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议论越来越多,中国国内也有不少议论。这说明我们的经验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受人重视,这是好事,对我们的探索是一个鼓励。但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我并不赞成“中国模式”这个提法,我主张“中国特色”。
邓小平曾经希望我们到2020年,中国各方面体制能够定型。但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还在继续探索。讲“模式”,有定型之嫌。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很危险。危险在哪里?一会自我满足,盲目乐观;二会转移改革的方向,在旧体制还没有完全变革、新体制还没有完善定型的情况下,说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模式”,以后就有可能把这个“模式”视为改革的对象。因此,我赞成“中国特色”,而不赞成“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中国自己特点的体制机制。其中,包含了不断探索的含义和要求。
当然,将来中国特色体制完善了、定型了,是不是可以说形成了“中国模式”呢?这个问题可以继续探讨。现在,还是慎提“中国模式”为好。
同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也不要因为中国的发展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就作出过度反应。我已经听到一种声音,说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威胁,最大的威胁不是贸易问题、汇率问题、军事透明度问题等等,而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所以,我主张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的发展经验和中国的体制特色,而不要炒作“中国模式”。
我们今天讨论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这条道路的内涵,做过科学的概括。这条道路,形象地说,就是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行进,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发展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毫无疑问,这条道路是以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找到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发展的道路。人们在研究这条道路时,主要着眼于经济方面,是有道理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举世公认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但是中国能够在经济领域取得那么大的进步,与政治、文化等其它领域取得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些领域也走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比如十七大报告就说到过“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即使在经济领域,也不只是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比如大家熟悉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等。我们讨论“中国道路”,应该对此开展全方位的讨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思路和体制机制。但是这个任务没有完成,包括我们的体制也没有完全定型。因此,我主张很好地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这条道路。包括研究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我们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发展这条给中国人民带来希望的道路。
总结我党的执政经验,我认为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历史进步潮流所淘汰。二是要量力而行,坚持求真务实。我们要发展中国,尽快地发展中国,但也要看自己的实力如何,还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千万要牢记,我们现在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依然排在一百多位。在这个时候讨论“中国道路”,既要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又要十分清醒,要有忧患意识,要量力而行。所以,我宁可讲这是一条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中的道路,也不能为那种日益滋长的浮躁情绪“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来自国内外的“左”的或右的思想干扰而偏离了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要牢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讲的三个“不”,沿着我们自己开辟的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