由所有的人民承担,而到时候执政的官员或许到时早已无处可寻,也无处问责。

因此,像土地换社保政策,把农民转移到城市、城镇,农民没有了土地,农民的下一步的生存又该如何保障,重庆所提供的社会保障又多大程度上能够覆盖人民的基本生活,以及每个家庭所面临的健康、教育等基本开支等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清楚的评估。

而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楚的评估,到最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是赶着人民“被改革”,最终反而只会得到人民的唾弃,人民还会大呼“上当”、“折腾”。所以如何让普通的公民发出更多的声音,如何听取更多普通公民对改革看法的声音,对于改革的走向,甚至成败至关重要。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如何协调好改革中上下级关系,保证重庆市级的政策能够得到下级的贯彻和实施;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如何保障农民进城后,就业、住房、教育等问题能够得到配套解决;如何处理改革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政策的延续性等问题都是重庆改革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可以说重庆的改革之途绝不会像描绘盛景一样简单,前路将面对更多的丛林和荆棘。

当然重庆的改革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他省市的政府和人民也都在关心重庆的改革之路,也期待重庆能够走出一条更加惠民、可持续发展,又能够在现实中推行的道路,在这个角度来看,重庆的改革本身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励。但是重庆的改革同样也需要稳健一些,务实一些,积极地面对各种对改革的质疑之声,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真的更加相信政府改革的诚意和决心,真正地让人民满意,同时让人民享受民生、幸福安康的梦成为真正可实现的“梦想”。

    进入专题: 重庆模式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41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