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岳:中美破冰四十年基辛格总结传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62 次 更新时间:2011-05-30 09:51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基辛格  

陈之岳  

一九七一年秘访中国改变中美命运的美国外交教父基辛格,最近出版专著《论中国》(On China),总结中美破冰四十年传奇。基辛格推崇提出中国「和平崛起」论的前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以及国务委员戴秉国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他不赞同解放军大校刘明福提出的「中国必须军事崛起」的民族主义论调。他恳切期望:中美两强勿决战于二十一世纪,而是共建「太平洋小区」。

四十年前(一九七一年)的七月九日中午,叶剑英元帅及中国外交官黄华(后来曾出任外交部长、副总理)、韩?、冀朝铸突然出现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轻声交谈,气氛有点严肃和期待。不久,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七零七专机缓缓降落,机门开启,先走下来的是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等人。瞬间,世人所熟悉的美国总统尼克逊(尼克松、尼克松)的国安助理基辛格(季辛吉)竟在机舱口亮相,脸上带着紧张的微笑。他的随员跟着他下机,基辛格和叶剑英等人握手寒暄,冀朝铸做翻译。中美双方官员的表情显得拘谨而有礼,但颇低调。

四十年前北京南苑军用机场那一幕,真正是改变世界和历史走向的镜头。权倾一时的四十八岁犹太裔基辛格奉尼克逊之命秘密访问「竹幕中国」,为解冻中美关系进行第一步最重要的暖身运动。基辛格一行在北京停留两天,与总理周恩来和外交官黄华、章文晋等人密集会谈,敲定尼克逊于一九七二年上半年适当时间访华,中美双方并决定两国在七月十五日同步向全球宣布基辛格秘访北京和尼克逊欣然接受中国邀请访华的消息。爱吃中国菜的基辛格两天之内大快朵颐,重了五磅。他说,中国人怕客人挨饿,每餐摆十二道菜,他怎能不胖?

从未与美国高层外交人员打交道的周恩来,与机智风趣而又深谙谄谀之术的基辛格,颇有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的化学感应。连毛泽东也对这位哈佛教授感到好奇,而特别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接见他,使他兴奋莫名。周对基辛格说:「你秘密访问中国的消息公开宣布后,肯定会震撼全世界。」尼克逊于美西时间七月十五日下午七时(美东时间晚上十时),在南加州好莱坞附近的柏班克(Burbank)国家广播公司(NBC)发表约五分钟的电视声明。他说:「我要求占用今晚这段时间,是宣布我们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的努力的一件大事。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有稳定而持久的和平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派遣我的国安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与周恩来总理会谈。……获悉尼克逊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逊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逊结束讲话后,NBC摄影棚所有工作人员都吓呆了,美国人民亦大吃一惊,他们都知道尼克逊一向坚决反共,是共和党右翼打手,为什么变了?全世界也都被这幕「尼克逊震撼」(Nixon Shock)震得天旋地转,尤其是台湾和日本。

「尼克逊震撼」不但改变世界,亦使过去数十年在学术训练和专业领域里与亚洲(特别是中国)毫无渊源的基辛格,一夕之间成为中美关系的两个最重要破冰人之一。而拥有第一流头脑并精通自我推销的基辛格,四十年来尽情施展他的破冰地位、超群智慧和影响力,有计划地把自己塑造成当今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通」(China Hand)。基氏自承,四十年来,他已访问过中国五十多次,其次数之多,在近现代美国政坛与社会亦罕见其匹。尤值一提的是,基辛格从政生涯仅短短八年一个月(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七),先担任尼克逊的国安助理,然后是国务卿兼国安助理,最后是福特总统的国务卿。但精明干练而又名利兼重的基辛格离开权力圈后,片刻不忘如何利用他在过去八年多所累积的本钱,他在纽约成立了跨国咨询公司,名称是「基辛格顾问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 Inc.),雇用了一批退休外交官,其中包括做过驻华大使的芮效俭(J. Stapleton Roy,传教士之子,一九三五年生于南京)、老布殊总统的国安顾问(国安助理头衔后改为国安顾问)史柯科罗夫特(Brent Scowcroft,后来自己亦开一家咨询公司)、前国务卿伊格博格(Lawrence Eagleburger)等人。

基辛格咨询公司收费奇昂,但业务兴隆,生意主要对象是中国。许许多多跨国大企业都想和中国做生意,基辛格要价毫不手软,如要他亲自打电话给北京相关机构,收费三万至五万美元;如要他亲自飞往北京一趟,除了提供私人飞机之外,另收费十万美元以上。而中方亦对基氏极尽礼遇,把他视为「恩人」看待。

基辛格在秘访中国四十年后的初夏,推出了一部厚达五百八十六页的专著《论中国》(On China),五月十七日由企鹅出版集团(The Penguin Press)正式出版。这位颇具争议性的保守派政治人物对他的中国观和中美关系的过去及未来,作一深入而又全盘的总结报告,此书也许是行年八十八岁(五月二十七日是其生日)的元老外交家的最后一本巨著。基氏共写了十三本书,有些书评家把这本《论中国》和一九七九年出版的首部回忆录《白宫岁月》、一九九四年问世的《外交》并列为基氏最好的三本着作。

基辛格做事颇有计划,心思细腻,近年身体状况虽欠佳,动过心脏绕道手术,一眼已盲,两耳重听,且不良于行,但生命力极强,两年前即着手准备推出有关中美关系的专书,为混沌不清、崎岖不平的双边交往画出可行的蓝图。他召集了一个写作班子,由主修中国历史的耶鲁大学学士并获哈佛法学学士的邵同(Schuyler Schouten,译音)担任总提调,另聘一批常春藤名校主修中国历史与政治的高材生(包括中国留学生)搜集资料,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出版关于中美关系的书籍、文章和网络评论。基辛格是个大忙人,社交应酬不断,不可能像一般作者一样长时间关在书房写书。他的写作方式是口述以及列出大纲和重点,再由写手(主要是邵同)负责撰写,每一章写完呈交基氏修改、加料。邵同改毕,再由基氏审阅。美国写作界称这种写作方式为:由委员会(committee,即中国人所称的写作班子或写作小组)所撰写。书成后仅署作者名字,许多名人的回忆录(包括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约翰逊等总统)皆是这种写法。

基辛格的写作对象是美国及西方读者,他以四章(全书十八章,另有导言及尾声)一百多页的篇幅介绍第一代至第四代中国领导人遭遇外患或在列强环伺下,如何向历史寻觅借鉴,以古为镜或古为今用。基氏提到了孔子的大同思想、孙子兵法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远交近攻的概念、《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和「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基辛格所组成的写作班子资料搜集极勤,连余英时的早期英文著作《汉代贸易与扩张》(一九六七年柏克莱加大出版)亦被引用。

基辛格强调他在这本《论中国》里,除了详述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巨变和中美关系的演变之外,并注入许多他个人与四代中国领导人的接触与互动。但基氏所披露的他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对话,几乎都已在他的回忆录《基辛格秘录》(The Kissinger Transcripts,中译本时报出版)、玛格丽特.麦克米尔(Margaret MacMillan)的《只争朝夕——当尼克逊遇上毛泽东》(Nixon and Mao,中译本时报出版)、戴立克(Robert Dallek)的《尼克逊和基辛格》等书中出现过,并没有其它的新内幕。甚至连基辛格所提及的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尼克逊甫抵北京,周通知基氏,毛急于见尼一事,大陆作家陈敦德于一九八八年由昆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报道)文学《毛泽东.尼克逊在一九七二》一书中即已述及。

希望中美两强勿决战

基辛格说,为避免予外界以尼克逊系被毛召见的印象,他向周提出当晚国宴的一些问题,周不耐烦地表示﹕「主席已经请了总统,主席想很快就和总统见面。」陈敦德则说,基问周是否能带其助手洛德(Winston Lord,后出任驻华大使)一同前往作记录,周「点头同意,语气有点急」。当时最无颜面的是未获邀请的国务卿罗吉斯。

基辛格在垂老之年撰写《论中国》的主要目的也是唯一职志,即诚恳希望中美两强千万不要决战于二十一世纪,以争取世界霸主地位。他馨香祷祝这两强能够在未来创建「太平洋小区」,与日、韩等国互信互赖,就像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欧洲诸国共建「大西洋小区」一样。

基辛格在书中特别提到近年在中国和西方引发广泛讨论的三种论点。第一个是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大校去年出版的《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刘氏强调,成为世界第一、做头号国家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大目标;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世界第一,不能成为头号强国,就必然是一个落伍的国家,是一个被淘汰的国家。刘氏认为,只要中国致力崛起为世界第一……那么即使中国资本主义比美国更高,美国仍会竭力遏制中国。他说,很多中国人有一种期待,就是希望美国不要把中国作为对手,但这个定位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早已经被美国选定为对手,不想当,也必须得当。

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思想的刘明福主张中国必须军事崛起,他认为中国军事崛起,不是为了打美国,而是为了不被美国打;不是在短时间里和美国去竞争军力上的世界第一,而是要保证自己不被世界第一军事力量打击和战胜。刘说:「这个世界大船也的确不能老是由美国人掌舵,因为正是美国这个船老大,把世界搞得危机四起,把这艘大船搞得千疮百孔。中国要救自己、救世界,就要有当舵手的准备。」

刘明福的言论去年一经发表,立即引起海内外媒体的深切注意,他在接受西方媒体的访问时毫不讳言他的论点虽系其个人观点,但「具有一定广泛性」。中国网络评论对刘氏的观点否定多于肯定,基辛格亦反对其论调。

赞同中国和平崛起论

当年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郑必坚,其温和、理性言论则获得基辛格首肯。曾为邓小平九二年南巡谈话当执笔人、又曾担任胡耀邦秘书的郑必坚多次在公开演说中强调,中国必须也一定能够走通一条和平崛起即和平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条以「对外求和平、对内求和谐、两岸求和解」为特征的和平发展道路,才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共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于零九年十一月在台北演讲时,美国在台协会(AIT)曾派员旁听。基辛格表示郑必坚的观点必然会被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基辛格以六页篇幅介绍在中南海主持外交事务的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已故驻法大使、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的女婿,其妻黄浩为黄镇的二女儿)于去年十二月六日发表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长文,并力加推崇。基辛格说他过去十年和戴秉国晤谈多次,印象深刻。戴强调:「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在世界上争霸?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至于说中国要取代美国、称霸世界,那是神话。」但他也暗示美国:「我们也希望有关国家在亚洲的所作所为不以防范、遏制和损害中国为目的,希望有关国家在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生存发展的这个地区,在我们家门口的言行也都是善意和透明的。」

笃信强权政治运作的基辛格,四十年来在执行权力外交和定期发表的评论中,一直被抨击漠视人权、道德和公民自由。他对中国亦采取不碰人权的手法,甚至对人权外交颇为反感。《纽约时报》日裔首席书评家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批评基辛格对毛泽东摧残数千万生灵的辩解,令人不寒而栗。现任教哈佛大学与伦敦政经学院并为《新闻周刊》撰写专栏的英国保守派经济史家奈尔·佛格森(Niall Ferguson)则在书评中力赞基辛格的外交作风与新着。原来,今年四十七岁的佛格森从二零零三年起即获基氏授权撰写基辛格全传。

基辛格是二战结束后最知名的外交家,他在国安助理与国务卿任内的成就,如越战停火、美苏低荡、中东穿梭外交,以及为人所诟病的搞垮智利左翼政权和拖延越战等,都已成为近代美国外交沙滩上的脚印。唯有他在一九七一年夏天秘访北京所造成的撞击声,至今仍在历史上空回荡。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基辛格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99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亚洲周刊》2011年第2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