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华:开放与国家盛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84 次 更新时间:2010-04-16 14:43

进入专题: 开放  

陈锦华  

研究世界各国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凡是适应世界潮流,坚持开放理念,实行对外开放,不断调整和完善开放政策和方法,制定相应的内政改革举措,消除各种负面影响,追求富国强民,这个国家就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国力昌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即使国土疆域不大,也能登上世界舞台,在全球博弈中建立强势地位。相反地,如果只重个人统治,思想保守,施行劣政,视对外开放为洪水猛兽,不能与别国互通有无、互惠发展,闭关锁国,这个国家就必定背离世界潮流,丧失活力,经济社会每况愈下,人民生活难以改善,在世界格局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强国欺凌宰割。这个历史现象,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尤为明显。当然,并不是所有实行开放的国家都是成功的,其中有些国家借开放之名,行对外侵略扩张之实,背离科学意义上的开放范畴,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邪道。许多国家在开放中由于治理不善,经济社会得不到有效发展,国力不强,不能识别和有效抵御国外侵略势力的种种阴谋活动,进而导致国家停滞、衰败,甚至沦为殖民地。这种不成功的开放,各大洲都有。开放兴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民族觉醒、领导者英明和人民大众奋发图强的精神,应是正确地实行对外开放、接纳外来积极影响的核心因素。

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由多种元素促成,其中对外开放,汲取人类进步文明,引进、消化和共享世界经济、文化、科技资源,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活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元素。汉唐以下的历代中兴岁月,无不与当时朝代实行的开明、包容政策直接相关。由封闭导致国家与社会逆势而行,国策反动、积贫积弱的历史教训比比皆是。中国在晚清时期国力一落千丈,由世界首位大国败落成受西方列强和日本侵略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子并不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100年,而是应当溯源到18世纪后半叶的乾隆盛世。

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2%;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起,每年国家财政库银都在6000万两以上,为年度财政收入的1.5倍,其中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更多达8000余万两;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中国人口达到3亿零148万,也占到全球人口的31%。乾隆在位的60年,正是英国产业革命兴起的60年。中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积聚的财富,人口众多的庞大市场,吸引了世界眼球,特别是受到率先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的英国高度重视。1792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由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到达中国,提出通商交好八项建议,中心是在中国设立新的港口、商埠,实行交往贸易。乾隆皇帝不察世界大势,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逐一驳斥和拒绝了英方的要求,关上了和平通商的大门。时隔不到半个世纪,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广州、厦门、定海大门。由西方列强和日本武装入侵开始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外交接踵而至,中国成了世界上由于拒绝开放通商而遭受侵略,进而导致国势急骤没落的全球唯一大国。我对乾隆皇帝对中华民族所做的巨大贡献一向怀有敬意,举历史上的这个事例,丝毫没有苛责前人的意思,意在鉴古知今,探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弯路及其教训,更好地用以指导今天的开放实践,更加自觉地实践和完善中国的发展模式。

中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国力式微、民族危亡、人民饱受苦难的种种遭遇,唤醒了几代仁人志士,激励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和研究西方的先进理论和科技、教育,并用以指导实践,奋起抗争、浴血战斗,以求中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个过程长达一个世纪,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史才改变航向,中国以独立自主、统一大国的全新姿态面对世界。特别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更使中国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引得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大步走向世界的两个巨大轮子。改革与开放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从治国的理念、路线、政策上讲,全国是统一经济体,改革开放的政策覆盖全国城乡,其中在部分地区实行的优先、优惠政策属试点性质,并不具排他性。实践的结果,全国却差异很大。一般地讲,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变化大。相形之下,内地中西部地区发展就不同程度地滞后。这其中的原因,我认为对外开放度的差异,是最重要的原因。

2006年11月,西南经济协作区开会,我应邀到会讲话,集中阐发了西部开发重在对外开放的观点。我认为,东西部开放差异导致的发展差距,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并以浙江宁波为例作了分析对比。1985年宁波被批准拥有外贸自主权,当年进出口总额仅1000万美元。20年后,由于他们坚持实行对外开放,依靠和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006年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00亿美元,比西部六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加在一起的总量还要高出1倍左右。造成这个日益扩大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放。其实,在近现代史上,四川的猪鬃、桐油曾长期执世界牛耳,左右国际市场走向。我们今天的国力、市场环境和经济贸易条件,已不知要高出我们的前辈多少倍,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他们放眼世界、勇于和善于走向海外的精神,开放创新,力争比他们做得更多、更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我的理解是,鉴于当时全国的改革开放有点停滞,大局急需突破,实现新的跨越。他建议中央开发开放浦东。中央批准了他的建议。上海从此注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元素,以全新的姿态快速发展,并卓有成效地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上海这张王牌,只有放在世界牌桌上,才能作出大文章。我由此想起了世界银行行长、美国国务院前助理国务卿佐利克的著名口头禅:开放是美国的王牌,真是一语中的。研究美国历史,从门罗主义到主导经济全球化,200多年的持续发展、国力强盛,主要是靠开放吸引全球的优秀人才、自然资源和广阔市场,不断积累财富,壮大国家实力,形成优势地位。

开放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课题。世界在变,中国在变,开放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变。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开放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没有变。我们应当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宣传开放历史,总结和完善当今的开放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事业推向前进,让中华民族大步融入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作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来源:《求是》)

    进入专题: 开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0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