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向来很重要
企业家获取成功,有一项极少被谈到的因素,那就是运气。大致的情形,是运气不好经常成为失败和挫折的理由,但论到成功,绝少有人承认那里包含着某种运气的关照。经济学的理论当中,讨论运气的好像就更少了。这方面,阿尔钦也许是一个重要的例外。他在1950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中,提到市场中人的理性或利润最大化其实是竞争演化的结果,因为只有那些幸运地按照利润极大化原则行事之辈,才经得住市场竞争的生存检验而活了下来。这里讲的“幸运”(lucky),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运气。
那么,究竟什么是运气呢?我的概括就是,市场里那种种看似与你付出的努力没有直接关系的利好因素,挡也挡不住地一起向你汇聚而来。
举个例子吧。现在已经不讨许多人喜欢的比尔·盖茨,当年认定要为PC(个人电脑)开发系统软件的时候,据说绝大多数的电脑硬件工程师们都相信,要使电脑运算更快,唯有把电脑造得更大。就是说,大家都看好大型电脑的时候,盖茨创意的基础却是小型电脑将流行。后来,果不其然小型电脑大行其道,盖茨和他的同伴们,也就挡也挡不住地发达起来。所以许多人说,盖茨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他的判断。至于为什么这个家伙当年就能够拿个人电脑来下注,那可是没有道理好讲的事情。勉强要找一条理由,那就是因为盖茨先生具有惊人的企业家直觉。
是的,创意和企业家直觉都是市场经济当中价值很高的资源。我向来深信不疑的是,对创意和企业家直觉的产权缺乏有效保护的社会,不可能获得经济增长,也产生不了有竞争力的公司。
但是,非凡的创意或惊人的企业家直觉,都不能直接变成产品、服务、市场份额和利润。要取得市场成功,至少还要加上一个条件,那就是社会的一部分资源,能够汇聚到这一位企业家手里,按照其创意或直觉来生产产品或服务。然后,这位企业家拿出产品来和市场打赌,赌赢了的,当然就是成功者啦。
小运气和大运气
问题的要害清楚了。产生关于市场的某种创意或直觉,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哪一些创意或企业家直觉,能够得到其他资源所有者的信赖,从而能够汇聚起码的资源,获得练一把的机会。这样来看,市场里的运气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企业家创意或直觉的运气;另外一类,是获得社会资源来试试企业家创意或直觉的运气。倘若没有第二类运气的眷顾,纵然你翻江倒海、创意无限,对市场的影响半点也没有。退而求其次,当个专业出售创意的点子大王吧,要是谁也不信,看客哈哈大笑,一哄而散,怎么知道那点子究竟是宝贝还是垃圾呢?关于行业标准的研究中,有一个谜团就是往往一些技术上二流的创意反而主导了市场。如果愿意听我的回答,我要说,那是因为后者的运气太好的缘故。
所以,产生出一点企业家创意或直觉,小运气而已;让别人相信你的企业家创意和直觉,才是大运气。微软的大运气,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拿得到IBM的订单。在那个年头,一张IBM的订单在手,找人找钱都不会太费劲的。没有最初的大运气,日后的盖茨横空出世,可就是纯粹的神话了。中外成功的企业家,多多少少被神话的光环笼罩,我想看漏了运气,恐怕是一个基本的原因。
市场如何分派运气
要紧的是,市场分派了运气,也就分派了成功。于是,不妨好奇地问一下:市场究竟是怎样分派运气的?不知道读者如何作答,我自己偏爱的猜想如下:信誉在向潜在的企业家分派运气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容我解释一下。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every body is unique)角度看来,“六亿神州尽尧舜”就不单单是诗情画意了。人人都有一点企业家创意,并不是太离谱的事情。既然未来的市场趋势具有不确定性,那么我们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在事先就判明,究竟哪一个成员的哪一种创意将是“对”的。因此,社会将资源交付给任何一个潜在企业家的创意或直觉来做实验,都是可以的。
由于资源相对于源源不断的创意永远不足,人类早就学会了区别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比方讲吧,前几年流传甚广的一项创意,是要在喜马拉雅山上凿一个洞,让印度洋的暖风改变我国大西北以至华北地区的环境。这是不是创意?当然是创意。有没有风险?当然有风险,因为洞子可能打不成,或者打通之后引发其他环境灾变,等等。但是,这类风险含有一项潜在的收益,那就是一旦投入资源实现了创意,人类可以享受创意预期的利益;或者得到反面教训,知道这类事情干不成。
另外一种风险的性质截然不同。宣称凿洞的企业家讲完故事圈到钱之后,并不去凿洞,而是“募股所得就是利润”,大把大把地把人家的银子花光了事。为了避免这类绝对的损失,各类社会都不得不把信誉放在考核潜在企业家资格的首位。企业家和潜在企业家讲的故事(创意)有多大的技术风险或经济风险是一回事,他们的行为倾向的可信程度——能否尽最大努力履行承诺——是另外一回事。由于评估创意提出者的信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结果,可观察的结果就是,市场总是剔除那些缺乏信誉的企业家,而把更多的运气分派给兑现了承诺的企业家。由此我推测,在企业家创意和直觉值钱的地方,信誉一定更值钱。不相信以上推测的“老板”们,将一个接着一个付出悔不该当初的代价。
200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